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小伙伴,一定不陌生。因为它的存在,试管婴儿路上又要多吃一点苦,多遭一点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胰岛素抵抗到底是什么意思,又该怎么打败这个大魔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是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协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降低血糖),产生能量代谢。
如果把胰岛素比喻成“钥匙”,那么胰岛素受体就是“锁眼”,葡萄糖通道就是“大门”。正常情况下,这三者相互协调,能使血中多余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被细胞充分利用或储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刺激:当我们吃了富含碳水化合物(米面糖等)的食物时,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增加。
分泌:胰腺中的β细胞感知到血糖升高后,迅速分泌胰岛素(钥匙),释放到血液中。
吸收:胰岛素(钥匙)与胰岛素受体(锁眼)结合,打开葡萄糖通道(大门),使葡萄糖进入细胞。
降糖:血中多余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供细胞使用或储存。
胰岛素抵抗,就是“锁眼”(胰岛素受体)出了问题,胰岛素这把钥匙,打不开足够多的“大门”(葡萄糖通道),上升的血糖难以下降。

胰腺感知到血中的葡萄糖水平居高不下时,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到一线降糖,这引发的后果是血液中的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水平。
胰岛素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既降血糖又储存脂肪,一旦水平过高,就引起了脂肪储存的增加。而脂肪储存增加之后,会过多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形成葡萄糖水平相对较低。
这时,高胰岛素水平和相对较低的葡萄糖水平,作用于下丘脑摄食中枢,告诉机体需要进食,就会产生饥饿感,而且更倾向于选择高碳水、高能量的食物,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沉积和腹型肥胖。
还会引发各种令人苦恼的症状,比如:疲乏、容易饥饿、减重困难、渴望甜食、饭后疲倦、偏头痛等。如果你经常出现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带来的高胰岛素血症,会增加17,20裂解酶活性,同时也降低性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共同引起游离睾酮增加,从而导致或加重多毛症、月经不规律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2、胰岛素抵抗是吃得多、动得少导致的吗?
传统观点认为,胰岛素抵抗是摄入过多的能量,以及运动不足引起的。
但是,在功能医学思维模式下,传统观点忽视了在胰岛素抵抗产生过程中,环境有毒物质、环境污染物、膳食模式、压力、微生态失衡和基因易感性,以及表观遗传的改变。
这些危险因素和潜在病因,可以引起机体脂肪组织炎症、游离脂肪酸过多、内分泌功能紊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身体失衡,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和II型糖尿病。
一部分瘦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同时合并胰岛素抵抗,原因大多与肠道菌群失调、压力及环境污染物有关,需要功能医学进行完善的检测和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其中,改变膳食结构、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及补充功能营养素改善肠道功能和微生态失衡,具有明显缓解瘦型多囊胰岛素抵抗的效果。
3、如何诊断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前期表现,是胰腺β细胞功能尚正常的阶段,所以还可以维持血糖的稳定。一旦病情加重,出现胰腺β细胞功能异常,血糖升高,就发展为糖尿病。
从下图就可以看出,胰岛素抵抗发展到糖尿病过程中,血糖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标准的诊断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及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常用的被大多数认可的有如下几种:
(1)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素释放实验,需要分别测量早餐空腹,喝糖水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胰岛素和血糖值。
胰岛素高峰,一般出现在喝糖水后半小时或者1小时,当胰岛素峰值提前或延后出现时,提示分泌异常。如果空腹胰岛素>15,餐后两小时胰岛素>30,则提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水平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状况,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不需空腹,仅一次抽血即可完成,也可以作为糖尿病的筛查和监测方法。
HbA1c <5.5% 提示糖代谢功能正常;≥5.5% 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6.5%提示糖尿病。
(3)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 的比值,TG/HDL≤3.0提示胰岛素敏感。3.0< TG/HDL<8.0提示胰岛素抵抗高风险,也提示内脏脂肪过多。TG/HDL≥8.0提示确诊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