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教授冉玉平教授团队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款台历,每一页都是真菌的精美图片。4月这一页,它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红情绿意”,乍看之下唯美动人,但这其实是茄病镰刀菌在小培养状态下展现的小分生孢子和大分生孢子的微观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菌台历”

近日,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指导的第一届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创意科普论坛(成都站)在蓉举办,冉玉平教授在论坛上展示了这款“真菌台历”,他表示,制作这些台历,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真菌,有科普意义。他呼吁,无论从临床需求、医生需求、研究生需求、医学生需求,还是患者需求、公众需求等,皮肤科的科普都十分必要,做好皮肤病科普,能让患者更了解疾病,让患者更规范的就医,让患者获得最适合的治疗,“而优秀的科普应当具有原创性、科学性、趣味性、时效性和可读性。”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器官之一。皮肤疾病有3000多种,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烦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皮肤疾病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如今过敏性疾病增多,皮肤疾病增长的势头短期内很难下落,皮肤疾病科普同样任重道远。”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张福仁教授看来,科普,就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能够看得明白、听得懂的语言和画面,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他们,总体上提高科学素养。

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病性病研究所所长陈学军教授认为,当前科普的形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公众的需求,线上线下的结合、多媒体的运用,互动体验的增加等,都是科普发展的重要方向。她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共同探讨皮肤疾病科普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患者的角度来讲,医院是科普未来的主战场,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秘书长助理兼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黛西说,希望依托广大的中青年医生,用专业的水平来进行专业且有趣的科普,把科普变成老百姓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通过科普健康教育来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

据悉,2024年度内,第一届皮肤科中青年医生创意科普论坛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4个选区,覆盖25个城市或地区联动,围绕皮肤疾病的科学知识、防治方法、医学保健措施和健康理念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作品征集,通过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并邀大众评审共同投票,筛选出的大家喜闻乐见的科普案例,将在全国论坛进行分享,接受专家现场点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