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爆发冲突,随后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至今已持续一整年。为深入理解苏丹当前冲突与和谈的症结所在,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于2024年4月14日举办了“苏丹冲突一周年研讨会:回顾、现状与展望”。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无国界医生等国内外机构和组织的权威专家和学者,以及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处、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和专职研究人员,共30余人深入讨论了苏丹冲突的原因与影响及现状与走向。

冲突原因与影响

冲突根源复杂多样。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勇教授认为,苏丹冲突源于政治制度、政治派别斗争、武装力量二元军事体系所导致的政治纷争,社会各阶层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民族、宗教、种族冲突问题,外部干预和地区冲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张经纬博士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苏丹冲突的根源,认为苏丹民族主义的诞生具有外源性,存在着宗派性和分裂性特点,导致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不相吻合。苏丹独立后,殖民时期以来的族群问题、宗教问题以及民族主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合理解决。苏丹南方问题、达尔富尔问题以及当前冲突,都有族群对立的因素。

人道主义援助困难重重。无国界医生(MSF)北京办公室主任薛广建以无国界医生苏丹项目为例,分析了在苏丹开展人道主义援助面临的困境,包括基本物资严重短缺,医疗卫生系统处于崩溃边缘,传染性疾病大规模传播;冲突前线的通行受到系统性阻塞,跨境行动受到限制,许多受影响的地区几乎得不到任何国际人道组织的响应;邻国乍得和南苏丹的苏丹难民面临严重的人道危机。为此,冲突各方应开放所有可能的过境点,保护平民免受暴力和性别暴力侵害、保护医疗和人道工作人员免受袭击,各国政府应履行其对苏丹人道援助响应的财政承诺。

教育体系深受打击。河北大学苏丹籍博士生莎扎·艾哈迈德(Shaza Ahmed)分析了冲突对教育系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苏丹长期冲突和政治动荡对教育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学校关闭、师资流失、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苏丹教育系统的重建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恢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重新复岗、课程建设等方面。鉴于教育本身兼具促进社会和解、培养和平意识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莎扎·艾哈迈德建议将和解与和平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导学生尊重多样性、探索解决冲突的路径、提升建立和谐共存的能力。同时,苏丹政府、民间社会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开展多元合作,有助于提升苏丹学生职业技能,也能帮助苏丹教育体系回归健康、稳定和发展的轨道。

周边邻国深受其害,尤其是作为“唇亡齿寒”的南苏丹。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石志宏博士分析了苏丹内战对南苏丹和平与发展带来的多重冲击。大量苏丹难民涌入南苏丹,而滞留苏丹的南苏丹难民也从苏丹回返,对本就物资匮乏和基础设施滞后的南苏丹构成沉重压力。冲突蔓延到南苏丹边境,大量轻小武器流入南苏丹,加剧了南苏丹的冲突和不稳定。两国跨境贸易基本中断,影响南苏丹中北部地区经济活动,加剧南苏丹经济的脆弱性。更加严重的是,南苏丹石油出口管道和设施遭受破坏,石油出口严重受阻,南苏丹财政收入锐减。面临财政危机的南苏丹政府可能会推迟2024年底举行的全国大选,延迟其政治过渡。

中国利益严重受损。王有勇指出,苏丹是中国在非洲开展外交、经贸投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家,苏丹冲突对中国与苏丹的双边贸易、重要合作项目、能源开发以及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带来挑战,对中国的海外利益形成损害。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斡旋、加强安保措施、商业与投资权益维护、与国际社会合作推动和平解决方案、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手段,切实维护中国在苏丹的利益,并推动苏丹冲突的和平解决。

冲突现状与走向

两大武装“势均力敌”。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姜恒昆分析了苏丹冲突的变化。目前,冲突已经演变成全国内战,而且呈持续扩大趋势,表现为冲突的地理范围的扩大,从首都、城市向半城市、农村蔓延;卷入冲突方在不断增多,包括各种准军事力量、族群或部落民兵、反叛团体。目前出现了双方大致分别控制东部和西部的趋势,哪一方控制中部地区,就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势力也正乘机扩大力量占领地盘。

地方武装成“关键变量”。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周军博士分析了地方武装对苏丹局势走向的影响。本次冲突是苏丹历史上地方武装派别关系的延续,是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但各方互动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是基于利益进行短期结盟。随着苏丹冲突双方的对抗陷入僵局、冲突范围的扩大,地方武装日益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第三方力量和主要变量。从总体上而言,地方武装的崛起和参与加剧了局势的复杂化、军事化、失控化、种族化和长期化。

外部势力介入“火上浇油”。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隆教授重点分析了卷入苏丹冲突较多的阿联酋和伊朗因素。阿联酋多年来与快速反应部队有着军事合作,为其所控制的黄金产品提供销售渠道,在冲突中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援助,但由于阿联酋国力不足,能否持续支持存在疑问。苏丹政府军与伊朗关系恢复,伊朗向政府军出售无人机改变战场态势,成为冲突的新变量。因此冲突有变成代理人战争的危险。埃及和阿联酋是冲突双方最大的外部支持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杨玉鑫博士对两国介入冲突的原因和方式做了比较。埃及对苏丹冲突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埃及历来同苏丹军方关系友好,在冲突前期暗中向苏丹军方提供武器、物资、军事情报等支持;另一方面,苏丹大量难民涌入埃及,两国经贸合作下降,增加了埃及经济的脆弱性。考虑到苏丹冲突的有长期化的趋势,加上协调与本国大金主阿联酋的立场,埃及减少对苏丹军方的支持,并发起和平倡议。但埃及调解最大的挑战是快速支援部队的反对,后者公开指责埃及支持苏丹军方。阿联酋与快速支援部队关系密切,双方在黄金贸易和雇佣军方面长期合作。苏丹冲突爆发后,阿联酋通过乍得边境向快速支援部队提供物资、武器弹药支持,对增强快速支援部队能力起至关重要作用。对此,苏丹武装部队谴责阿联酋和乍得,发生了相互驱逐对方国家外交人员的事件。

国际社会调停“乏善可陈”。丁隆认为,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吸引了国际社会大部分注意力,苏丹战争目前处于被世界遗忘的状态。虽然阿联酋与埃及存在着协调立场的可能,周边国家也倾向于冲突的缓和,但大国基本无暇顾及,酝酿恢复的吉达会谈有可能由于交战双方没有和谈意愿而再度搁浅。姜恒昆总结了现有的国际调停,由美国和沙特主导的吉达谈判搁浅,非盟和伊加特倡议不被军方接受,邻国首脑会议有始无终。

实现和平“长路漫漫”。姜恒昆对局势走向做了研判,由于战局僵持,交战双方实力相当而且无和解意愿,政治力量因分化而难以制约,国际斡旋停滞,国际关注度低,外部势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冲突方提供支持,冲突还将持续甚至持久化,实现和平需要相当长时间。然而,无论冲突持续时间,各方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政治途径得到解决。

冲突解决需内外合力。从内部看,需要标本兼治。苏丹共和国前驻华大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加法尔·艾哈迈德(Gafar Ahmed)认为,解决苏丹当前的这场复杂的危机,需要超越传统的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援助方式,采取全面、综合的政治解决方案,也需要一个多面向的战略,既要解决苏丹冲突和不稳定的根源,又要促进可持续发展、民族和解和多样性的管理。从外部看,需要国际社会协调立场。加法尔指出,除了两大主要冲突方,苏丹各种政治力量和武装力量、外部势力都卷入冲突,扮演不同角色,应当制止邻国和地区国家卷入苏丹冲突。杨玉鑫认为,埃及与阿联酋能否协调立场,对于解决苏丹冲突至关重要。

中国作用备受关注。加法尔表示,希望中国尽可能地为苏丹人民提供食品、医疗用品和遮蔽物等帮助,向苏丹冲突双方传递和平信息。中国应当与主要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沟通协调,支持现有的国际调解平台,同时探索和支持新的冲突调停努力,尽力挽救苏丹免于更大的灾难。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何山华教授表示,在苏丹冲突一周年之际召开专题研讨会具有特殊价值,苏丹研究中心在深化苏丹国别研究的同时,还将同步开展对苏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苏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金铨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梳理苏丹国内外主要参与方扮演的角色,对苏丹冲突的经过与影响、现状与走势做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苏丹局势。苏丹研究中心主任俞洪亮教授在做会议总结时指出,苏丹当前冲突是多重因素、多方力量、多角关系互动的结果,冲突目前进入拉锯战、消耗战阶段,其复杂性、破坏性和漫长性明显,危及苏丹本国和地区国家的稳定,需要各方做出更多努力推动苏丹实现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