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家校 2024年第6期

放养式教育,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地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想要很好地运用起来,要把握合适的度,有边界、有规矩,不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释放天性。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希望本文中的几点建议能给家长们带来一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

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诉孩子,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事实上,能被我们注意到并奉为榜样的优秀人物,父母在培养他们的时候,更注重的是,让他们学会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以及他们好习惯的养成。

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 他为孩子制定了9条家规,包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承担责任,为自己做的事后果负责; 守时; 不抱怨不嘲笑别人; 课余活动要坚持做等。 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无规矩,不成方圆”该遵守的规则,不能因为你是孩子,就可以逃脱。

我们同龄人中,能一直保持优秀状态的人,他们父母对他们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盲目放任孩子,任由孩子野蛮生长的放养,亲力亲为,用心培养,一面挖掘他们自身的优点加以引导,一面教会他们遵守社会运行的规则,适应社会。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讲过: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所以说,不要让放养教育,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

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

希望孩子快乐、幸福成长,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建立自己的好习惯,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撒手、放任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这也是家长需要重视的方面。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言传身教

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复印件上出了问题,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

卢梭说过: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你就要做到什么样。

如果做不到“放思维养习惯”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到“行动上的巨人”。

盲目的放养教育,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最轻松。

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养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维,养的是孩子的习惯,最终受益的才是孩子。

来源 | 光明少年杂志


第2988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