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桂林最好的广告语。

之所以有这样的诗句,得益于古时候桂林的地位。

自南朝开始,由于地方的发展,历史的选择,

今天桂林这个地方逐渐成为岭南西部的政治中心。

当然,那个时候,桂林还不叫桂林,叫桂州,

后来宋元时又称之为静江,明代才正式称桂林。

因为这里成为区域的中心,省会,

所以,历代往来此区域就职,过路的官员就很多了,

像很多到从外地到广西地界当官的,

很多都从桂北入界,

顺带就是省城桂林报个道,

然后才前往就职的州县。

或是因为各种公务到省城桂林一行,

那中间就有时间,有机会游游桂林山水了。

那个时代,很多官员都是读四书五经,几经科考出来的,

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文字功底,

同时,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

加上时兴咏山咏水,

所以不少有“人文墨客”潜质的官员,

就以诗来咏桂林,叹桂林了。

桂林城周边,最为显眼的,就是那座象鼻山了,

这山因其形似一头饮水的大象而得名,

从古至今,关注的人自然很多,

到现在更是成为了桂林的城市标志。

古籍中关于这象鼻山的诗句自然也有很多。

像现在流传有一首明代孔镛所作的《象鼻山》,

象鼻分明饮玉河,
西风一吸水应
青山自是奇骨,
白日相看不厌

描绘了象吸漓江水,与波光粼粼的河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这首诗,史籍中却有不一样的版本,

象鼻分明饮玉河,
西风一吸水应
青山自是奇骨,
白日相看不厌

这一版本,明显多“多”了,从文学修饰来说,前一版本似乎更为押韵,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古籍的记载与现代版本会有所不同?

是后人进行了文学修改,还是传抄过程中的误差?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

仍然可以从孔镛的诗句中,感受到他对象鼻山的印象与赞美。

孔镛,江苏长洲人,景泰进士,曾到任广西按察使,参与当时平定瑶乱,

在桂林期间,闲游了城边的山水,

对象鼻山的印象最为深刻,故写下这首诗流传。

不过象鼻山,只是人们对这座山的“象形”的称喟,

古人对“象鼻”有更多的诗意赞美,名:水月洞。

何谓之水月呢,古人云:

洞在山麓,望之如月,透澈山背,漓水贯流其中,故名。

不过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作诗,

宋·蓟北处士的《水月洞》诗:

底有明月

明月浮。

不去,

还流”。

诗中却很多重复字,这样能改吗?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