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6岁/女孩

指导老师:于兰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被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厌学、叛逆;敌对父亲;有过割腕、喝酒吃头孢等自杀行为。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快乐地、热烈地去追求和探索世界。

然而,第一次做妈妈的我,其实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本质。

养女儿16年,我一直致力于让她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

女儿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她们从没正眼瞧过女儿,为了能让她在爷爷奶奶面前抬起头来,我总是对她严格要求,各种逼迫。

结果当医生告诉我,女儿已经是双相情感障碍时,我才突然意识到,也许我所谓的爱其实是在害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初次介绍孩子情况

优秀的女儿变得越来越叛逆

当年高考失利,我上了一所不太好的大学。

回头看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个个都凭借着高学历获得高薪、稳定的工作时,我愈发认识到:学历是多么重要。

于是我把上名校的期望寄托在了下一代上。

生下了女儿之后,我公婆各种嫌弃不待见我和女儿。

女儿刚满月,公婆就催着我要二胎,说是她们家必须得有个男孩留后。

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一定要让女儿考上名校!让公婆刮目相看。

我一边帮丈夫忙厂子里的工作,一边兼顾女儿的学习。

女儿上小学后,我开始各种逼迫孩子:

给她报培训班、兴趣班,监督她写作业。

总之一切可以提高孩子学习和才华的事情,我都不会错过,也不允许孩子拒绝和偷懒。

小学时,别人家的孩子星期天都出去玩,我却要求女儿在家认字、背诗、学画画、学主持。

初中时,女儿每次想反抗我都会撕心裂肺地质问她:

“我这么辛苦是为谁呀,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你要气死我吗?”

刚开始女儿看我难过她还会愧疚,默默妥协,可是后来她就越来越逆反,经常和我吵架,有一次更是崩溃大喊:

“我不是你的木偶,也不是一架机器,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你凭什么让我听你的啊。”

我反驳她说,我只是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将来有出息。

没想到,女儿却说:“我是你女儿,你自己脑子这么笨,没有考上好大学,凭什么要求我?”

说实在的,女儿的那句话让我伤心了很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想想自己毕业后吃的苦,我还是不愿意放手,我甚至宁愿女儿恨我,也必须让她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那段时间,我们母子俩就好像是一对宿怨极深的仇人。

最后,女儿终于妥协了。

可是那个原本活力满满的孩子,却越来越死气沉沉。

她永远戴着一个黑口罩,喜欢穿黑色中性的衣服;

回家不做作业,我们一督促她学习,她就怼我们:“你们怎么不去死,要不我去死!”

孩子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叛逆?

回想我们年轻时,身边也有过比我女儿叛逆得多的孩子,但他们长大后都顺利地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当时我和丈夫就想,我们多陪陪她,她再大几岁就懂事了。

女儿开始出现躯体化症状,被迫休学

但我们工作忙,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简直是天方夜谭。

于是,我们给女儿买了一只狗,希望狗狗能代替我们陪在女儿身边,给她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安慰。

可狗狗来到我们家之后,孩子奶奶就各种嫌弃、不愿意,说狗狗脏不卫生。

但孩子特别喜欢,狗狗也成了孩子的好伙伴。

养了半个月,孩子奶奶还是对狗狗深恶痛绝,有好几次当着孩子的面虐待狗狗,孩子当时哭得撕心裂肺。

有一次,她奶奶趁女儿去上学,把狗关在了门外面。

女儿回家一看,狗在门外面,气得她跟奶奶吵了一架后离家出走了,自己在公园坐到晚上11点才回家。

那天女儿班主任给我发微信说孩子上课时手抖得特别厉害,字都写不成

她放学回家后,我给她打电话问她到底怎么回事。

她跟我说:

“上课时,我总能想到奶奶虐待狗狗的画面,我害怕她趁我不在家又会虐待狗狗,我越想越害怕,害怕得手都抖。”

我气不打一处来,批评她:

“给你买狗是为了能让你有个伴的,你上课不好好听讲,想什么狗狗!你要是再这样上课不专心的话,我就把狗狗送给别人!”

女儿哭得很伤心,向我保证以后上课绝对不走神。

上了高中后,女儿开始接连不断地请假,我们才觉得状态不妙。

她这么要强的一个人,把成绩看得比自己命都重要,她是绝对不允许自己落下课程的,更别说主动请假了。

请假在家的她晚上打游戏打到凌晨,白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她爸整天骂她,她爸一骂她她就急得大吼:“我小时候你都不管我,我长大了凭什么管我?”

到最后,她干脆不去上学了,我们好话坏话都说尽,她都是一脸漠然,没有办法,我只好给她办了休学手续。

女儿开始自伤、自杀

有一天,她奶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自伤,用美工刀把自己的手给割伤了。

我立马从厂子赶回家,我检查她的手臂,小臂上一条条细小的刀痕,新伤旧痕叠在一起,触目惊心,我当时很震惊,拉着她的手和她谈了一个多小时。

我跟她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你刀割在你手上,也是割在爸爸妈妈的心上,我们努力工作给你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你的吃穿用度也是顶尖的好,你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呢?”

女儿当时只是沉默不语,最后跟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用刀割伤自己了。

等孩子情况稳定,我问起她当时自伤的情景,她说她总是没有理由地痛苦,只想去死,看见车就希望被撞死,一到高处去就想跳下去摔死。

但是她舍不得爸爸妈妈,舍不得爱她的亲人朋友。

所以她就用刀来划伤自己,刀锋划破皮肤,血流出来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快感,想死的感觉就淡了。

孩子自伤的事情被我们发现后,我和丈夫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孩子妈妈反映孩子状态不对

但当时我们的认知只局限在“孩子应该是青春期逆反”,也没有往心理疾病这方面上想。

我带她去看医生,结果医生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已经发展成为双相情感障碍了。

我当时听到这个词时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医生跟我解释说,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既有躁狂症状,又有焦虑、抑郁、心境恶劣的症状,还会有自杀倾向。

当我听到医生的解释后,都快要晕厥了过去,为什么会这样?

没想到孩子爸爸因为孩子生病的事情,又开始骂孩子,骂的话不堪入耳,骂来骂去都是围绕着“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生病”

孩子也因为常常被骂,情绪更加不稳定了。

上一秒她爸骂她的时候一句话都不说,下一秒就像炸弹突然爆炸了似的,红着眼瞪着她爸爸嗷嗷地喊,有一次甚至还推了她爸一下,然后转身就用刀片来刮自己手臂。

我本来以为只要吃点药就可以康复,但医生告诉我:

药物只能让孩子激素水平回归到正常状态,激素水平正常了,孩子的情绪也就平稳了。

但是孩子心理层面的问题才是改变孩子的最根本的方向。

女儿为什么会得双相?

于是我停掉了手头上的工作,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经过多方面了解,跟女儿的主治医生也进行了多番沟通,我决定放手一试,就这样,我联系上了心理咨询中心的于兰老师。

情感需求不被满足的孩子是不快乐的

“没有和父母建立起依恋关系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孩子的问题在于她从来没有获得过‘理解之爱’,她内心缺失的爱需要一点点被填满。”

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十几年的于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家的问题。

我和丈夫从大学毕了业之后就自己创业办厂,陪在女儿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

她小时候也跟我说过很羡慕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周末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而我却总说:

“我什么好的都买给你,衣服是最漂亮的,玩具也是最新款,你看看别人家的小朋友哪有你这么好的条件?”

我们总认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快乐。

然而现实是,只有物质满足没有情感陪伴的孩子往往是最不快乐的。

长辈重男轻女,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情绪

我回想起来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女儿有一天跟我说,自己吃饭时,奶奶也会看女儿夹了多少肉吃。

如果吃太多,她就会很不耐烦地说:“你一个小姑娘别吃那么多肉。”

我当时听了虽说是很生气,但我知道她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时半会改不了,所以当时就跟女儿说了一句:“你吃你的,别听奶奶的。”

“孩子和父母的信任是从小建立起来的。


如果童年时代情感缺失太多,到了青春期,累积的问题很容易全盘爆发。”

于兰老师的话点醒了我!

女儿从小就不受爷爷奶奶待见,她从小到大挨的骂太多了。

她在爷爷奶奶那里受了委屈之后,而我作为妈妈,却没有立即给到女儿情感支持,只教女儿忍气吞声,好好学习。

孩子一直被压抑的情绪像一座“活火山”,潜在的危险迟早产生问题,所以,女儿情绪一旦爆发就伤害性极强。

学校的高压环境也是推手

女儿一开始是很爱学习的,对自己要求很高。

但当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时,孩子内心就承受不住了,就会积累很多的负面情绪。

而我们作为家长,既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识,又无法跟女儿感同身受,孩子内心积压的情绪得不到疏导,负面情绪积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心理耐受不住直至抑郁。

深深地自我审视后,我选择改变

说实话,于兰老师带我深度剖析了我们家庭教育上的问题之后,我是很绝望的,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到头来成了错误了呢?

于兰老师掷地有声地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这是有效的防御机制,足以让孩子抵挡诸多风浪。

这句话无疑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妈妈每日向老师反馈情况

认同孩子的情绪

于兰老师告诉我:


“要想让孩子慢慢好起来,妈妈一定要学着去看到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及时疏导情绪。

情绪是不分好坏的,“悲伤”“难过”“生气”和幸福,快乐一样,也是可以分享的。

分享的过程就是情绪一点点从身体中逝去的过程。”

要想引导孩子走出双相,不是让孩子没脾气,而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那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办呢?于兰老师教给我这样做:

如果孩子是在暴躁的状态下,我们家长先不急着共情,而是要给孩子时间,让她把情绪发泄出来。

因为此时的孩子就像快要喷发的火山,堵住的情绪反而更有冲击力,喷发得更猛烈。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时间,让她把情绪发泄出来。当看到孩子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再去帮孩子处理情绪。

如果孩子是情绪低落的状态,那么这一步可以省去,直接进入帮孩子处理情绪的阶段

比如,孩子被奶奶骂了,发了很大的脾气,把枕头被子都扔到地上了。

这时候,我要学着去“倾听”孩子,去听她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情绪,然后不断把孩子的话反射回去。

比如,孩子说:奶奶又骂我。

我可以这样回应:奶奶骂人是不对的,你生气是正确的。

把孩子的话反射回去,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知道,原来妈妈懂她,并且接纳她所有的情绪。

不要求孩子太完美

刚上高一的女儿心智不成熟,还要面对极其残酷的学业竞争,老师、同学、社会,还有我们家长无时无刻不在给孩子压力。

“学习不好就没有未来”成了我的口头禅。

而现在,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家庭要做好一个容器,无条件地爱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好与不好。

我跟孩子说:

“老天爷会给每个人一碗饭吃,不必担心未来。”

我现在只想让她健康、快乐,所以我开始给孩子塑造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

充盈自己才有力量承接女儿的情绪

我是一个急脾气,可能是做生意的缘故,面对一件事,我会条件反射一样地关注它的不足,然后直接指出。

如果是我自己遇到了问题,我会马上分析、想办法,立刻行动。

我不知不觉地把这种风格带到了家庭中、生活中,很容易在无形中给身边的人带来压力。

于兰老师让我学会“慢”,她让我用练字来磨一下我的脾气。

一开始我完全练不下去,坚持20分钟都做不到。现在,我已经可以轻松每天练字2小时。

以前,我总是迫切地希望自己练好。但这次,我想慢慢地体验练字的过程,不带任何目的,只是练字。

练字也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让我的急脾气慢了下来。

历经10个月我终于迈向幸福

从去年女儿确诊到现在,已经10个月过去了,女儿慢慢走向康复。今年3月份,不敢出门的她竟然可以自己一个人出门溜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情绪逐渐趋于平稳

我和女儿商量去打拳击,通过打拳,发泄心里的不满和郁气。

刚开始女儿完全不太配合教练,也几乎不和教练说话,很烦躁。

幸好那个教练对这类型的孩子很有经验,知道怎么打交道,女儿打着打着,话就多起来了,也喜欢上了打拳,直到现在还在坚持。

三月底她邀请我参加漫展,我和女儿一边逛漫展,一边聊天,看到她两眼放光的样子,我真的感觉我们离着幸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