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2岁。她是辛亥革命中最早为推翻清政府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献身的革命先驱之一。秋瑾的女权思想对当时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关于妇女在思想上的巨大发展。

秋瑾临了前,李忠岳前去探望他,秋瑾跟他提了三个要求,一是不枭首;而是不扒衣;三是写一封家书。李忠岳无奈,表示只能答应她亲两个要求,第三个要求他不敢答应,也可能是怕连累到更多无辜之人。秋瑾英勇就义后,李忠岳因袒护秋瑾而受到牵连,被革职,返回家乡。李忠岳内心煎熬不已,最后选择自缢。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我们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5年,秋瑾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紫阳书院,她的父亲是朝廷官员,母亲的娘家家境也是赫赫有名;秋瑾常在屋后花园及后山上学习京史,阅读诗词。长大后,她便跟随哥哥到私塾念书。秋瑾也算是在一个优渥的环境中成长。

1904年,秋瑾29岁,她无视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要到日本留学,家人拗不过她,只能答应。秋瑾是幸运的,她从小不愁吃穿,并且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日本学习期间,秋瑾的视野、见识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从小优渥的环境使她与人打交道时落落大方,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此女再好不过。同时,她积极与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交往,并投身于留学生中的革命活动,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妇女解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鉴湖女侠”是秋瑾在日本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笔名,她积极宣扬女性主义思想,致力于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深刻体现了她对女权主义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她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为女性发声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她与刘道一、王时泽等志同道合之人携手共创了《白话报》,经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并因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她曾经在杂志上发表《敬告中国二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大力抨击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丑恶,大力宣传女权主义,企图唤醒中国的女同胞,号召救国。

1905年,秋瑾回到中国,他分别在绍兴、上海与蔡元培、徐锡麟见面,随即加入光复会,此时秋瑾想要投身中国革命的态度已然十分明确。

同年七月,秋瑾再次前往日本,到青山实践女校进行深造,可见秋瑾求知若渴的精神,她的思想在当时社会便具有的先进性,她深知要学有所成,丰富其思想的羽翼,方能以笔杆为枪,呼唤起被压迫的中国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后来在冯自由同志的介绍之下,秋瑾也加入同盟会,得以与孙中山先生并肩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6年,秋瑾因抗议一本颁布的“取缔留学生”的不公平规则,愤然回国,直奔上海,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她曾与尹锐志、陈伯平等共同组建“锐进学社”,积极联络敖嘉熊、吕熊祥等长江一带的会党成员,共同策划起义事宜。

当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她迅速行动,与同盟会成员杨卓林、胡瑛等人紧密默契配合,在长江流域积极响应起义,并特别负责在浙江地区发动起义工作。她还曾与徐锡麟秘密商定,在安徽和浙江两省同时发动起义,以形成更广泛的革命势力。然而,随着萍浏醴起义的失败,她所负责的起义接应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秋瑾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为当时在茫茫大雾中找方向的中国谋出路。

为了筹措《中国女报》的创办经费,她毅然决定回到荷叶婆家寻求支持。在成功筹集到经费后,出于保护家人的考虑,她毅然声明与家人脱离关系,展现出这位伟大女革命者的坚韧与无私。

后来,与她一同起义的徐锡麟被杀害,李忠岳也受到了抓捕秋瑾的任务。殊不知,李忠岳也算是秋瑾的一位忠实粉丝,他非常欣赏秋瑾,他度过许多秋瑾写的文章,深深被其才华所折服,他常常用秋瑾写的诗句来教育儿子,让他的儿子想秋瑾学习,也让他的儿子从小就知道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

李忠岳在抓获秋瑾时,对她很是尊重,再走程序提审秋瑾时,李忠岳特地给她安排了椅子,可见秋瑾在李忠岳眼中的地位极高。李忠岳对秋瑾的特殊照顾让有心之人报告给他上级贵福,贵福心升疑虑,恐有重大变故,立马下令将秋瑾处死,李忠岳求情无果。

秋瑾英勇就义之后,李忠岳内心备受煎熬,他的良知告诉他,那时的中国失去了一位主力军,他深感惋惜,深感懊悔,只恨自己权利低微,什么也做不了,就连秋瑾的三个遗愿他也只能尽全力做到其二。

最终,在秋瑾离开百日之后,李忠岳也上吊自杀,这也算是对他自己的一个解脱。

“身不比,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是史上的巾帼英雄,是楷模,正是有了她们的存在,她们在前尝尽了苦难,她们的付出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时代。最后,引用秋瑾的一句话以结束今天的故事:“革命是为天下人造一个温暖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