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往事,一种情感,总在夜深时,让人心有暖意;岁月并不遥远,前行仍需情义...

今天,这样的场景在电视上已然司空见惯:相关领导率一众随从,携米油拎箱装牛奶或红包,登门慰问困难群众。有愤青见了嘴一撇,“秀吧秀吧,看你们能绣出啥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群关系还能鱼水吗?不知。

不妨讲个当年故事——

01

从1963年7月起 , 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重庆解放碑旁边的大阳沟肉店,就会多一位卖肉师傅。

他四十开外,中等身材,对人和蔼,且割肉基本一刀准,不少顾客专门来店,指名要这位“老师傅”割肉。

这老师傅,即时任重庆市委财贸部部长余跃泽,

1965年升任主管商业的副市长。

余跃泽

余跃泽,巴县人氏,1922年生人,中学毕业后入小什字美丰银行做练习生。

1940年赴延安,新中国成立之初任陈云秘书,回渝后任人民银行重庆分行行长,50年代中期任财贸部部长。

当时的重庆财贸是个大摊子,包括商业、供销、粮食、银行、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几十个,职工十几万,负责全市几百万人的吃喝穿用,困难压力山大——

特别是经过灾荒年后,如何保障供给?

余跃泽的办法是:到经营一线去,一边劳动,一边调研,为制定政策把脉会诊。

效果:重庆商贸业迎来一段黄金季。

02

今天,领导干部能每周下基层劳动者寥若晨星。

当年,这不是啥稀罕事。

若问:余跃泽天生热爱劳动吗?

这只看到了表象。

实质是,自1957年起,为克服官僚主义,中央发布了《关于各级领导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要求干部到劳动一线去调查研究、解决民生疾苦。

余身体力行,先后到百货店、餐厅、仓库、屠宰场劳动。

特别是卖肉,对他是个考验:首先得凌晨三四点钟起床,自己拉着板车去屠宰仓库——这可不像今天的干部植树,洞挖好了、水打来了,只需铲几铲就行了,呵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拉回店后,要挂秤、摆刀、扫地、洗案,接下来是搬肉、剔骨、卖肉,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都得自己动手。

最难的是剔骨,庖丁解牛要讲工夫,为此余跃泽没少交学费,手指经常划出血,终于练成“一刀准”。

劳动中,他还发现了基层的很多问题及经验。

于是加以解决或推广,遂使市场日渐繁荣。

但没料到的是,他去粤香村餐厅参加劳动时,竟遭到一位名厨日诀。

03

▲ 陈青云与同行交流经验

名厨者,重庆最早的特级厨师之一陈青云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的名声在重庆餐饮界如雷贯耳,他烹制的“陈氏三汤”,让朱德、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赞不绝口,更让无数食客回味悠长。

陈是30年代成长起来的厨工。

就在自贡人严氏夫妇开老四川牛肉馆时,陈青云入另一家牛肉馆粤香村主厨,主理“清炖牛肉汤”,后又发展到牛鞭、牛尾汤,人称三汤,享誉山城。

新中国成立后,这两家牛肉馆经公私合营,划归“老四川”旗下,陈仍主理三汤。

三汤讲究选料:炖汤用胸肋,牛尾取中段,牛鞭则去皮除腥。

当年炖汤,只有炭火。炭火的大小,需炖汤人时刻把握,踩不得假水、离不得灶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有店员曾煞有介事说:“每当夜静人深时,陈师傅就往锅里投放了奇奇怪怪的调料。”

果有这事?余跃泽想搞明白,于是拜陈青云为师,陈哪里肯收!他甚至连普通徒弟都不收,更别说副市长了。

这让余跃泽有点着急,毕竟,陈年事渐高,若再不传艺,又恐失传。

于是,余带上助手张光明,每个星期天去餐厅义务劳动。

陈青云不理不睬。

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04

张光明记得,“快一年了,陈青云才允许我们接触他的红烧牛肉和清炖牛肉。但我们只负责舀菜。事前,陈交代了:舀清炖的勺子不能舀红烧,绝对不要搞错!”

一天中午,顾客特别多,餐厅打拥堂。

跑堂的一会儿喊“三碗红烧”,一会儿喊“两碗清炖”,把余跃泽忙得够呛。

“老余一不小心,两次把舀红烧的勺子伸进清炖锅里。不巧被陈青云看见了,他的爆脾气一下上来了,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睛啊!喊你莫乱舀,你偏乱舀。你舀,舀,舀你妈卖壁!”

“妈卖壁”是重庆话中日诀人频率最高的用词,就像北方话中的“操你妈”——

不要简单去斥责这是脏话,生活中你天天都能听到。它已成为语气助词。

虽是助词,仍难听啊!

现在而今眼目下,如果有局长每周去参加劳动,多半会被笑话成哈儿,你要敢日诀他,吃饭的钵钵还想不想端?

你最多只敢背地里骂一声:锤子(垂直)领导!而已。

陈青云骂人后,余跃泽知道闯了祸,连忙道歉:“陈师傅,对不起!是我搞错了,下次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但陈青云并不原谅,高声吼道:“这桶肉不球卖了!”

吼过,撂下围腰赌气走了。

05

陈青云平时就保守,脾气也大。今天还破口骂了副市长,这还了得!

当晚餐厅找他算账,他不理睬,也不说话。

市饮食公司来和商业局下去调查,一定要他解释为何骂人。他才晓得问题有点严重了,便解释说:

红烧肉是放了豆瓣醤的,有盐;舀红烧肉的勺子伸进清炖里,汤会浑,肉会发红,清炖的特色就没有了。

他所说的特色,有三点:

第一是汤清,一碗汤端上桌要清澈见底,碗底有根头发丝都能看见;

二是肉白,牛肉本来是红的,但他炖出来的牛肉呈白色;

三是条匀,碗中牛肉,每块长短、大小、粗细都差不离。

这就是卖点。但这样的解释不能服众。

大家仍然不放过,最后他只能吐露真纲:清炖时绝对不能沾盐,一沾盐汤就浑,肉就红。


▲ 各有滋味的红烧与清炖

他夜里制作时,并无奥妙,就是不想被人看破诀窍,

“我炖汤时没秘方,就靠老祖宗说的‘欲学真本领,需下死工夫’。就是花10个小时,人不离灶去炖那锅汤。”

06

陈青云公开秘诀后,余跃泽非常高兴,并告诉基层组织,不准再为难他,更不准处分他。

此后,余跃泽让陈青云好好带徒弟,还介绍他入党,并让他出席了北京群英会。

往事已矣,时光久违。

人都是有个性的。当环境相对宽松时,个性就会彰显。

观点——

陈青云作为厨师,几十年青灯苦守,就为能熬出那一碗至味,在食客的点赞中获得满足,就像一个蜀锦高手,熬更守夜织出一匹锦绣,却被外行歪刺一针,他不火冒三丈才怪!

因此,没啥文化的名厨陡然的爆脾,按今天的话说,其实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坚守;

余副市长的谦和与隐忍,并不是官员故作姿态,而是初心趋使的一种宽容大度,是对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宗旨的坚守,否则,他也不会推荐陈出席群英会了——

这就是当年领导和下属心贴心的情感写照,装逼是装不出来的!

07

唯是,才让老四川的鲜汤传承了几十年。

遗憾的是,今天,这样的汤再也喝不到了!

在这急火攻心的年代,有哪个厨师还有闲心从半夜起花10个小时煨一锅汤呢?

对比今天一些地方官民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只能一声感叹:罢了!

岁月倥偬,时光蹉跎。

是以,重庆的老商人们,至今仍怀念那段黄金季,只是,他们已步入晨钟暮鼓,对世事奈何不得。

不说也罢。说多了,嘴臭,讨人嫌。

(小刀99致谢前辈张光明先生,请关注我的公众号“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