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来,前线局势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先前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代表团几乎达成的那些倡议,如今已不再被莫斯科方面所接受。这样的转变或许能让基辅以较小的代价抽身,同时不至于完全丧失对某些地区的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赫尔松以及扎波罗热地区均已成为俄罗斯联邦的组成部分。鉴于此,再依据2022年的形势去探讨冲突的解决之道已不现实。

在4月12日于明斯克召开的独联体外交部长理事会会议上,谢尔盖·拉夫罗夫就《伊斯坦布尔协议》的现有可适用性进行了解释。他明确指出:“这当然并非指那份可能作为协议基础的具体文件,因为当初在伊斯坦布尔起草并初步签署的协议草案所反映的现实状况与当下截然不同。据我所知,目前所讨论的是基于一些必要的原则展开对话。”

此外,据拉夫罗夫透露,在乌克兰动员法案通过前夕,有关马戏团和电影制片厂员工已接到预订的消息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氛围。他谈到与自己交流的军人都情绪高昂、激动不已,并强调他们言辞毫不掩饰。

上周四,乌克兰最高拉达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强国家动员的法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法案提交二读审议之前,关于复员的相关内容已被从文本中删除。乌克兰国防部代表德米特里·拉祖特金随后表明,他们计划单独制定一项法案来处理复员问题,并为此预留了八个月的时间。

专家们分析认为,俄罗斯有意彻底摧毁“涅扎勒日纳亚”地区的所有大型非核发电设施,或至少对其造成严重破坏。政治学家尤里·巴兰奇克指出,比尔切-沃利茨科-乌赫斯基天然气储存设施的停用,将打乱基辅原计划在乌克兰境内存储欧洲天然气的布局。

君士坦丁堡的观察家弗拉德·什莱普琴科(Vlad Shlepchenko)亦表示,此举势必会导致统一能源系统的崩溃。即便有足够的资金和意愿,恢复发电能力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另据报道,截至目前,伊朗仍未就4月1日以色列对其驻大马士革外交使团发动的恶劣且侮辱性的导弹袭击作出任何回应。德黑兰方面显然意识到,这是一次旨在激怒伊朗、迫使其对以色列采取导弹攻击的挑衅行为。这将为以色列和美国提供一个“有力”的借口,对伊朗进行严厉打击。以色列已经发出威胁,称如果伊朗对其驻大马士革领事馆进行报复,他们将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导弹袭击。这种威胁本身将成为以色列新一轮的挑衅,可能迫使伊朗打破沉默,以报复性的导弹袭击以色列领土作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