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直译是《丽贝卡》(Rebacca),1938年出版就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1940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斩获奥斯卡奖。

蝴蝶梦》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文笔优雅、主题明确、充满悬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杜穆里埃对这本书不抱太大希望,因为太阴郁了。她对出版商说:“这次结果大概不太乐观,结局有点仓促,也有些残酷。”但她猜错了,《蝴蝶梦》极其畅销,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界限,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情感小说走向。

2003年BBC举办了近百万人参与的投票活动,《蝴蝶梦》入选“百部英国人挚爱文学作品”榜单。

▲ 达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1907—1989)

从情节来说,小说有点玛丽苏的味道:21岁父母早逝、无亲无故、地位卑微的年轻女子,被42岁拥有梦幻庄园、有钱有势的中年男子看上并“闪婚”。

小说女主角没有名字,全文是以她的视角写的,也就是第一人称的“我”。书中没有提及她的名字,唯一涉及的地方是:

“你的姓氏十分可爱,与众不同。”
“我父亲生前就是一个可爱和与众不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蝴蝶梦》电影海报(1940年)。

曼德利

曼德利是梦幻庄园:吟游诗人的画廊挂着价值连城的油画;花园景色迷人:宴会大厅宏伟堂皇,很适合举办盛宴和舞会。

曼德利典雅、妩媚、精雕细琢、完美无瑕,每星期开放一次。卧室不对外开放,只有大厅、画廊以及楼下的房间供人参观。

曼德利印在明信片上、照片上,人们口口相传,津津乐道:夏日的玫瑰园、黎明时分的鸟语、栗树下的茶点、盛开的紫丁香、血红的石楠花、草坪下的阵阵涛声、每年盛大的化装舞会……

曼德利的主人是迈克斯•德温特,熟人叫他迈克西姆。他的第一任妻子丽贝卡才华横溢、美艳动人,大家都崇拜她。可惜她在一次独自出海时遇难,据说从此迈克西姆一蹶不振……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丽贝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喜怒哀乐的大活人“我”,但处处烘托已经死去的丽贝卡,这种以“实有”衬托“虚无”的手法颇为特别。

丽贝卡已经消失,却无处不在。曼德利还是按照丽贝卡的规则运作,摆设依旧,菜谱依旧。“我”把丽贝卡想来想去,觉得自己是外来的客人。

我渴望幸福,也希望迈克西姆幸福,渴望和迈克西姆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这是我心中唯一的愿望。可是我却经不住会想到她的音容笑貌,梦见她的婷婷倩影。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我”在曼德利处处小心翼翼,怕令迈克西姆不快,也怕客人来访。

我嘴里哼着小调,这样就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内容了。这样做当然是很荒唐和愚蠢的,带着病态的心理,属于精神病人的过敏性反应,跟我平时乐观的天性格格不入。可我欲罢不能,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另外,家里一来客人,我就愈发脆弱和笨拙,显得手足无措,呆头呆脑。

“我”总觉得自己做不好,不会料理家务,也不美丽聪明,不热衷交际,不会打猎,不会打高尔夫,只喜欢散步,还有小爱好是画素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管家丹弗斯夫人是丽贝卡刚嫁过来时来的。她极其崇拜丽贝卡,对迈克西姆只有尊敬和服从。

显而易见,她蔑视我,带着她那一类人的庸俗偏见,认为我压根就不是什么贵妇人,而是一个卑微、怯懦、缺乏自信的女孩子。她的眼神里除了鄙夷之外,还带有一种明显的憎恨或怨恨。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我”作为迈克西姆的第二任妻子,仿佛无足轻重。大家提起丽贝卡赞不绝口。

主教夫人说丽贝卡“的确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浑身充满了活力”。

她不愧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现在我还能想起开舞会的那天晚上的情景。她站在台阶下跟客人们一一握手,乌云一般的头发衬托出冰肌玉肤,一身衣服非常合体。她的确有一副闭月羞花的姿容。

曼德利的代理人弗兰克•克劳利说丽贝卡“大概是我一生当中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迈克西姆的姐姐比阿特丽斯带“我”去探望祖母,祖母眼睛不好,脑子也糊涂。祖母不认识“我”,只追问丽贝卡去哪里了,说“丽贝卡太招人爱了”。

比阿特丽斯说祖母非常疼带丽贝卡,丽贝卡对祖母殷勤备至,总是惹得她捧腹大笑。

当然,她总是十分风趣,而老太太喜欢她这一点,她那个人——我是指丽贝卡——颇有讨人喜欢的本事,男女老少,甚至连狗都为之倾倒。老太太大概一直都没把她忘了。

越了解丽贝卡的优秀,“我”就越自卑,越不想回访客人。

她们来曼德利,只是想寻根究底,打探别人的隐私。她们喜欢用挑剔的目光观察我的相貌、举止和身材,看我和迈克西姆关系如何,是否相亲相爱,这样,她们回去后在议论我们时便可以大发感慨:“啊,曼德利今不如昔喽。”她们拜访我们,只是因为他们想把我和丽贝卡做一番比较。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但是,在迈克西姆口中,丽贝卡是另一番模样。

实不相瞒,我恨她。我们的婚姻打一开始就是一场闹剧。她恶毒,可恶,堕落到了极点。我们之间从未有过爱情,从未有过一时一刻的幸福。丽贝卡不懂得爱,缺乏柔情蜜意,行为不端,甚至有些不正常。

迈克西姆说丽贝卡精得厉害,人们都会上她的当,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

“我跟她结婚时,别人都说我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说,“她秀色可餐、才华横溢,而且风趣幽默,在那些日子里,连最难取悦的祖母也对她一见便生爱怜之心,说她具备了做妻子的三样优点:教养、智慧和姿色。我相信了祖母的话,或者说迫使自己信以为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结婚才第五天,他就发现了丽贝卡的本来面目。就在蒙特卡洛山顶,丽贝卡把她的放荡经历告诉了他,当时他差点想杀了丽贝卡。

就在悬崖边上,她和我做了一项交易。她告诉我,“我为你管家理财,照料你的宝贝曼德利。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让曼德利成为全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参观的人将络绎不绝,羡慕我们,谈论我们,称我们是全英国最幸运、最美满和最漂亮的佳偶。

迈克西姆把曼德利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且刚结婚也不愿意在亲朋好友面前丢人现眼,他们达成了“交易”。

他们合伙扮演恩爱夫妻,丽贝卡把曼德利打理得头头是道。她有鉴赏力,懂得购置家具和油画,家居摆设和花园都是她的杰作。

今天所见到的美丽的曼德利,人们津津乐道的曼德利,照片和图画上的曼德利,是丽贝卡一手创造出来的。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黑暗的秘密

丽贝卡去伦敦寻欢作乐,经常在海湾小屋举办野餐会,又染上酒瘾,越来越放荡,连身边人也勾引。

终于,迈克西姆枪杀了她,把她放进小帆船里,伪造了她出海遇难的假象。

当她的尸体连同被人为蓄意破坏的帆船被发现后,迈克西姆把真相告诉“我”,还说他不爱丽贝卡。

我意识到自己不再害怕和仇恨丽贝卡了,一旦了解到她是个阴险、毒辣、堕落的女人,我反倒不恨她了,因为她不能再威胁我了。

可是,曼德利因此毁了——极度崇拜丽贝卡的丹弗斯夫人一把火烧了曼德利。丹弗斯夫人说丽贝卡谁也不爱。

她有权利寻欢作乐。情场上的男欢女爱对她是逢场作戏,仅仅是一种游戏,这是她亲口告诉我的。她涉足于风月场是因为觉得好笑,实话告诉你,她觉得好玩。她嘲笑你就跟她嘲笑别的男人一样。我常见她回家后爬上楼,坐在床上笑得前仰后合。

▲ 《蝴蝶梦》电影剧照(1940年)。

达夫妮•杜穆里埃受十九世纪以神秘、恐怖等为主要特点的哥特派小说影响较深,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细腻,悬念手法运用出色。

无论是听歌剧选段,还是看电影或小说,你都不由自主幻想在曼德利游荡,幻想丽贝卡的美丽和魅力有多摄人魂魄。

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说:“《蝴蝶梦》既机敏又充满令人不安的浪漫氛围,在1938年出版时便立即成了畅销书。杜穆里埃构建了一把衡量当代女性情感的比例尺。”

小说以“我”的视觉和揣测去推动情节,效果像浓雾弥漫的曼德利,交织出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迅速网住了读者的心。

让杜穆里埃惊讶的是,读者都以为她写的是一本爱情小说,所以她才说:“《蝴蝶梦》是关于嫉妒的一项研究。”

其实,书中何止关于嫉妒,还有各种晦暗的爱恨情仇,甚至后人研究女性主义、性别意识、性别取向等都以此书为例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