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说道万科股债双杀,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和手头的真正能动用到的现金比几乎只能达成1:1,也就是今年把兜里掏干净了,可能刚刚够还债的,前提还是供应商别来催,工资缓点发,员工的五险一金降一降,高管的夜总会也得忍一忍。但是,假如包括新华泰康等险资真的提前行权,也要提前来收债,那么万科可能又会多加几百亿的债务。等待万科的就只有一条路——万丈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万科的自有资金对付市场的标准债,可以说已经得花光所有力气。而险资就变成了万科不可承受之重。在万科业绩说明会上,万科现任的总裁祝九胜未直接回应与险资关于债务展期的谈判结果,但是感谢了国寿保险、平安保险、新华保险等各大保险公司对万科的支持。但是,险资真的会支持吗?

在新华等险资要行权的消息传出来之前,万科做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提前将一笔6.5亿美元债给还了,万科可能希望以此让市场坚定万科依旧坚挺的信心。但是,对于万科更知根知底的险资来说,就是另一个场景——你难过的时候,我们把行权时间给延期了,你稍微有点钱了,第一时间去还美元债,还充大尾巴狼提前还?为什么是外债优先、我们的境内非标债置后?现在这环境,保险公司自己也有压力,而且大家都是打工的,出了事谁负责。而且其前脚刚还完美元债,后脚又求着我这边继续延期?

2024年3月,万科郁亮及深圳地铁的高层同各大保险谈判,包括新华资产、中国太保、太平保险、大家保险等,有消息人士透露,万科此轮商谈的重点并非对债务进行“展期”,而是希望几家险资不要提前行权,继续履行合同直至贷款到期。而保债计划的贷款到期短的5年计,长的为十年甚至更久。万科是希望各大险资与万科共进退,同患难。

但是,如果万科闯关失败,那么各大险资就得给万科陪葬了。险资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谈判桌上,有险资多次提出,继续履约的条件是万科增加资产抵押,缩小风险敞口,但万科方面暂未配合。3月11日晚《经济观察报》的独家文章《险资赴深与万科开展新一轮磋商》中透露出了这么一处信息:在与万科交涉过程中,险资人士认为,“万科在处置资产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向债权人披露资产处置安排,多次反馈“资产卖不出去”。

前述头部险资人士透露,与万科相关的保债计划,每一家的总额都有数十亿元。不要说大头新华保险,任何一家险资选择提前行权,万科大概率都会因无力还债而正式违约。

所以现在的难点就摆在险资面前,你要行权,那你大概率你是打响了万科暴雷的第一枪,结果可能是万科立马躺倒,挤兑潮蜂拥而至,万科实质违约,那么自己的债能拿回多少呢?但是,如果你不行权,一旦万科闯关失败,自己的银子也是灰飞烟灭。

现在假如你是新华资产的老板,你会怎么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险资之前愿意借钱给万科的原因,有一层因素,是万科有一个好干爹。俗话说人死债不烂,父债子来还。万科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被誉为全国最赚钱的地铁公司,而深铁集团背后,站着的是深圳国资委。去年11月,当时在回应万科债务压力时,深圳市国资委就作出表态,“如有需要或遭遇极端情况,有充分信心、足够的资金资源和工具,通过项目合作、优化股权投资结构、债券认购、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助万科积极应对。”

要知道,深圳国资委的资产突破5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控股的“千亿骨干国企”10家,上市公司37家。小小万科千把亿的债,不是轻松拿捏吗?

但是,情况好像也并非如此。因为背靠深圳国资的远不止万科一家,还有平安、金地集团、华南城等一众企业。按照深圳国资的说法,最终要靠市场化和法化解决问题,直接给钱,直接下场,是市场化吗?是法化吗?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你仔细品。而且,不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根据澎湃今年2月19日报道,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一笔到期债务和一笔到期利息无法偿还,已经实质性违约,未偿还本金金额合约11.12亿美元。

而华南城的大股东,是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简称深圳建发,深圳建发可是深圳国资的亲儿子。和万科的大股东深圳地铁,可以算是兄弟关系。如果论起辈分来说,华南城和万科也算是堂兄弟的关系了。华南城债务违约,当干爷爷的深圳国资委并未出手。那对于万科,深圳国资委下场出手的依据又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深圳国资委这个干爷爷看来,深铁入股的万科,绝对是个赔钱货。深铁两次受让股份合计花费660亿元左右,累计获得分红209亿。持有成本大概在20.47元,但是万科目前的股价不到10元,持股浮亏在250亿上下。深圳人口才多少,1800万,深圳平均地铁票价2块3,深圳地铁的这个亏损,够所有深圳人免费坐地铁,坐两年了!深圳国资委每每看到万科这个股价,估计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干爷爷是有钱,但是家里人多,吃喝用度也多,再加上政策限制,不一定能出手。而当干爹的,即便是想出手,但是心有余力不足。深圳地铁前几年靠着年入百亿,在各城市地铁集团那里,可以说风光无限。不过,这钱也并不是深圳地铁卖票卖出来的,而是靠“地铁+物业”的运营模式得到的其他收入,其主要营业利润来自于站城一体化商业开发的投资收益。说白了,深铁是做地铁上盖地产再收租模式的,只不过因为深圳地铁拿面粉的价格足够便宜,所以前些年的盈利水平很不错。本质上,深圳地铁也是一个房地产公司,这也是当年入主万科的动因之一。只是,当经济下行,深铁的这套模式的盈利水平也在锐减。2022年,深铁集团净利润为为8.6亿,比2021年减少了70%,而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1-9月,深铁站城一体化开发收入比2022年同期,又减少73.04亿元,利润是5个多亿,不过是负的。

2024年3月,万科旗下商业公司,印力公开市场借债,深铁集团喊话,拟认购金额约10亿元,此举意为表达了对万科的支持。但是一个“拟”字耐人寻味,你可以看到深铁的纠结与挣扎,也可以看到深铁内部的撕裂。10个亿,对现在的深铁,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但是真的投了,对于万科的债务规模来说,估计也是泥牛入海。

万科真的没法救了吗?按说,还有被屡试不爽的套路,可救万科。那就是债转股,险资的非标债和部分标准债,都可以对偿债时间、金额、方式等等重新达成协议,或者直接进行“债转股”,把债务变成股票,这样就等于把利息抛给市场,这样,不但能恢复正常生产,还能达成可持续经营的目标,穿越周期看,万科可能还是优良资产,这样一来,不是一举多得吗?但是,当万科的股东?真的有人愿意吗?

万科在王石时代践行的就是,可以有大股东。但是大股东只有财务投资的权力,没有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力。91年股改之后,万科的股权就变得非常分散,没有绝对的大股东,公司的一切都由管理层说的算,当年的宝万之争,就是因为万科股权分散,宝能系公司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一度扫货达到万科总股本的接近24%,跻身第一大股东,而引起了万科管理层的反弹。万科直言不欢迎宝能,要将宝能赶出去。按道理来说,这是非常无视规则的做法,开门做生意,你能卖,我就能买,我买多了你又不认账了,属实就有点不地道了。不过,最终王石做成了,最后高层出面,宝能出局,深铁接盘,代价呢,是王石走人。

不过即便是深铁接盘,即便你是国资,万科管理层也不会让你的持股超过三分之一,因为超过三分之一就拥有一票否决权了,可以实际上干预企业决策了。深铁一度持股达到29.38%,这立马就让万科的管理层充满危机感,因为再增持4个点,管理层就面临被掣肘的风险,于是2019年,2023年,万科两次在公开市场配售股票,强行将深铁的持股份额降低至27.18%。

而股东靠边站,管理层才是权利核心,这是万科在王石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上市之前,万科其实是深圳国资下面的子公司,为了摆脱深圳国资的控制,上市之后,王石就大规模增发股票,稀释大股东股权,最终深圳国资变成了财务投资人,没有丝毫话语权。不尊重股东、包括大股东,是万科一向的标签。深铁入主万科之前,万科的大股东是华润,但是引进深铁、成立管理层持股计划,不仅公开市场万科不做披露,甚至没提前知会一下华润,而结果是,华润高层直接翻脸,要求万科停牌。所以,说实话,当万科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挺憋屈的。

只是,时代变了,当年,把自己当做香饽饽的万科,看谁都觉得是想觊觎自己的控制权,对谁都是防一手,现如今变成半老徐娘,缺钱用了,再想拉金主们做股东,可就没那么容易了。金主们也不傻。这些年来,万科的管理层到底捅了多大资金窟窿?所谓的三好生优等生,内部由多少不堪入目的蝇营狗苟?各种对万科管理层的举报是不是真的?我真当了股东,难道还得是你郁亮说的算?现在的管理层要不要大换血?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所以,如果是你,你会愿意债转股吗?

另外,最要命的,输血和造血哪个重要,明眼人都能看懂。所以,不管是谁,即便救得了万科一时,能救万科一世吗?如果是垂死之人,最正确的选择,叫做止损。万科、大股东、债主、险资,如今都已经坐上了牌桌。只不过,放在他们面前的牌能不能打,怎么打,陷入了僵局。

万科还有多久可以等?根据财新测算,万科每月销售金额300亿,才能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如今2024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万科销售579亿,平均每个月不到200亿,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安全线了,留给万科的时间不多了。

点赞过500,我们立马更新下一期,万科小股东自杀式举报管理层的前因后果,让我们扒开三好生优等生的皮囊,看看中国地产界真正的三好生是谁?生活较真,我是酷温。如果觉得喜欢,请点赞投币收藏一键三连,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的互动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