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昨天的文章《一个残酷的现实,普通人可能永远无法拥有生产资料》有读者说有点悲观了。

其实不是悲观还是乐观,万叔一直强调的,看世界,越真实越好,越接近真相越好。

只有在做决策的时候,才去选择,悲观或者乐观。

《人的价值有五个层次,张艺谋只给你讲了第一层》,这篇文章,是创始人笔记里的核心文章,跟利益视角、时间分配、阶级跃迁等平齐。

后来随着感悟和认知越来越深,有了不少新的想法,修改完的版本,放在了新书里,找个时间也发上来。

以下是正文。

今天出差,客户是一家工程建筑企业,国企项目经理。

国企问,万叔,现在还能跟着你一起做咨询么?

万叔笑,你是我客户,你这让我怎么回答?

逻辑上来说,如果你们业务不好,传导过来,我的业务也不会太好。

你们是水的上游,我们是你们的乙方。

大河水满小河溢,上游拉尿下游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企也笑了,说,万叔,我们也不是上游,我们上游是总包方,再上游是政府甲方。

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举债也举不动了。

万叔说,你们行业,目前处于收缩、再平衡阶段。

拿你熟悉的行业举例子,大家是这么干的。

一开始,大家谁也不会搞施工,找了个广东的公司,项目队伍,过来干活,你们跟上去学。

学了一两个项目,东西都会了,业务不断增加,你们这批人,就开始当项目经理。

业务继续扩大,你带出来的徒弟,很快也成项目经理,负责项目。下面的人继续被稀释。

这是业务扩张阶段,不是你能力有多强,而是业务需要,矮子里面拔将军,不行也得行,不上也得上。

现在就正相反。

业务收缩,比如你们有15个项目经理,只有10个项目。

剩下5个项目经理,要么到别的地方去,要么大家竞争上岗,淘汰的5个当副经理或者专业工种。

这时候大家就难受了。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以前干得好,慢慢熬成项目经理,稳稳做中层,是可以期待的。

但现在收缩,都在扁平化,组织里不需要这么多层级,不需要这么多中层,高层降维,基层干活,你们就很尴尬了。

国企说,我现在31了,也不知道还能干点啥。

万叔说,所以我们也在转型了。

之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城投和地产嘛。

这块业务萎缩严重,去年还有两个小伙伴提桶跑路。

话也讲得很清楚,意思就是你不行,咱就跑了。

当时万叔还写了一篇文章,回顾这个事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要搞什么感情绑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还是大家聚在一起,有事干,有肉吃,有理想可以实现。

如果你还继续在这个行业,就要承担行业变化带来的调整。

就像买股票,有涨有跌嘛。

或者就是,找一个新的方向,找机会,快速切入,慢慢发芽,成为你的第二曲线。

国企说,实话实说,我就是想参与这个方向。

我看您一下就做起来了,并且有这么大的势能。

我也想在网上,开个公众号,发布一些自己的感受、系统的认知,为自己挖一口井。

万叔说,千万别。

你这样弄,没有人看,写一两个月,就放弃了。

不少找万叔付费咨询的,刚开始,都是这个想法。

我有什么,我会什么,我就写什么。

你现在去网上看一看,还缺知识吗?

你那些知识,那些内容,网上肯定大把。

万叔搞过一个成事三角形的模型,因素是方向-能力-动力,大部分人由能力出发,没找到方向。

最终动力也会不足。

只有从方向出发,找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点,然后培养能力,在不断的正反馈中提升动力。

才能踩到中间那个交汇点。

万叔做创始人IP,也是这个思路。

至于你看到的,什么勤奋、高认知、体系,都不是必然之路,只是在对的方向上,走快走慢,锦上添花,而已。

回酒店的路上,脑子里就涌现了昨天的文章。

既然对打工人,圈地跑马,占有生产资料的路径,基本被接力赛的模式堵住了。

那么对普通人来说,阶级跃迁,价值层级的递增,到底还有没有路径?

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种,在行业里,磨炼顶尖的工具价值。通过工具价值,撬动结构和资源,成为资源所有者的白手套,获取不错的收益。

第二种,锻炼结构价值能力。比如组局,比如搞关系、搞管理,做企业、发现机会的能力。

这样弱化专业,哪怕是换了行业,这些能力一样能带来价值。

第三种,和时间赛跑,不断找风口,追项目。在监管和规范的手拍在身上之前,赚到钱。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找新的项目、新的风口。

比如现在有人用AI写公众号文章,每天发几百篇,赚流量主收益。

这个长期来看肯定要取缔的,但如果一个月能赚几万,取缔了就取缔了,再说,再去找下一个风口。

不过可以确认的是,那种博一把,博资本或者博资产,然后一劳永逸,手停口不停,提前退休,天天吃分红和利息的想法。

越来越难实现了。

这样的机会窗口关闭,大家都要汗流满面才能糊口,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