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春光雨,红紫斗芳菲。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同,突出学科课程的思政功能,拓宽课程的思政元素,深挖学科的理性之美,将学科的美育功能与思政元素巧妙结合,浸润出优质的,兼具理性和温度的思政课堂,培养更多的思政课教学能手,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于4月9日开启了第四届思政课教学能手大赛。

教研室在学期初的教学工作会议中对此次思政课教学能手大赛进行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本次思政课的主题是“发现学科之美、启迪心灵智慧”,较之往届,内容限定较少,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展现学科之美的育人功能。基于此,各教研组前期通过集体商定主题,深入实地取材,互助精心磨课,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力量,最终推选出本组优秀教师参加校级决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9日,根据初高中各教研组组内初赛推荐的结果,确定了校内决赛的人员名单和比赛时间。4月9日和4月11日紧锣密鼓的两天,第四届思政课教学能手大赛拉开序幕,初高中14门学科,共计14名教师参与了此次比赛。由副校长王建军和理科教研组长八人组成的理科评委组,由副校长王钢和文科教研组长八人组成的文科评委组,分别对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料进行量化评价,最终文科组、理科组分别评比出一等奖二人,二等奖二人,三等奖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弓英校长和吕新华书记进行观摩指导。

文科组精彩点评

高中语文:王微老师讲授的《春遇》,设计新颖独特,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使得整体流程显得尤为流畅且富有创意。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政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融洽,每一次提问与回答都充满了思维的碰撞与灵感的闪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转化和生成,让课堂智慧和灵动满满。这节课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不仅展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体验。

初中语文:关丽老师讲授的《木兰诗》采用课本剧的形式,从学生齐读、配乐朗诵到通过游戏梳理情节内容,再到从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中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环节紧凑,内容完整。本课的重点放在人物形象分析及家国情怀的剖析上,从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中,展现了一位女性的平民英雄;从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回家盛况中,体会到作者对战争的疏远冷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体会到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对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讽。本节课从木兰背后家国情入手,最终回到“爱家”即“爱国”的主题,呼吁学生爱自己的家庭,树立良好家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英语:马剑虹老师讲授的《The Beau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s》,从汉服起源的时间线开课,重点展示唐、宋代服饰的演变,期间宋代出现的马面裙的发展、演变、设计、象征意义成为本节课的语料支撑。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所设任务,初步了解马面裙的变迁史。课堂上设计了诸多图片和视频信息,直观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之美,挖掘服饰背后设计、象征等信息,给学生创造了文字学习和美育培养的双重机会。作为思政课,本课更加关注了服饰背后文化浸润,将中国的发展,文化的博大,世界的认同植入学生内心,极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认同、宣传中国文化视为己任。

初中英语:郭晓云老师讲授的《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rubbish?》将角色扮演贯穿整堂课,即是方法又是目的。先让学生代入今天是班级“家庭成员”一员的角色,聚焦Section A 2d一次姐弟之间关于“家务分工”的讨论,通过不同形式,任务进行口语练习,既是对上一节课两个目标句型的回顾,也在真实语境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场景下沟通所需的语言技巧,最后运用技巧,编写自我表演的对话,侧重训练综合性口语的输出能力。本节课通过沟通技巧的探索,最后点出背后的情感基础,即作为家庭成员要共同承担家务,要相互关心、理解和帮助彼此,借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政治:郭彩萍老师讲授的《寻觅纹样美,传承中华魂》,以“传统纹样”为题材,用春晚节目《年锦》进行导入,通过形式美、意蕴美、品格美三环节,学生展示、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教学评”贯穿整堂课,使学生能够感受、品味传统纹样的文化价值,体悟一代代传承人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从而明白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历史:李俊波老师讲授《问鼎寻美——青铜之美》,以今年“甲辰龙年”“龙鼎”导入新课。让学生以小小解说员的身份讲解青铜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从“青铜之美”、“青铜之史”,不仅让学生欣赏青铜外在“艺术之美”,更感悟到内在“和合之美”;了解青铜器演变发展及青铜绘史的作用,真正体现“青铜会说话、器以载道”的历史价值;从“青铜之用”“青铜之铸”感受古人的独具匠心与聪明才智。课堂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彰显守护与传承的精神。

地理:程婧茹老师讲授的《欣赏建筑之美,感受地域文化》,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民居建筑的欣赏、了解,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里代表南方的徽派建筑和北方的晋派大院为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景观图片认识、欣赏不同的中国传统民居,引导其欣赏、体会建筑之美,同时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涵义。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人地关系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理科组精彩点评

高中数学:郭蓉老师讲授的《圆周率——宇宙的记事本》是一节标新立异的数学思政课。从学生平常学习的与圆周率相关的内容出发,以纪念“圆周率节”的活动引入,揭秘了圆周率的发现、发展以及符号的诞生,在此过程中展示了阿基米德的“穷竭法”,刘徽的“割圆术”,同时渗透了微积分思想,学生感悟到了古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欣赏了圆周率在音乐、可视化图形以及金字塔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在计算机、分子轨道理论、生物、量子力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圆周率的重要性,数学知识的广博性以及数学特有的审美价值。

初中数学:刘婷老师讲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一节浸润、渗透式的思政课。本节教学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首先通过青花瓷图案的线条美引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其次通过握笔写字的图片引入互为补角的定义;再次通过生活中击打台球时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得出互为余角的性质;最后将握笔图片进行变形,引出顶角的概念及性质。这样的教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体现了数学的自然美,简洁美。课堂总结中,学生通过动手翻花绳与翻手指游戏等形式复习巩固本节课知识,很有创意,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研究世界,创造世界。

物理:王宇老师讲授的《行星的运动》一课,分别从物理现象美、科学精神美、探究结论美,三个角度展示了物理学科之美。首先通过日全食、流星雨、亮彗星等相关视频,展示出物理天体运行的现象美;其次从“地心说”到“宇宙无中心”,从毕达哥拉斯到开普勒,分析了天体运行的整个探究历程,展示了科学家的精神之美,最后分析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中所蕴含的物理探究结论之美。学生在本节课中体会到了物理之美是客观世界呈现的美妙景象,是自然规律的简洁和谐,是人类对自然秩序的洞察和理解。

化学:陈丽娜老师讲授的《魅力化学》,以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等的学科灵魂为主线,从晶体的自范性表现出的结构形态美,引申出做人要自律,要遵规守纪;化学现象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宏观表现,美的化学现象的背后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延伸出做人要懂得奉献、合作和付出;性质决定用途,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还要能根据原理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从而让学生依据原理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塑料垃圾的改善问题、宇航员在太空舱需要的氧气问题,更好地学以致用,真正用化学的学科魅力,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化学与做人完美融合。

生物:祝开荣老师讲授的《生物多样性之生物类群》是一节初中复习课,也是一节浸润渗透式的思政课。本节课对应中考的要求,首先让学生明确通过复习要达成的目标;接着通过展示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列表归纳,拓展举例,深度思考,使之对各生物类群的形态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与此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中呈现的一张张精美的动植物图片,展现了生物的形态美、结构美;而“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的探讨过程处处渗透着自然美、和谐美。

通用信息:杨瑞亮老师讲授的《粉笔盒的设计制作》是一节通用技术实践课。通过讲授木工工序,材料的合理规划,安全操作提示等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将前期的图纸设计转换实物。这样一堂操作感十足的课堂,学生将图纸转化为实物,克服诸多问题,最终,思有所得,劳有所获。借此延伸到生活中,对生活中的各种用品皆需匠心设计,用心选材,精心研发的过程倍感喜悦,用实操生成的成就感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

音体美:张玮老师讲授的《中国传统色彩之美》,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生动,鉴赏课件充分体现了国风特色,师生互动性强,学生体验真实可见。课堂通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色彩的融合,传统绘画的特点等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学生进一步识读传统文化与传承文化,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自豪感与鉴赏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届思政课教学能手大赛,激发出老师们独具匠心地开发学科课程的积极性,十四节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思政课,展示出逻辑之美、人文之美和时代之美。“启迪心灵智慧”的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了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启迪心灵智慧”的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启迪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持久,有生命力的教育,在这条道路上,仍需老师们深耕细研,助力五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范玉婕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