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呈现在镜头前的狼狈不堪与歇斯底里,往往是有原因的。

据央厂网报道,最近,河北邢台宁晋县一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死亡,家长瘫坐在学校门口讨要说法,哭诉称学校不管不问,也不给说法。

消息在网上激起千层浪,看得一众网友内心满是愕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母亲在班级群里控诉称,自己的儿子小晨,来学校的时候还好好的,上了一节课下了课,再上课不过一分多钟孩子便离奇死亡了,“连个说法也不给,调监控也不给看监控。”

随后孩子母亲又在班级群里连发五条语音,每一条都哭得歇斯底里,以悲痛的哭腔断断续续诉说着自己的委屈:“连一个管事儿的人都没有…谁还放心把孩子送到这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疑似同村邻居在评论区爆料称,这所学校是寄宿制的,上学前一家人还开开心心的,孩子也活蹦乱跳的,“大人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后来就出事了,大人却被阻挡在了大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不到交代的家长没了办法,在学校门口拉起了横幅,瘫坐在地上哭得歇斯底里,紧接着又在孩子所在的班级群里哭诉自己的遭遇,有人将这一幕传到网上,这才引起了媒体注意。

对此,当地警方回应称,他们正在调查处理,之后会进行通报。当地教育局也回应称,已成立小组进行调查,会有一个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家属所言句句属实的话,整个事件里最让人寒心的莫过于,已经失去共情能力的学校。孩子在课堂上出了事,先不论死亡原因如何,起码做到将心比心,与悲痛的家属共鸣共情。

谁家都有孩子,谁也无法接受自家孩子不明不白的黯然离世。正因如此,本就有着不可推卸责任的学校,更应该拿出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安抚家属的情绪。

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好沟通,很简单的道理。

孩子母亲何至于哭得那么歇斯底里?又何至于以极其狼狈不堪的姿态瘫坐在门口?

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没能得到自己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也没看见校方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

浙江宣传曾说过:

“公开面对事实就是最好的引导,任何欺瞒掩饰的‘躲猫猫’式做法都只会让流言、谣言野蛮生长,‘有图有真相’的坦诚对话、解释疑惑才是正道。”

就像这一次,教室里明明有监控,将事实铺开在家属眼前,让家属心里有数,理清孩子真正的死亡原因,家属恐怕也断然不至于采用拉横幅的方式,不惜将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公众眼前来引起注意。

遮遮掩掩、态度消极的一拖再拖,难免有欲盖弥彰之嫌,想让人不多想都难,也给了各种似真似假的传言和猜测野蛮生长的机会。

就像网友们评论的那样:

“如果没责任就正大光明给家属看监控,遮遮掩掩不给看反而显得心虚,无论疾病使然还是意外使然,毕竟孩子是在课堂上出的事,总要让家长知道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所谓共情能力,就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启蒙学生的场所,理应比任何场所都更应具备共情能力,也理应更加懂得共情能力对于人格启蒙以及塑造的重要意义。

因为共情能力就是道德的核心。

他人的痛苦即自身的痛苦,与他人感同身受就是关怀他人,但凡校方有一个人能做到设身处地为家属着想,能换位站在家属的立场上,就能明白家属的处境,理解她那样做的缘由。

但很遗憾,这种理想状态似乎并没有出现。理应最具备共情能力,且行事作风本该最具有温度的学校,反而丧失了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共情能力,甚至连那种温度感也消失不见了。

当以“厚德载物、文化育人”为形象深入世人心的学校都失去了共情力,又该如何教出富有同理心的学生呢?

说不上是悲哀还是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有些人,真该好好重塑换位思考能力了。

将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共情力重新捡拾起来,把别人天大的事儿当成事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一想,拿出积极的态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如此,当远方的哭声徐徐传来,才不会太过于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