在四川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川女人能顶半边天。”在四川这个耙耳朵盛行的地区,女性的地位一直都比较高。

很多人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觉得低男人一等,相反,四川女人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是很拿得出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四川妹子,她曾是张爱萍的前妻,还当过周总理秘书。退休前官至副部级,临终前却捐献遗体,用作医学研究。

那她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人生,去看一下这位女子的传奇人生。

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

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就是杨纯,不过这不是她的本名,她本名叫做万国瑞,1917年3月9日出生在四川省峨眉县。

从名字就能看出,父母对她的出生是充满期待的,并没有嫌弃她是一个女孩。因为“瑞”字在汉语解释中,代表着祥瑞吉祥的事物。杨纯的父母为其取名“瑞”,也是希望女儿一生都幸福、平安、祥瑞。

而杨纯的父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杨纯父亲名为万希成,1900年,万希成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的铁路学堂就读。在铁路学堂完成学业之后,万希成又被清廷派往了日本东京的早稻田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

(早稻田大学的含金量,在今天来看,都是数一数二的,足可见当年,杨纯的父亲万希成有多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本求学期间的万希成没有读死书,反而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一次活动中,他结识了吴玉章,后经吴玉章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作为中国早期的救国团体,万希成加入该组织,就可知他是一个将个人命运和中国命运紧紧相连的人。这也为他以后,给子女灌输爱国思想树立了榜样。

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万希成被清廷安排在了铁路部门工作,在这里设计和修建中国的早期铁路工程。众所周知,清廷时期并没有中国铁路实际的控制权,很多的铁路线路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进入铁路部门,工作以后的万希成也知道了其中的真相,但当时的时局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左右的。所以,心藏爱国心的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可以在自己的铁路上拥有话语权。

工作环境虽然恶劣,但万希成还是凭借自己过硬的能力,修建了很多著名的铁路,其中就包括和詹天佑一起设计建设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从前期的测量、设计到中期的建设,以及到后期的开车通行,都是中国人自己一手操办的。而其中独特的设计也引领中国铁路走上了新的阶梯。

“京张铁路”全程约200多公里,从北京出发通往张家口,连接着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在当时,这些地段都有外国人驻军,因为归属的国家不同,所以在组织建设时,需要突破重重封锁。

在今天看来,短短的一段路在当时也难倒了我们的设计师。国外技术的封锁以及外国人的嘲讽,让作为设计师的詹天佑、万希成等人意识到,只有开通这条路,才能让中国在外国人面前站起来。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建成了,让外国人不能再小看中国人,中国人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铁路。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万希成还和伙伴一起设计建设了“杭江铁路”,再一次向外国人证明了中国人造铁路是可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的经历,也让幼年时期的杨纯看到了,中国只有自强,才不会被外国人欺负。而万希成对子女的教育,也与当时的时代不同。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女孩子的杨纯本来是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有留学经历的父亲觉得:“女孩子依然可以靠自己吃饭,为什么只想着嫁人生孩子呢?”

于是,杨纯到了读书年纪时,就跟着家里的男孩子一起上学校读书。万希成没有选择旧时的私塾,而是选择新式学堂。新式的学堂内,教授给孩子们的不是科举那套的四书五经,更多是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

1932年,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杨纯跟随父亲去武汉读书。不久后,杨纯被安排进武汉女子中学。在这里,杨纯看到了和家乡截然不同的场景,每个女孩子都与家乡的女孩子不同,她们口中讲的是未来,讲的是如何救国。

在这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杨纯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在选择专业时,父亲并没有限制她一定要报考什么专业,完全尊重女儿的意思。

很快杨纯就做出了选择,她选了化学专业。在杨纯看来,以后的中国需要这方面的人,只有学习好这门学科,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刘少奇评价杨纯:新四军中,她是最好的女干部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武汉,武汉大学的师生们也响应号召,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当中就有杨纯。

在杨纯看来,中国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很多的人腐朽的是思想。当时民国掌权者的一再妥协,已经将中国推入了万丈深渊。此时她便在心中暗自决定,要参加救国运动,不能再过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的生活。

1936年,就在杨纯满腔热血无处施展时,她认识了同为武汉大学的李锐。(李锐也不是个简单人物,毕业之后担任过毛主席的私人秘书)志趣相投的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组织学生运动,为救国出一份力。

1937年5月,在武汉大学完成学业后的杨纯去北京,并在这里从事地下工作。为了方便工作,杨纯将自己的本名“万国瑞”改成了“杨纯”。这一改,她就再没有用过本名,一直到离世,用的都是“杨纯”这个名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的杨纯也跟随大部队逃到济南地区。在这里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积极组织当地的党员开展地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皖南事变后,杨纯所在的地方党组织出现了改组,杨纯担任组织部长,为建设皖东根据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少奇曾这样评价杨纯:“整个新四军中,杨纯是最好的女干部。”

这句话的含金量有多重?在当时那个女兵并不多见的年代,杨纯已经是可以和男人比肩的女干部了,足可见杨纯的领导力。

周恩来的秘书,死后将遗体捐赠

杨纯不仅自己能力突出,她的前夫也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张爱萍。

与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功不同,原本优秀的两人本应该是金童玉女。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的婚姻却因为相隔两地等因素,逐渐产生隔阂,从而走向了分离。虽然两人以离婚收场,但他们曾经也有过相濡以沫的时候。

当时的杨纯正在领导建设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在这里,她结识了张爱萍。与其他上阵杀敌的男人不同,张爱萍虽然是将军,但他的文笔却是极好的,说话做事更像一个“文人”,而不是武将。

这一点儿也深深吸引了同为知识分子的杨纯。起初两人经常谈文学、谈救国、谈理想,加上两人同在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所以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两人日常生活、工作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让两个年轻人有了在一起的冲动,没多久两人就决定相伴一生。就在两人新婚不久,组织上就来了命令,杨纯需要到其他地方组织工作,张爱萍也需要领兵抗击日军。

就这样两人分开了,长时间的远距离接触,也让两人的心产生了距离,从一开始不定时的书信、聊不完的心里话,到后面只有简单的几字“我很好,勿念”。慢慢的,他们没有了共同语言。

尽管两人都不愿意放弃这段感情,但他们对彼此已经没有爱了。最后,两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离婚。双方在收到离婚信件后,仿佛如释重负,都积极的投入到新生活中。

离婚之后的杨纯并没有消沉,反而是更加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杨纯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她将自己的一腔才华好好的发挥起来。

1955年,组织还将杨纯调到了周总理身边担任秘书。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这段时间,她明白了很多,她又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1957年,她开始担任北京医学院的负责人,到1966年离开。在这9年的时间里,她组织建设了很多新的学科,并大力培养优秀的医学生。她的这一举动,为中国的医学事业贡献了不小力量。

1980年,杨纯担任卫生部的副部长后多次出访他国,将中国的红十字会带向世界。在她任职期间,出访了美国的华盛顿、洛杉矶等大城市,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国内,让国内的医学事业有了新的突破。

1985年,杨纯离开实岗后,开始积极收集苏区新四军的资料,并为建设新四军纪念馆出谋划策。在回访老苏区时,对当地的贫困学生给予了支助,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走出大山。

2005年1月19日,杨纯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去世以后,家人也遵照她生前的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作医学研究。自此这位传奇的女子,走完了她不凡的一生。

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杨纯的一生都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努力,她的付出不会因为她是女子就被抹灭,反而因为她是女子,她在那个年代的付出才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