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明握着一手好牌,为什么印度就是斗不过中国呢?”

近些年来,伴随着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拥有着如此庞大的“人口红利”,咋中国就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印度却宛如一潭死水,长期停滞不前呢?

要知道,如果客观来看,两国在近现代几乎同时起步,印度当时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就算追赶不上美国、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怎么也不该被“白手起家”的中国超越吧。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发生了。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困扰着印度的一块“死结”身上,开始讲起......

开局“天胡”的印度

印度是不幸的,因为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进程中,印度曾经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另外一方面,印度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诸多饱受殖民主义侵害的国家当中,印度是为数不多没有经历过“流血”,就成功走向独立的。

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绝对能够算得上握着“一手好牌”。一个印度人自诩的“大英帝国海外长子”称号,就足以说明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人对建设印度有多么“上心”?

对此,我们可以从印度的铁路建设中窥探一二。

常言道:“想要富先修路”,在印度殖民者眼中,“修路”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1900年,印度就已经建成了主要的铁路体系,一战前夕,印度铁路总长度已经超过了56000公里,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印度铁路更是一度达到了7000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根据中国交通部的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曾抢修过8278公里铁路,但就算这样,在1949年年底的时候,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也只有2.2万公里。

虽然铁路的长度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强弱,但是对于一个急需发展的国家来说,铁路毫无疑问将是带动经济前行的“发动机”。

例如,马克思就曾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明确表示:“铁路在印度将真正成为现代工业的先驱。”

由此可见,在英国殖民者的手下,印度在铁路建设这一关键工业任务上,已经相对于同时代的中国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而英国殖民统治留给印度的“遗产”远不止一项“铁路”这么简单,这些种种汇聚在一起形成的结果便是印度与中国在近现代同时起步出发,可中国却要落后于印度好几个身位。

逐渐落后的印度

俗话说得好:“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既然印度在起步阶段占尽了先机,那么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印度又是否还保持着对中国的“领先”呢?

答案显而易见,面对印度,中国早已“弯道超车”。

还是以铁路建设为例。

根据公开数据,在2023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15.9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4.5万公里。

与之相对的,印度如今的铁路总长度为12.6万公里。

乍一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似乎并不是很大。

但是,要知道,印度这12.6万公里的铁路,有超过一大半都建设于独立之前,也就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相关设施年久失修,早已不堪重负。

据印度国家犯罪局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仅仅在2017年到2021年短短5年的时间里,印度就有10万人因火车事故死亡。

虽然这其中不乏有一些“购买挂票”的“作死”乘客存在,但对于本就应该以安全著称的铁路运输而言,如此高的伤亡率,也绝对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列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今印度铁路存在这么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印度政府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呢?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印度政府不想改变,而是压根改变不了!

例如,2015年,印度就出台了雄心勃勃的“首条高速铁路”计划,并与当时拥有先进高铁技术的日本达成了约合140亿美元的协议。

但是,直到2021年11月,也就是计划出台的7年之后,这一项目才正式开工。

等到2022年6月,有日本媒体跟踪报道的时候,更是惊讶地发现整个项目居然才推进了不到10公里。

进展如此缓慢,是因为日本偷懒,故意磨洋工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日本的风评不佳,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对外承包铁路建设这件事情上,在中国制造走向海外之前,日本是得到过许多国家首肯的,因此绝对不会在印度身上翻车。

所以,问题只可能出现在印度身上。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工程之所以如此缓慢,原因就是很简单的两点:一来没地,二来没钱!

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例,据印度媒体爆料,在2021年9月,即铁路建设正式动工之前,印度政府在该邦的计划征地仅仅只完成了30%。

为什么?

说白了就是这些土地并不归印度政府所有,而是掌握在少数的“地主”手中。他们待价而沽,只要没有得到满意的价格,印度政府根本不可能从他们哪里拿走一分一毫的土地。

于是,最终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局面。

当然,你可以说,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印度政府“没钱”,如果价格真得够高,难道还会这样举步维艰吗?

的确,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难道那些不讲道理的漫天要价,政府也得全盘接受吗?

很显然,放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不可能的。

可唯独印度是一个例外,如果“地主”们漫天要价,政府还真的只能接受。

因为与印度政府相比,这些“地主”不仅更加有钱,而且在某些方面来说,还更加有“权”。

常言道:“窥一叶而知深秋”,一个“征地”这样的小事就让印度政府如此为难,那么其他地方的困难显然就要更多了。

而这,便是扯住印度发展停滞不前的症结所在。

无力前行的印度

没错,在英国殖民者的帮扶下,印度在独立之初拿到了“一手好牌”。

由于没有经历过任何武力冲突,印度在二战结束之后,成为了亚洲少有的未受战争影响的工业国家,几乎可以称之为“亚洲之光”。

但是,也正因为没有“流过血”,使得印度虽然实现了独立,但却并没有与“旧传统”实现深刻的切割。

所以,虽然如今的印度表面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可实际上却与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印度没有丝毫差别。

在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人被英国殖民者与印度本土的权贵阶级一起统治。

后来印度走向独立,英国殖民者离开了,但是那些印度的权贵阶级却并未被消灭,反而因为没有英国殖民者的牵制,政商两届直接明目张胆地勾连在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一张无形大网,将所有的印度普通人民牢牢捆住。

对于权贵们来说,他们并不在乎印度普通人民生活得如何,甚至也不关心国家的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他们所紧盯着的,永远只有自己眼前的利益。

一个强大繁荣的印度,远没有一个装潢得富丽堂皇的黄金屋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因此,当国家需要土地的时候他们待价而沽,当有人抗议种姓制度的时候他们坚决反对,当有人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他们联合在一起进行镇压.......

也无怪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生前会肯定地说道:“印度很难成为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烂泥变不成精美的瓷器。”

还是以土地征收为例。

2015年,莫迪政府就曾宣布要对征地方案做出改革。因为按照原本印度的土地征收制度,征收私人土地需要8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征收公私共有土地需要70%土地所有者同意,并且这些都需要建立在高于市场价格的基础之上。

于是,莫迪提出希望在进行国防、工业、基础设施等五类项目建设的时候,可以省略社会影响评估、对粮食安全的影响、70%或8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等步骤,只需进行市价补偿。

然而最终该方案遭到了“地主”们的激烈反对,莫迪政府只能宣布该方案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实行与否。

但是,“自行决定”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规划了数年的铁路,直到第7个年头才修建了10公里。

这样的一个国家,试问怎么能够有向前进的动力?

现在的印度与其整天“白日做梦”,幻想着在国际上“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倒不如回过头来将自家的事情梳理清楚,“整理衣衫,再出发!”。

或许只有这样,印度才能距离“大国梦”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工业化的起步_周娜

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的崛起_赵东江

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挑战及前景_田光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