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的概念自1983年11月5日推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后,在国家行政机构区划统计上作为行政区划术语固定下来。

地级市的意义在于其作为省与县之间的二级行政单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连接了省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此外,地级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常是区域经济的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

当前,在总计333个地级行政区中,地级市的数量达到了293个,数量约占地级行政区总数的88%,已经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根据最新的GDP数据,2023年,中西部十强地级市依次为榆林、鄂尔多斯、襄阳、宜昌、洛阳、岳阳、芜湖、赣州、遵义、南阳。

近十几年,中西部十强地级市确实有着大洗牌的趋势。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各城市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也预示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新变局。

榆林升至首位。

主要也是依托于能源产业的崛起与转型发展的成功。

从榆林市统计局获悉,2023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1.44亿元,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较2022年增长4.4%。

2023年,榆林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农业经济整体稳定、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保持恢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市场消费持续回暖、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先行指标总体改善、市场主体增势平稳的态势。

榆林地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近年来,榆林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此外,榆林积极推进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昌反超洛阳。

依靠了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按照规模,湖北省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历史使命。

宜昌以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城市、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扛牢使命担当,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作示范。

2023年,宜昌的GDP成功反超洛阳。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宜昌取得了一定成绩。

进入十四五时期,宜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多个磷酸铁锂等锂电关键材料项目落成,开发高性能电池隔膜、突破石墨负极材料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布局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钙钛矿电池及固态电池项目,着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区。

宜昌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遵义位列第九。

遵义的优势在于区域协调发展与特色产业的崛起。

从遵义市统计局获悉,2023年,遵义全市生产总值达4601.5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其中,遵义的第一产业增加值554.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94.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52.84亿元。

同期,遵义全市的财政总收入达1308.88亿元,同比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6.37亿元,同比增长1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5.06亿元,同比增长15.1%。

几十年来,遵义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合作。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人口流动等措施,遵义实现了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区域发展的协同推进。

同时,遵义市还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遵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么对于中西部十强地级市的大洗牌,大家有哪些新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