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上海滩,一家曾引领高端超市风潮的零售巨头——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4月16日宣布全面关店,这一消息无疑给业界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作为曾经的行业标杆,城市超市的黯然落幕,不仅是对自身经营模式的反思,也折射出整个零售业在时代变迁中的挑战与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份网传的上海城市超市4月15日发布的告知书显示,由于“近年来上海城超经营举步维艰,尽管采取了多种自救手段依然难以为继”,公司决议解散,决定自2024年04月16日起,停止上海城超所有门店的经营。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城市超市官方微信号询问有关关店事宜,官方客服回复:城市超市由于持续亏损,被迫全面停止营业。抱歉不能再为您提供商品和服务,感谢您曾经对城市超市的关注与支持!

记者昨日实地探访了上海城市超市的一家门店,只见昔日熙熙攘攘的购物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静与萧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洁 摄)

记者看到,前往超市的电梯已关停,出入口的公告牌上,醒目的“停业清理”字样刺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这家超市的无奈与不舍。店内,货架已空空如也,只有几位员工在忙碌地整理着剩余的物品,为即将到来的清算工作做着准备。

工商信息显示,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以经营世界各地风味食品享誉上海,80%以上的进口商品,是上海乃至长三角规模最大的进口食品与日用品超市之一,定位中高端零售商。超市内的现制鸡蛋卷,一时间成为必买“网红”产品。

2017年年初,上海城市超市的股权发生变更,由崔轶英、崔轶雄变更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鸿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鹏汇毅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崔轶雄。变更后王强为公司董事长,崔轶英为总经理,而崔轶雄为董事。此后,2018年间,股东信息多次变更。

关店当日,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上海天天鲜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股东中退出,公司新增股东上海添链商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也由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过去几年,疫情的爆发给全球零售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封锁、限制出行、消费者信心下滑等因素,使得传统门店客流量锐减,销售额大幅下降。”新零售行业资深分析师丁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城市超市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未能幸免。与此同时,成本高企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租金、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在告知书中,公司坦言近年来经营举步维艰,现决议解散,以结束这场难以为继的挣扎。

“更为严峻的是,电商的兴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丁帅认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线上平台购物,享受便捷、丰富的购物体验。而传统门店则面临着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滑的困境。“尽管上海城市超市等零售商曾试图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自救,但在电商的冲击下,这些努力显得杯水车薪。”

丁帅进一步指出,城市超市的关店是市场变革下的必然结果。“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进口超市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消费者来说,城市超市的关店无疑是一种遗憾。部分消费者向记者直言,城市超市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而且近年来其他进口超市的兴起也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事实上,上海城市超市的关店只是传统零售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包括梅龙镇伊势丹百货、比宜德便利店等在内的多家传统零售商都在持续关店。

另外,传统百货业态的衰退更是明显,从太平洋百货、置地广场告别上海市场,到第六百货、汇联商厦、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闭店改造,老百货纷纷“离场”。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35家百货门店关闭,而2023年全国范围内也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传统零售业在市场变革中的无奈与挣扎。

我国精品超市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最早服务于外籍人士、海归,走的都是高端路线。随着中产消费者的崛起,精品超市的服务群体逐步扩大。

目前在上海市场,精品超市有Ole'、City'super、APITA以及在中国市场瞄准中产消费的ALDI奥乐齐,会员店有Costco开市客、山姆会员店,传统超市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多种模式在各自赛道上激烈竞争。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月22日发布的报告,2024年大型业态将继续面临巨大的冲击,唯有通过商品差异化、供应链优化、创建特色门店、精细化运营等变革,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全渠道竞争中得以生存。

“对于传统的商超而言,未来的关键挑战在于不断探索与尝试转型路径,而并非某一特定模式就能确保成功。”丁帅认为,在转型的大方向上,商超可以首先从全渠道战略入手,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其次,商超可以关注业态的转型,比如尝试开设会员店、社区生鲜零售店或折扣店等,以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客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

“商超还可以探索自有品牌的差异化发展,通过打造独特的产品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丁帅说。

“在城市超市关店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市场的变化与机遇。”丁帅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零售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购物需求。”丁帅认为,新兴电商和实体店结合的模式也为零售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他认为,传统零售业还应注重提升消费者体验。在商品品质、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丁帅说。

记者 潘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