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4年第7期
为飞机打造强劲“中国心”——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传装班文-本刊记者 刘善伟
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传装班合影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由数万个零件组成,结构复杂,需要承受高转速、高温等恶劣条件,对装配精度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重要回信中充分肯定“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对“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寄予殷切希望。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传装班如今被授予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该班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扎根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主战场,学在前、干在先,矢志攻克更多难题,争做急难险重任务的开路先锋。

胸怀“国之大者”,攻坚克难拓新局

传装班现有员工74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46人,占全体人数的62%。他们所在集体曾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辽宁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体、辽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安全标准化班组、辽宁省模范职工小家、沈阳市先进集体、沈阳市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挺立着敢于拼搏、不懈奋斗的青春。

2023年9月,在“李志强班”职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传装班第一时间组织集中观看新闻联播,开展专题座谈。全体成员坚定决心:将锚定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不放松,胸怀“国之大者”,铸就“国之重器”,自觉做航空动力的保障者和践行者。

航空发动机装配涉及典型的复杂、封闭结构,使得装配操作难上加难。传装班员工经多轮迭代优化,解决了因产品结构特性带来的装配难题,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产品任务的不断攀升,公司筹划建立数字化脉动装配线。传装班的青年们面对一系列“首次”挑战,不断改善设备功能,验证设备性能,缩短了传动部位装配周期。传装班的青年,缘何如此之强?

师徒协力,共铸“国之重器”

传装班是发动机装配厂的重要班组之一,“薪火相传”是他们一贯的优良传统。“新员工是一张白纸,我们就要负起责任带好每一个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班长徐景秀说。

刚入职的聂廷枫得知自己的师父张世涛在班组是出了名的严格,心里就敲起了鼓。一起磨合两个月,小聂有些吃不消,装配力度大一点不行、小一点还不行,保险松了不行、紧了也不行,学习笔记漏记不行、自己发挥更不行,于是有点泄气,打不起精神。

张世涛叫上小聂找到技术人员观看关键部位螺栓拧紧的物理仿真,当看到拧紧顺序、拧紧力度、润滑条件等对产品产生的应力影响时,小聂瞪大了眼睛。张世涛语重心长地说:“干航空发动机责任重大,要扛起肩上的职责,就必须养成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你是个好苗子,唯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为你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聂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他开始沉下心来学习,每一次的操作都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

传动部位是航空发动机装配质量管控的重中之重。一种新型号发动机投入生产,传装班组织各生产小组都要对质量风险点进行专项识别梳理。刚入职不久的杨乃强作为成员忙碌多日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师父,部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应对这么小的可能性,值得吗?”“一个点位的风险概率也许是万分之一,那么10个点位、100个点位呢?如果你是客户,你能承受得起这万分之一的概率吗?”师父的话让杨乃强铭刻在心。

在每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大多会有一个行家,大家争相拜之为师。但在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传装班,还有一个人人都想带的“好徒弟”——李强。从2021年参加工作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李强已经成为了班组的“团宠儿”。

当初收到面试合格的通知时,李强欢欣雀跃,他深知这是一份充满价值的工作,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师父请教,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仔细琢磨每一个技巧。他的师父王兴常说:“李强这个孩子的眼神就不一样,眼里透出的永远是求知的渴望,每次收工,别的新员工都找机会歇一会儿,只有他跟着我问一路。”

2022年,也是李强入职的第二年,恰逢公司第十届职工职业技能运动会,参加的员工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李强大胆报名,师父王兴常无私指导。“李强,你看这里,这个保险要从这个角度打紧,不能太松也不能用力过猛,要记住每个位置的松紧要求......”师父白天强调过的注意事项,晚上李强就躲进练习间反复练习,他说:“脑子记住了还不够,上了手才知道操作的关键点在哪里。”凭着这股钻劲儿、拼劲儿、韧劲儿,李强成功入围决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同年,获评“公司优秀新员工”。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2023年“振兴杯”沈阳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李强从全市25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师父用心教,徒弟用心学的故事在传装班不胜枚举,近年来,班组累计培养青年员工58人次,2023年共5人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其中3人获得技师等级,2人获得高级技师等级,新入职11名员工已全部通过岗位能力授权。

创新路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航空发动机既然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足可见生产这颗“明珠”工艺的严苛。但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装配厂传装班的青年们却不甘因循,勇于创新。

王少锋,1990年生人,是传装班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号长”,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发动机装配第一线,在航空发动机数字化脉动生产线从建设迈向全面应用的关键时期,为推进项目进展,王少锋组织骨干员工建立工作小组。

“各验证小组开会,逐项说下今天碰到的问题,是否及时解决?解决所用时长?是否耽误生产进度?”这样的碰头会每天都会开一次,每次会议大家都用这样3个问题检视工作进度和质量,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深度分析,王少锋带领传装班员工提出设备功能改进建议20余项、参与数字化系统试运行10余次。如今,发动机传动装配部分在工厂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已实现数字化装配高效人机协作模式。

产线和设备的难题攻克了,操作者的能力提升问题又摆在眼前。王少锋白天跟进新设备安装调试,晚上结合生产实际,细致分析风险隐患,编制新设备的安全说明书,指导员工培训及设备试运行。一线操作者开心地赞扬道:“少锋,说明书的指导性特别强,有了它,我们学得更快、干得更好了!”

赵宝奇,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发动机传动部位装配工作,是传装班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批产型号任务量大、科研型号多任务并行。赵宝奇主动请缨,带领小组成员承担攻关任务。白天完成班产任务后,他就坐在办公桌前反复研读工艺文件、梳理工序、寻找关键环节,并将一天的学习思考详细地记录在笔记上。不知经过了多少个这样的日子,有一天,赵宝奇早早来到车间,兴冲冲地把连日来的思路讲给师父刘伟:“师父,这是一份新方案,我把风险防范举措嵌入了关键环节,您看看可行不?”眼前的这份方案细致、全面,可执行性高,刘伟仔细看后,连连称赞。赵宝奇提出的统筹规划等待时间、优化测量时机等举措,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各型生产任务跑出了传装“加速度”。

陈誉松是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传装工段工段长,2020年,陈誉松主管整机传动装配技术工作。偶然机会,几张装配图片使他陷入了思考:“如果装配姿态变化一下是否可行,在哪些单元体上可行?”随后,陈誉松将现有工艺流程架空,重新设计了新的流程,并时时记录研究过程和结论。

同年,恰巧某课题项目对新的装配需求极为迫切。研讨会上,陈誉松将平时积累的厚厚一本技术研究笔记拿了出来,汇报了对此项研究的想法,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肯定,入职仅2年的他当仁不让成为重点攻关项目负责人。从技术方案制定到工艺流程形成,从风险点初步识别到有效控制,陈誉松与团队成员携手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成熟的方案,也因此斩获公司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一等奖和总经理特别奖。陈誉松本人获得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优秀共青团员”“创新型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陈誉松说:“我们航发青年担负着为飞机打造强劲‘中国心’的光荣使命,唯有加倍珍惜投身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机会,立足本职岗位,深耕技术,攻克难关,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让青春无悔,让青春闪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皮钧终审:陈敏审校:刘晓 刘博文绘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