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长篇小说《红岩》的问世,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抗争年代,对英雄更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红岩》是一部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江姐,所描绘人物的原型乃是江竹筠,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书籍的爆火,这位女英雄的事迹不断被世人熟知。而通过小说的内容,人们更加了解了在当年共产党和国民党反动派抗争过程的艰辛和困难,在瞻仰这位英勇就义的女英雄的同时也感到痛惜。

然而正当所有人沉浸在这段勇敢赴死的故事当中时,却有一人对书籍当中的内容存疑,此人名为沈醉。他说:

“书籍当中所描绘的情节与真实的场景有些偏差,尤其是提审江姐的这部分内容不够真实和客观!”

此言一出,霎时引起热议一片,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又凭什么断定书籍当中的内容与真实的场景存在差异呢?

沈醉的出身

提及沈醉此人,就不能不说到国民党。而提起国民党,恐怕不少人脑海中出现的人物就是孙中山又或是蒋介石。但实际上,国民党内部的“能人”也不少,沈醉就是其中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他的名声不如蒋介石声名那么“响亮”,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他在国民党当中也可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被当时国民党某机构所看重。而被这一机构看重的沈醉,更谈不上是好人。

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国民党有几个机构是相当有“声名狼藉”,其中一个就是军统局。那军统局是干什么呢?

军统局,也就是所谓的“情报机构”,根据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责搜集和分析研究对手的机构。

除此之外,军统局还有一个最让人胆寒的功能,就是铲除异己,主要清理与国民党对抗的势力,而当时国民党的主要对手就是共产党。

可想而知,这个机构对于共产党而言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而沈醉不但是军统局的,他还是局里的“第三把”手,可以说是双Buff叠加。由此也可以推断,在他手上丧命的共产党员只多不少。

别看现在的沈醉如同嗜血的恶魔,但在一开始的时候,沈醉也曾经有过很纯良的时期,俨然是热血青年一枚。要不然也不会被江姐触动,主动协助共产党,当然此为后话,先来看看纯良时期的沈醉。

沈醉出生于1914年的湖南,熟悉这一时期的人都了解,这时候的中国的现状有多混乱。

在当时的年代下,沈醉也不过是普通人。彼时的青年可以选择的途径更是少之又少,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踏上革命,另一条则是加入国民党。

沈醉在最开始时,他选择的道路就是参加革命。在他上学期间,也曾经受到新思潮的影响。青年的他同样爱国,同样带着满腔热血,甚至也曾积极地加入革命队伍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他的势头刚起,却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刚萌芽革命心思迅速被掐灭在了摇篮之中。

沈醉所在的学校为了压住学生革命意识,将沈醉在内的这批罢课的学生都开除了,他也彻底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走投无路的他,只能选择投奔了自己的大姐,因此认识了他的姐夫,正式开启了他与国民党的“缘分”。

彼时沈醉的姐夫因为在军统局当中担任重要的职能,更是深受蒋介石信任。沈醉作为“关系户”,很快就被姐夫安排进入了军统局。

加入军统局后的沈醉,在长期日积月累浸染当中,逐渐变得面目全非,变成了心狠手辣的恶魔。

当然,沈醉之所以会完全的转变,这其中有自己亲姐和亲姐夫的“功劳”。在军统时期,论起沈醉审讯的狠辣手段常人难以企及,因此,他也成为了备受军统局上级的认可。

沈醉的升迁之路也变得非常迅速,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手段狠毒之人,却在遇到一个人之后,突然生出了些许“仁慈心”。

江竹筠被抓

在沈醉担任军统局特务期间,他从未对任何人产生过恻隐之心。唯独在遇到江姐之后时,当他看着眼前宁愿死也不愿意出卖共产党的女人,沈醉长期以来嗜血的心里似乎突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始末又是如何的呢?

1948年6月14日,渣滓洞的集中营里逮捕了一名特殊的“女犯人”,名为江竹筠。她是一名共产党员,之所以被抓进集中营,是因为军统局在不久前收到关于她的消息,听说在她的手上有共产党的大量情报。

不仅如此,江竹筠手上还握有非常多的机密,其中包括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作为重点通缉对象,江竹筠很快被捕。

审讯刚开始的时候,国民党本来想的是先利诱,如果不就范,再用以往对待女犯人的方式,让她屈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不管他们如何威逼利诱,嘴皮子都快磨破时,江竹筠却依然不吭一声。这样负隅顽抗的态度,算是激起了负责审讯她的特务徐远举内心的嗜血。

徐远举是军统局和沈醉并列的三大特务之一,彼时的沈醉只是负责从旁协助徐远举,不插手审讯过程。所以,在徐远举审讯江竹筠时,沈醉只是在一旁观看,并未发言。

直到他看到这一幕——徐远举看着眼前死都不肯松口的江竹筠,内心的怒火越发高涨。

为了让她松口,徐远举更是直接叫手底下的几个小兵当面扒下江竹筠的衣服,还开口威胁她。但江竹筠似乎都感觉不到这些威胁一样,淡定的开口:

“我知道你做的出来这样的行为,因为你丧心病狂。既然如此,你也可以这么对你的母亲,你的亲人,甚至是你的女儿。我现在被你们抓了,我就没想着活着出去,我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你的威胁吗?”

徐远举看着不肯低头的江竹筠内心怒火更斥,心里想的是,这个女人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眼看徐远举似乎有些收不住火气,一旁的沈醉突然轻轻的踢了他一脚,用眼神向他示意。

徐远举顺着沈醉的眼神方向望过去后,就听见沈醉在一边小声道:“换别的方式。”徐远举很快就明白了沈醉的意图。

看来这“文”的不行,只能来“武”的了。沈醉眼神示意的方向正是摆满了刑具的审讯室,而进入审讯室的人几乎没有完好的出来的人,非死即伤,活的基本少有。

而沈醉之所以出言发声,并不是因为自己心软,而是想通过其他的方式逼迫“犯人”就范只不过没想到的是江竹筠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在这之后,他再次面对江竹筠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对于江竹筠的这种赴死的行为,内心说不震动是假的,他见过太多进入审讯室之后人的各种样子。

受不住酷刑,或者坚持和她一样死不松口的兼有之,但是都比不上江竹筠带给他的震撼。

作为特务的他比谁都了解,在这间审讯室当中会受到的何种折磨,男人尚且难以忍受,更何况她一个女人。江竹筠不但坚持住了,更是依旧不肯吐露一个字。

这的行为,不仅打了所有在场男人的脸面,更是让这群特务颜面无存,沈醉对她越来越刮目相看。

沈醉的转变

这是沈醉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力量,江竹筠让他印象深刻。

让沈醉最为佩服的还不仅于此,在江竹筠从审讯室当中出来之后,她又被带到了另外的牢房。其中的犯人有普通的百姓,也有和她相同身份的革命党员。

即使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江竹筠依然没有放弃向其他人传递共产党员的革命思想。不仅如此,她还用自己的力量,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当中来带希望,她不断的鼓舞其他人坚持抗争。

在国民党特务意识到在江竹筠的身上套取不到任何有效的信息后,国民党决定处决她。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带到了刑场之上被处决,这时的江竹筠也不过才29岁。直到在后来,沈醉被卢汉挟持,被迫脱离国民党。

在他脱离国民党之后,沈醉为了弥补犯下的过错,还相当积极的配合我党,揪出了曾经在共产党潜伏多年的国民党特务沈之岳,当然这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

沈醉在这之后愿意这么配合共产党,和江竹筠是离不开关系,因为沈醉曾多次谈及江竹筠对他的影响,可见江竹筠对沈醉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当他看到《红岩》一书时,他能立刻说出指出书中某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客观的问题。

沈醉:书中内容不正确

沈醉所说的不够客观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指的是《红岩》当中描绘的徐远举逼供江竹筠的场景,书中对这段场景提及甚少。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据沈醉所述,这段场景当中应该如实还原江姐与当时的军统局特务斗智斗勇时的聪慧。

而在这之后,沈醉更是在《我这三十年》一书中,对自己提出的这段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沈醉描述后,真实的场景是这样的:“当被逼供时,江姐不吭一声,拒绝回答问题时,被惹恼的徐远举大吼道:“把她的衣裤都脱了!”

而此时的江竹筠则是大喝一声:

“我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你们这种手段吗?我只是想告诉你,你也女人养的,你的母亲,妻子,姐妹,甚至是女儿,都是女人,你用这种手段对我,侮辱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女人!”

而这段是对当时现场的还原,除此之外,沈醉还做了说明。他补充到,当时徐远举确实有进一步逼迫江竹筠的想法,但却被一旁的他阻拦了。

这两个部分都与《红岩》有点出入,自己作为亲历者,必须要说出事实。作为曾经的亲历者,沈醉确实是最有权利的发言人。

但无论如何,《红岩》一书或许其中内容与现实存在一些偏颇,但它依然写出了当时那个年代,共产党人与国民党斗智斗勇的艰苦卓绝,我们仍然应该向伟大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