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华给莫言投了一篇稿,莫言大加赞赏,并写上按语发表了出去。

很快,文章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W,作为二位先生的读者,我打算认真地拜读一下《山谷微风》(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它那么短、那么美,一定能让我感觉心儿荡漾、如沐春风。

但读完前三段后,就坚持不下去了。为了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我继续往下读。然而依旧提不起兴致。

于是我在想为什么?

我想起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了。这篇文章的类型和内容,可以说是和很多课文相类似的,或者直接选入教材。

上学那会,像这样的文章完全可以一口气读完,而且能够反复读、并分析文章好在哪,如何借鉴。

但现在,已然没有了当时的心境。它所描述的情景跃然纸上,然而我并无法“感同身受”,因为太过遥不可及。纵然后半段也有关于风的回忆,并且很接地气,但终究还是唤起阅读的兴趣。

耐不下性子去读名家美文,问题在于我自己。

上学能读,是因为喜欢;现在读不下去,是因为功利性太强,还被快餐式阅读蚕食了耐心。

关于功利性,就是我读完之后最好能立马得到回报,至少要有情绪价值,但《山谷微风》哪里能让我产生一丁点共鸣呢?

那微风再酣,难吹走成年人生活的一地鸡毛——如果余华的生活处境如同他的《一地鸡毛》中的男主人公,或许他也不会有去三亚旅游的条件与热情,进而写一篇散文的。

阅读的耐心,被3秒即可获取1则重大新闻、3分钟看完一部剧这样的内容消磨了,也在这种内容的“调和”下,对眼前的文字变得愈加挑剔。

再加上功利性的使然,感觉一切与挣钱无关的事都是浪费时间,于是便有了“美文再美,与我何干”的假装倔强与遗憾怅然。

在纷繁嘈杂与忙碌中能静下心来浅浅地想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至少搞清楚再这样下去,会失去什么,然后为了不失去,做出一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