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华为、小米两大顶流“开战”汽车圈。

4月11日,华为举办的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开局不理想的智界S7,时隔五个月再次上市,围绕价格、配置与用户权益均做出调整,身为华为系首款纯电轿车,表现出势在必得的决心。

然而,智界S7“难产”的四个月来,友商追兵已至,极氪007、智己LS6等先后上市,其中要属小米SU7声量最高。“上市24小时,大定88898台”,小米SU7以接二连三的营销攻势迅速成为舆论暴风眼。

面对更激烈的车市竞争态势,智界S7以“降价增配”回应,且在终端销售方面,有消息爆出,智界推出小米订单“拦截”政策:现购买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将直接在车价上抵扣小米SU7锁单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汽车营造社向鸿蒙智行销售人员求证,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对此,华为内部人员表示暂无此消息,可能属于门店自发行为。

狭路相逢

造车哪家强?从产品定位上看,智界S7和小米SU7均定位中大型纯电智能轿跑。智界S7是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首款纯电轿跑,小米SU7则是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是否有好的开端将影响两家企业后续的造车布局。对没有抢占到首发优势,二次“杀回来”的智界S7更是如此。

从定价上看,智界S7处于24.98-34.98万元价格区间,部分车型和小米SU7存在竞争关系,就连命名也不约而同盯上了“7”,可谓狭路相逢。

早在2023年11月首次上市时,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就表示,智界S7定位超越特斯拉Model S、奔驰EQE等,但价格和特斯拉Model 3 同一水平。

具体来看降价增配,新款智界S7“含华量”进一步提升,在续航方面拿出了诚意:基础版智界S7 Pro的电池包从62度升级到82度,但售价依然是24.98万元;新增的顶配Ultra四驱旗舰版主要在原Max+ RS版的基础上,把电池包从82度增加到了100度,售价同样保持和原Max+ RS版一样,都是34.98万元;另外三款配置和老款完全相同,但降低了2万元,作为对价格战的回击。

当然,为了安抚老车主,华为承诺提供价值3000元的MagLink平板套装和10000元现金红包。

重要的是,智界S7 Pro搭载了华为ADS基础版——视觉方案高阶智驾。余承东在发布会解释道,华为智驾ADS 2.0成本高、价格贵,很难在售价30万元以下车型采用,因此去掉了最贵的硬件激光雷达,选用纯视觉方案,降低价格门槛,普惠入门车型。

这一策略和小米SU7不谋而合,后者也准备了两套智驾方案Xiaomi Pilot Pro和Xiaomi Pilot Max,分别采用纯视觉和激光雷达路线。

值得区分的首先是二者的外观,智界S7接近普通家用轿车,小米SU7则是标准的轿跑车型,可能影响部分用户审美偏好;智驾层面,智界S7当前已开通城市NOA,为用户提供“现货”,而小米SU7基础版确认永远不会搭载城市NOA,其余版本还要等到今年8月全国开通,更像是“期货”,对消费者的诱惑力大大降低;此外同价位小米SU7的电池包、官标续航均高于智界S7。

2024年前三个月,华为与赛力斯打造的问界品牌交付量走高,超越理想汽车。作为鸿蒙智行模式的第二步棋,智界S7将继续考验华为车BU针对多品牌的协调以及生产交付节奏的把控。

当前,奇瑞已经提高了智界S7项目的优先级,将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研发一把手和制造一把手牵头,采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更是在智界S7发布会现场表示,将智界定位成奇瑞的“核心战略”和“第一优先战略”,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手机“友商”,十年后再战汽车

华为和小米间的竞争由来已久。华为已经坐稳了手机圈“老大哥”地位,而小米是最早实现万物互联的公司,想象力和用户思维更活跃。

2023年12月,余承东在花粉节上称,有的友商对知识产权是不够尊重的,暗指友商抄袭:“你也知道我们的双旋水滴铰链,人家编成‘龙骨’,但‘龙骨’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对此,小米发表声明坚决回应,称龙骨转轴技术采用的是创新设计,与华为的“2级杆组、3构件4低副”设计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为友商,摩擦在所难免,但二者的造车模式其实有本质不同。

华为更倾向于大开大合的打法。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车BU当前投入已超过300亿元,漫长的投入周期使华为拿到了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通过供应商、HI、智选车三种模式参与造车,与主机厂合作的两“界”成功落地;

小米此次“拿出100亿造车”,更多的是顺势而为。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进入汽车领域的时间比想象的要早,在亲自造车之前已经投资了蔚来、小鹏等一众整车和供应链企业。因此雷布斯能在小米SU7的上市发布会上对台下的李斌、何小鹏等人诙谐致敬:“该踩的坑前面的一些新势力都踩过了”,又在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对成熟的时候,以强大的整合能力进场,可以说钱花得很值。

诚然,合作与竞争本就一体两面,如同华为和小米共同在四千元以上手机市场夹击苹果一样,汽车的天地同样广阔,从来不是非此即彼,且中国新能源市场极度内卷,二者的目光不能只盯着对方。

双顶流的碰撞是对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美好期许,也许,“遥遥领先”、“Are you OK”的声声调侃背后,人们等待的是中国造车的上限有多高、下限有多宽,如同下一个初代iPhone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