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兴起对线下商业模式的革命和冲击,往往会产生一些普通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

车主自带火花塞更换

修理厂赚50、赔6000

近日,一则新闻吸引了公众目光:一位杭州车主因车辆动力不足,在网上购买了火花塞并到修理厂安装,支付了50元工时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一个月后车辆在云南抛锚,原因是火花塞陶瓷内芯脱落导致发动机“拉缸”,最终维修费用高达11000元,车主要求修理厂分担6000元车损。

自带零件维修

一场车主、厂商与修理厂的罗生门

在目前的网销环境中,网购汽车配件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是比较常见的,加上网购产品真伪难以辨别,类似这样的纠纷并非孤例。

站在车主的角度上看,厂商出示了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即使自己有疑惑,出于专业知识的匮乏,也只能先找修理厂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修理厂的角度看,自己按照规范操作,无论如何故障也不可能是自己造成的。

法律分析:

服务自带配件车主,修理厂负有义务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修理厂在其中就没有责任了呢?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按照《民法典》第775条规定:“定作人提供材料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材料。承揽人对定作人提供的材料应当及时检验,发现不符合约定时,应当及时通知定作人更换、补齐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也就是说,从法律的角度上看,定作人(车主)自带产品到汽服门店寻求服务,承揽人(汽服门店或修理厂)对其负有产品检验及告知的义务。

事实上,过往的一些案例也证实了这点:

好心为车主轮胎打气提供设备,反赔3000元

2023年8月,车主自带轮胎到店充气,轮胎店老板周某将充气设备借给了车主使用,在车主自己给轮胎充气的时候,轮胎出现了爆炸,冲掉了车主的牙齿。

本来是善心之举,却被法院判处,赔付车主3000元。

自带机油出问题,门店被迫“息事宁人”

某车主通过网上比价后,发现网上的价格要比去汽修店购买机油的价格便宜很多,因此网购了机油后到门店更换。

因为是店内老客户,门店碍于客情关系维护,帮助车主进行了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更换完机油后,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动力受限且油耗增加,于是找到门店,要求门店赔偿。

门店很无奈地表示是机油品质的问题,车主则认为是施工的问题。最终门店迫于减小影响,对车主进行了赔偿。

自带刹车片质量存疑,门店巧解决

某车主自己带着刹车片来修理厂安装,修理人员发现刹车片表面印刷的商标模糊不清。

于是修理门店对车主做了安全提示,车主表示此安全问题无异议。门店才将车主自带的刹车片装在了刹车卡钳之中,并收取了安装费。

如此风险的服务

汽修门店做不做?

所以,面对如此麻烦的车主自带配件服务,小邦还是建议修理厂和门店的老板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不去接这种风险业务。赚50,赔6000,乃至摊上人命官司,这个风险实在划不来。

另外,即使文章开头案例中的修理厂没遇上车主索赔,安装过程中的花费的水电房租、设备折旧、工人工资,哪一个环节不是成本?50块钱的收费,已经有些自降身价的味道了更别提背后还有对车主承担的义务和风险。

唯“手艺和技术”不可轻贱

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在自带配件服务的问题上,对门店和汽修厂只谈风险,不谈回报,显然既不公平,也不健康。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合理的风险背后,对应的是合理的回报。面对自带配件的车主,那些有服务水平和实力的汽修门店,有必要把自己的服务价值体现在价格上。

哪怕车主的轮胎才200块钱一条, 但既然车主自带轮胎, 选择了产品和服务分开算, 那门店自然该收多少服务费就收多少, 一码归一码。

而对于消费者,首先要清楚的是, 无论从法律、还是经济的角度上看,自己的这项服务要求,本身已经让门店承受了未知的风险,行走江湖,有时 还是需要互相 体谅。

年度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