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先生”公益支教感想/PUBLIC SERVI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者简介】德基金第58期“德先生”安小英,在雷州盐丰小学进行的艺术支教活动中教音乐课程。

她说:“因为师资力量缺乏,没有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对关心和陪伴的需求超乎我的想象。···回想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那一张张笑脸,一声声老师好,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及抱着胳膊拉住衣襟紧紧的手,都让人感到德先生满满的责任感。”

支 教 感 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有幸成为德基金乡村艺术支教的一名老师,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安老师,更有了一个光荣而神圣的名字——德先生。

“德先生”是广东茂德公集团旗下的公益组织德基金,对来自全国各地,跟随德基金到偏远乡村小学义务支教的老师们的尊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圈认识了德基金,半信半疑中报名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第一次支教是在广东雷州海边的一所村小——沙节小学,我为一年级的同学们教授音乐课。到上课时我才知道,这里的孩子连最基本的儿歌也没学过,如《新年好》《小燕子》。这些歌曲是城里幼儿园小朋友、甚至是有些孩子在一、两岁牙牙学语时就已经会唱的了。

沙节小学因为师资力量缺乏,没有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对关心和陪伴的需求超乎我的想象。他们下课后会围在老师的身边,拉着老师的手询长问短,给老师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个别同学兴奋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拉着老师的衣襟,偎在身上,迟迟不愿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难忘4月份广西蒙山六夏小学的支教,这里的同学有一半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家里大多以卖豆腐为生。周五汇报演出前因为知道支教即将结束,我带的班级有个别同学已泣不成声,无法进行节目排练。汇报演出之后,操场上更是哭成一片。我知道,那哭不仅仅是同学们对支教老师的不舍和留恋,个中缘由,城里的孩子也许永远也不会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教是快乐的。然而,每当支教结束后,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回想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那一张张笑脸,一声声老师好,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及抱着胳膊拉住衣襟紧紧的手,都让人感到德先生满满的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期的支教都是一个接力棒,承载着多年来数百位德先生们的热情、爱心,和他们对边远地区乡村艺术支教的情怀;传承着德基金“积小善、成茂德”的公益初心,和为乡村教育孜孜以求的坚守。

每一次支教都继承和发扬着德基金的优秀传统,始终如一地贯彻着“快乐支教,艺术启迪”的理念,为孩子们带去快乐、埋下种子。这是一种责任,是对边远地区乡村留守儿童一种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种爱与责任,德基金才能拥有如此定力、耐力与信念的将这件看似平凡的事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这么多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德基金赋予德先生的使命是光荣而神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基金12周年纪念用爱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