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璋

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老子这一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学说。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老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复杂,这种影响我认为都是负面的。除了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上述观点,自然要有充分的论据来加以支撑。自今日起,这些论据将逐一被展示,并诚挚邀请各位朋友一同参与讨论,共同探究老子的问题。我们皆知,众多学者如钱穆等,曾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期研究,将其划分为先秦儒、秦汉儒、宋明儒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儒学都呈现出独有的特征,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轨迹,更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秦朝之前的儒家与汉朝以后的儒家已经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汉朝以后的儒家,在某种程度上,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儒家失去了先秦时期积极的、奋斗的、是非分明的儒者性格。

自汉朝以降,儒家学派出一部《礼记》的典籍,然而,经后世考证,此作实为伪书。在这部作品中,对儒家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发展。其中,《中庸》一篇尤为重要,成为后世理学的思想源头。但是中庸思想内容中混杂了大量老子学说的元素。以对待学习与知识的态度为例,《中庸》中融入了不少老子的思想。诸如成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等观点,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或“入大庙每问事”等学习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子强调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获取知识,而老子则主张“不出户知天下”,认为学得越多,反而所知越少。这种知识不求自得的观念在《中庸》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对后世的宋明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儒家学习观的转变上,更在于对整个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塑造。

宋明理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重要的篇章,成为中国学术界主流思想达五百年之久。其评价亦呈两极。赞誉者视其为中国哲学思想之巅峰,而批判者则指其为中国精弱之祸首。若从国家富强之角度审视,宋明理学坐谈心性的确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宋明理学过分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之重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现实与国家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灭亡。兹一例记明理学之虚无。某日欧阳修正在研究兵书,竟遭其门生讥讽,以为兵学乃细微末技,非大儒所当务。此例凸显,宋明理学之谬,竟至忽视兵学之重要。

再观史学巨擘司马迁,一生历尽坎坷,其史学钜著《史记》被誉为当时中国史学最伟大的一部史书,然其“太史公曰”中诸多评论,深受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之影响,对于帝王诛杀功臣之事,司马迁之评论显示多根据道家标准,对诛杀功臣之帝王谴责不多,而每责怪功臣自身不知功成身退。对于知道明哲保身及早隐退之功臣却大加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功行赏、赏罚分明乃任何一个正常社会君王都该遵守的标准,而道家破坏了这个标准,司马迁竟不予纠正,可谓司马迁白璧之瑕,令人遗憾。

由此可见,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及民族性之影响深远且广泛。其思想不仅深入学术思想,更在无形影响中华民族性格。而这些影响几乎都是负面的,学者不可不查。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