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聊中国地产,万科这个名字一定绕不过,万科是深交所挂牌的第二支股票。地产龙头时代“招保万金”四大地产商中,唯一的非国有企业。万科也是中国地产界有名的优等生,当别人都在蒙眼狂奔的时候,万科喊出了“活下去”“白银时代”“黑铁时代”一遍遍的给地产同仁敲响警钟。只不过,当恒大、碧桂园、融创这些坏学生一个个倒下之后,迎接这个优等生的并非是一片光明。1984年成立的万科,在踏入他的四十岁的时候,迎接他的,同样也是至暗时刻,是为万科生死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次股债双杀

时间倒回到去年7月。

经过两年多市场销售持续萎靡,头部房企碧桂园突然宣布境内外债务重组、执掌另一巨头金地集团25年的董事长凌克也突然辞职。恒大之后,房企的债务暴雷成为悬在每个房产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这一次,轮到的是万科。

2023年10月26日,万科多只美元债交易价格大幅下跌5%至7%;部分长久期债券价格下跌至不足面值的50%,近乎垃圾债价格。债券,是对公司信心最直接的体现,一张100元的债券,明年拿着这张债券就可以找万科进行带利息的兑换105元,但是我现在50元卖给你,你都不肯收,意味着什么?

与债市同步的还有股市,去年11月3日,万科股价一度跌至11.07元/股,创下万科近8年来的新低。这就是媒体所说的,股债双杀。

万科紧救场,10月27日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开始担任万科董事会副主席。但是从2020年6月以来,万科董事会从来没有设立副主席之位。而此次董事会人士调整,更像是在对外释放,我万科有国资大股东支持信号。

10月31日,万科在与投资者交流的互动易平台称,境外资本市场出现有关万科的债务猜测不实,公司基本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继续向市场喊话。更有市场传言,万科大债主之一,新华保险愿意将年底到期100亿元的债务,再展期三个月,而这个传言最终成了稳住万科的压舱石。

11月1日,万科美元债交易企稳。一切仿佛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到半年,万科又一次遭遇股债双杀。

3月4日,万科多只境内债走低,最多一只债券跌超36%。多支100元面额的债券,跌至65元左右,创历史新低。股价情况也不容乐观,万科A股、港股齐跌,万科A报收9.43元/股,跌超4%;万科港股报收5.60港元/股,跌超7%。而这次的暴跌,还是和新华保险有关。市场传言,延期了3个月的100亿,万科还是还不上,要求继续展期了。不仅是新华保险的钱,万科手上还有国寿保险、平安保险等各大保险的债务,可能都需要延期还了。随后,新华资管发布公开声明,声称这个消息不实。但是对于这笔债务规模和履行情况,公告却只字未提。因此,市场变得更加担忧。

最积极,当然也算是最专业的,当属评级公司了,3月11日,穆迪公司将万科的评级下调为“垃圾级”。穆迪还认为,在未来12个月至18个月内,万科的信用指标、财务灵活性和流动性缓冲将面临严峻考验,将来可能进一步下调万科的评级。顺便提一嘴,从2016年开始到2021年恒大暴雷的前夜,穆迪也是不断将恒大评级调整为负面。当时,有评论称穆迪是为恶意做空恒大。现在看来,16年到21年,我们整整浪费了5年时间。

是否会重蹈恒大的覆辙?

3月28日晚,万科公布2023年年报。在财报里面,可以一探究竟。年报显示,万科的总资产为1.5万亿元,其中负债1.1万亿元,看起来还没有到资不抵债的程度,但其实未必。因为,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是实实在在的,但是资产规模有很大的水分,在建未售的住房以及土地,都会被计入资产规模。但是在当前楼市下行背景下,这些实际资产,其实是要大打折扣的。房子卖不出要不要降价,不降价的话,所谓的资产无法变现,降价的话,资产规模就得打折。万科的资产规模如果按照8折来计算,资产和负债规模基本相当;万科的资产如果按7折来计算,资产规模低于负债,处于资不抵债。

其实,以资产对负债这两个端看房地产,还是有点不客观。因为之前我们在恒大篇里面说过,很多房子,买家付了首付款,在报表上,房子是被计算了两次的。房子本身还是会被计算为资产,但是因为未交付,这套房也会被计算公司对消费者的合同负债。看房企的偿债压力,最直观的是看账面流动资金及有息负债。流动资金就是房企手头上真金白银有的钱,有息负债就是房企真金白银的借过来的,带利息的钱。

根据年报,万科的有息负债合计近五年都在增加,最新的财年2023年上升到3200亿,那万科现在手头有多少钱呢?

2023年底,万科在手货币资金998亿。998亿对阵3200亿,感觉是不是一艘大船即将倾覆?

也不是,因为这3200亿不是立马要还的,3200亿中,中短期借款并不多,大多还是长期借款,目前只要付利息,不需要支付本金。根据财报,万科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约为624.2亿元,占所有债务的五分之一。998亿对624亿,是不是感觉万科又能打了?也不是

因为这998亿里面,必须要考虑预售沉淀资金所占比例,这部分资金是被监管的、受限的,如果这部分资金拿去还债,那就又得几万套房子得烂尾了。财报里没有公布受限资金具体额度。而市场预计,受限资金可能在500亿的规模。也就是说,万科的实际能动用的自己顶多500亿元。当然,即便这500亿不可能全部用来偿债,还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员工五险一金发工资供应商结款都是钱。即便你都能用,手头的500亿,一年有息债到期的有624亿。这个仗怎么打?

最简单的,多卖房,只要在还债之前卖房收入足够还债,就不会暴雷。这个逻辑没错吧。但是,市场不听你地产商的话,万科的销售和利润,真的不乐观。

2020年,万科的合同销售额还高达7000多亿元,但是到了2023年,万科的合同销售额只有3700多亿元,几乎腰斩。进入2024年,万科的合同销售更是加速下跌,前两个月的合同销售额只有300多亿元,同比大跌超过40%,其中二月单月的销售额同比大跌53%。按照这个节奏,2024年全年销售额大概率不会超过2000亿,与销售额同时在降低的还有毛利。目前万科的毛利在15%左右,也就是2000亿的销售收入,只能带来300亿的毛利收入。即便加上手头的500亿,也不过800亿流动资金。一般来说,要达到短期有息债2倍,即1200亿流动资金的安全线,还有400亿左右的流动性缺口。只能说危险,危险,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可能说,虽然说不安全。但是毕竟差不多可预期收入有800亿,可预期债624亿。万科紧着点过日子,能挺得过去吧?你看万科管理团队,以前人均年入千万,现在不都领1万一个月的工资了吗?

其实,这个时候要再聊一下险资了。

前面说到的624亿债务是标准债。万科和险资签的叫做并非标准债。

根据万科自己介绍,万科从2014年开启转型探索,形成多品类的经营性资产,因此与各大保险公司长期合作。险资更多是以债权计划为万科经营性业务提供融资,期限长达10年或以上。也就是说,这些债务都是长期债,短期不用还的。但是万科会和险资签订“X(年限)+1+1”模式设置提前行权节点。当行权期临近,双方都要坐下来好好商量,要不要行权。什么意思呢?假如新华保险借了万科100个亿,这100亿会做成6+1+1+1+1,这种结构。明面上是10年期的债务,但是第六年结束的时候,新华保险就得和万科坐下来,双方共同确认,这个借款要不要继续。有可能新华保险说我要继续借给你赚利息,但是万科说我钱够了,你这个利息太高了,我不要了还给你。也有可能是万科说我想要继续借,但是新华保险说,我觉得你们现在风险太大了,你把钱还给我吧。无论哪一种状况都会导致提前行权。这就是“保债计划”。前面市场疯传的万科希望各大险资延期债务,说白了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提前行权。不然万科吃不消。那万科这部分债务有多少呢?

据财新披露,新华资产所登记的万科“保债计划”规模高达140亿元。与万科合作紧密的保险机构还有泰康资产,预计规模46亿,另外,还有平安资产、平安养老、太平资产、太平洋资产、招商信托资管等,共计7家公司登记了23只与万科有关的保债计划,注册总规模为402亿。需要注意的是,保债计划的注册规模往往大于实际规模。因此,这个时候,你觉得这还是一个800亿对阵624亿的盘子吗?这400多亿如果集中行权,万科短期债务规模就直接冲上1000亿,别说领一万块的工资了,就把高管们卖掉可能也付不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卖卖!

那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尽快的搞钱,搞到钱就不怕债了。万科也确实这么在做了。七宝万科是万科商业板块里最优质的项目,贡献的营收最多,2022年收入为4.08亿,出租率为93.44%,位列所有项目第一。这么好的资产,万科最终的售价是打了七折,回款24亿,足见对资金的渴求。

在2023年底,万科还出售了所持有的悦榕服务(中国)等三家子公司股权,接盘方悦榕控股公告称,收购价是4.8亿,而万科当年买下这些股权的花费是5亿以上。万科还于1月30日将其持有的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6.16%的股权出售给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更有消息传出——万科正计划出售旗下长租公寓公司泊寓部分股权,参与谈判的潜在买家包括国企。

不过以上资产出售,对抗几百亿上千亿左右的流动性风险,只能说还是杯水车薪。

对万科来说,最主要的资产包还是房产,因此房产打折出售才是迅速回笼资金的最好办法。根据财报,万科地产的毛利率已经相比于上一年度下降4.37个百分点。而这部分毛利的减少,极有可能是价格上的松动造成的。因此,在还债潮到来之前,降价促销回笼资金可能是选项之一,但是这一选项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一,人们买涨不买跌的预期,降价有可能加重市场观望情绪,反而导致出货不畅,假如再次遭遇股债双杀,那时候万科可能直接躺尸了。二,降价导致连锁反应,万科项目之间价格踩踏。有可能债还完了,但是万科也没了。所以,降价,是饮鸩止渴,还是断臂求生,还真的不好说。

还有什么方案呢?当然有,比如第一,银行放款或者市场融资让万科借新还旧,熬过流动性危机。第二,险资坚持不行权?支持万科先还美元债,国内债大家一起辛苦熬一熬。第三,背后大股东深圳地铁和深圳国资帮忙兜底还款,毕竟是自家外甥嘛。但是这三条路,对于万科来说,可能依旧是死路。至于为什么?我们下篇稿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