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公号:在日寻唐2

隔了一段时间没有发文,最近又出去逛了很多地方,以后有时间我会多更新一些解说日本各地旅游景观的视频。如果看了我说的,你再来眼见为实切身感受那就太好了!如果提不上日程,也可看看我对岛国所见所感的真实记录,提供最真实可靠的参考,素材太多,等我一一整理。

下面进入正文。

今天我以家长身份,参加了女儿幼儿园的家长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了。上一次参加,是在幼儿园建校100周年时。没错,一所幼儿园走过百年历程,那次同样令我感触颇深,回到家后记录下了当时所感,《图文解说:大阪一所幼儿园的百年历程,看当下日本的学前教育》(点击可读),可供参阅。

每次去幼儿园,我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当然这次也不例外,趁晚上闲暇时间,赶紧记录下来。

大阪的樱花季虽已过去,但树上还残留着少许樱花的身影,其余各种花也依次开放。这舒适美好的季节,令人感到身心愉悦。

幼儿园离我家只有步行3分钟的路程,每个月学校都会召开不同主题的家长会。而这种家长会,严格讲并不是完全由学校组织的,学校更多是充当参与者的角色。真正对此类活动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由幼儿园孩子们家长成立的一个小组,全名叫“PTA教育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投票,选JU该委员会成员的资料

这个“小组”规模不大,却是个运行非常成熟的组织,又细分为:学级、广报、成人教育、安全教育、人木又启发等委员会。通过家长投票的方式选出合适人选,再定期以家长会的形式“述职”或讨论关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相关事宜。

教育,确实不仅是学校的责任,“PTA教育委员会”的建立,形成学校与家长沟通的良好纽带。据我所知,“PTA教育委员会”并不为女儿所在幼儿园独有,至少是我已知在大阪各幼儿园都是存在的。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有那么多无私又热情的家长,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去,为孩子们提供各项服务。

今天去到幼儿园,除了对“PTA教育委员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以外,感触最深的在于我面对学校里的旗杆,心理产生的剧烈变化。

我送女儿入园后,先参观了孩子们的教室,以及老师组织的一些教学活动,又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听孩子们合唱了校歌。

室内活动告一段落,然后是室外自由活动时间。在偌大的操场上,孩子们完全是放飞自我,任由玩耍。在我看来,有很多极具危险性的玩具和器械,比如独轮车、平衡车,攀爬的铁架…

很多孩子十分野性,玩耍或操作此类器械已娴熟。而我女儿远不及她同龄人的胆量,并不是我束缚她,或表示担忧。相反我十分鼓励她,尝试攀爬一下稍有危险的铁架,并承诺守护在她身边给予足够的安全保障。尽管这样,她还是不耐烦地拒绝了我的建议,并不敢涉足于关乎安危的一丁点风险,这也令我感到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类器械女儿不敢尝试,尽管我鼓励过她很多次

今天我所陪伴她玩的游戏,不过是在池塘里捞小鱼、钓龙虾,或在沙土堆里挖沙坑。

老师知道她喜爱花,期间还特意把她叫走。老师特意将剪枝下来成熟的花朵,分给了她。鲜花装了满满一盒子,颜色多彩,种类不同。女儿捧着花,高兴了许久。之后她又精心包裹好,要我帮她带回了家。遇到几朵花,就能开心很久的年纪,对女儿而言,这是多么美好的岁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令她高兴许久的花

在我陪女儿挖沙坑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看到有位老师在旗杆下拨弄着什么。之前每次接女儿放学,放学后有时她不急于回家,也会在操场上跑着玩一会儿。我常常会注意到那个光秃秃的旗杆,像是没有生机,一棵枯死了的老树。除了容我倚靠,对女儿的奔跑和玩耍报以耐心等待之外,再没见它起到任何作用。

今天老师的操作反而引起了我的注意。

起初我真的以为是在为升旗做着前期准备工作,心里瞬间有着“咯噔”一下的忐忑和慌乱。完全是因我个人原因,我不想让孩子参与任何形式的升旗仪式。如果需要一个理由的话,就是我认为她年龄还很小,只有4岁多,是在看花会高兴很久的年纪,自然的笑,伤心就哭,这些都很好,就是不需要渲染任何激昂壮烈的情绪,更何况是在异国呢?所以有那么一刻,我感到很慌,心里也无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以为升旗呢……

定神过了几秒钟,才看清老师手中在旗杆下摆弄的物件,不是什么旗子,而是几只个头硕大的“鲤鱼幡”,有黑、有蓝、也有红的。那一刻,我就不慌了。

定下来心神,我才有所反应,日本的儿童节快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岛国有两个儿童节,分为“男孩节”和“女孩节”。而悬挂起鲤鱼幡,是为了庆祝五月五日即将到来的“男孩节”(鲤のぼり/こいのぼり),日语叫“子供之日”。

同时,该节日即将到来时,有男孩的家庭,家家也会挂起鲤鱼幡,是一场喜乐气息浓厚的节庆。

值得自豪的是,日本悬挂鲤鱼幡的习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从江户时代开始,“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传入日本。传说鲤鱼在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逆流而上,如果能越过北山的瀑布,就可化身为龙。自此以后,日本人视鲤鱼为好运的象征,也将这美好寓意寄托到孩子身上,以挂起鲤鱼幡来引起上天的注意,祈祷自家孩子也能迎难而上,早日成材。

原本该节日是在端午节举行,自明治维新之后,才改为公历的五月五日,习俗并延续至今。恍然间,感受到马上又是鲤鱼旗随处飘起的时节了。

老师在挂起鲤鱼幡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仪式和惊扰,完全是漫不经心的举措,或许只有我和少数几个小朋友,注意到了这一过程。

玩耍之后,老师带领孩子们做起了舒展身体的操课,气氛活跃,升起鲤鱼旗的事,完全如同没有发生过,是不值一提,不是简笔掠过。

我看到女儿,做操时那无处安放的手脚,远不及南郭先生的演技高明,可她的笑容是真实的,也足以说明,可以收获到比南郭先生足够多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间操课,犹如一盘散沙……

望向女儿天真稚气的笑脸,我又想起来了,上次在这所幼儿园建校百年纪念时,参观学校照片墙时的几组画面。同样是在原址这片土地,这片操场之上,于百年倥偬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喟:今天的情景当真实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和14年 即1939年,当时没有操课,只有荼毒的“主义和教育”

首先我想起来幼儿园里悬挂着的一张照片,如上图。

昭和14年即1939年,就是同样在这片操场上,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尚处于癫狂时期,中日激战正酣。这里就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照片里,那些孩子们怪异的举止和动作,所渲染起的诡异气氛,今日再看依然令人细思极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和20年 即1945年,老师正在示范教授幼儿园孩子们戴防空头巾

第二章照片,如上图。

昭和20年即1945年,当时二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已是强弩之末,本岛已失去防空能力,被炸地生灵涂炭,处处瓦砾。同样是在这块操场上,当时年纪小小,如我女儿同龄的孩子们,尚懵懂着,正在紧张进行防控头巾的佩戴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在捞鱼和钓龙虾

到现如今,孩子们可以不被纷扰着做操,可以安逸闲悠的捞鱼摸虾。往昔与今日,战火与和平,死亡与新生,血色凝重,反差剧烈,又恰是在春天,生机盎然。

再抬头望向校园的旗杆上,鲤鱼幡正迎风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