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正式运营,进一步优化全省综合交通格局,大大便利了珠三角和潮汕地区等地的市民旅客出行。部分市民不知道的是,汕汕高铁全线最前端还有一段,即从汕头南站通往汕头站的部分。

届时,汕汕高铁将从汕头市濠江区驶入龙湖区,350高铁(时速为350km的高铁)将从海底穿过,开入核心城区,已有近30年历史的汕头站也将在原址东侧新建站房,原有车站将进行改扩建。

作为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湾海底隧道进度几何?作为国内首条贯通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海底隧道,如何保证高效安全?汕头站新建站房建设到哪个阶段?南方+记者来到汕汕高铁“一线一站”的项目建设现场,为市民带来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的最新进度。

汕头湾海底隧道:盾构段剩余不足600米

作为汕汕铁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汕头湾海底隧道采用“明挖法+盾构法+矿山法”施工,其中明挖段890m,盾构段2129m,海域矿山段1126m,陆域矿山段5636m,是国内首座设计标准为350公里时速、跨海大直径盾构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汕头湾海底隧道。南方+ 张晓宜 拍摄

从地图上看,汕头湾海底隧道项目从汕头内海湾南北两岸相向开挖,并在妈屿岛东侧附近海域交汇。截至目前,隧道明挖段主体结构已完成,盾构段掘进完成1542m,剩余不足600m。陆域矿山段全部已完成,海域矿山段已完成545m,达到近一半的距离,成功穿越F8、F9和F10三条断层。

海盾构段掘进剩余不足600米。南方+ 张晓宜 拍摄

4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海底隧道盾构机内部,在海底约60米的深处,工人们正在狭小的机器前端维修刀盘等工具,部分工人正在操作机器清洗注浆管道,搬运管片、刀筒等设备,建设现场如火如荼。“长距离特殊地层掘进对盾构设备损伤大,我们利用专门的刀具检测系统,对刀具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更换。”中铁十四局汕汕项目盾构段总工程师安夫顺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底隧道海底约60米的盾构机内部图景。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盾构段地质情况较为复杂,该隧道在8度地震区穿越17条断层破碎带,其中8条为活动断层,且隧道大部分位于高水压风险区域,最大水压可达0.985兆帕,水在这样的强压力下,可形成高达98.5米的水柱,均为国内外目前在建水下隧道之最。

硬,是盾构段施工的一大难点。隧道全断面硬岩岩石强度高199Mpa,是盾构机碰到过几乎最硬的岩石强度。在操作室内,记者见到摆放着的磨损刀具,原本有两副刀刃的刀具已剩下一刃。

磨损的刀具。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尽管现在有专门对付硬岩的TBM掘进机,但在海底隧道施工中却无用武之地。“因为隧道上面都是水,那种盾构机不是封闭的,如果有水进来会把隧道给淹了。”安夫顺介绍,为了提高掘进能力,项目一边施工一边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不断改进刀具适应岩层情况,例如将刀具的“常压刀”改为“带压刀”,让掘进过程中不易掉落和破损。

盾构机前端管片拼装完成。南方+ 张晓宜 拍摄

尽管矿山段大部分在陆地,但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矿山段洞身穿越13条断层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含水量大,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突水突泥事故,施工风险高。据中铁十四局汕汕项目矿山段总工程师柯成林介绍,矿山段部分区域为下穿汕头湾主航道的F9断层,该段隧道拱顶最小弱风化岩覆盖层仅2.36m,“因隧道拱顶弱风化覆盖层较小,受爆破振动影响,隧道结构顶部的围岩裂隙极易形成透水通道而使海水涌水隧道,施工风险极高。”

另据广东省交通厅消息,截至3月31日,路基工程土石方开累完成100%,桥梁工程完成100%,隧道工程完成87.2%,无砟轨道工程完成21.6%。目前正在开展汕头湾海底隧道海域矿山段、盾构段施工,计划2025年3月底贯通。

汕头站:新站房屋面及雨棚封顶

作为汕汕高铁全线的首发站点,新建汕头站的施工进度也十分重要。目前,站房一期屋面已整体完工,中央镶嵌巨型“钻石”状天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4月15日,伴随着南雨棚最后一道面漆涂刷完成,新建汕头站一期工程南北两侧雨棚已封顶,饰面效果整体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汕头站新建站房雨棚饰面效果亮相。向凯 拍摄

新建汕头站位于汕头市龙湖区既有汕头站东侧,为汕汕高铁、广梅汕铁路、厦深高铁、梅汕高铁、粤东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交会点。站房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东站房,二期改扩建既有西站房,建成后站场总规模达11台24线,将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接驳功能最齐全的高铁枢纽。据了解,既有汕头站于1995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未来车站的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将让这座老车站面貌焕然一新。

汕头站新建站房屋面已封顶。向凯 拍摄

站房北弧形雨棚是全国首例异形多曲全现浇拱形仿清水混凝土雨棚,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曲面壳体连绵10拱,达到海潮叠起的效果。中铁建设新建汕头站项目指挥长狄春锋表示,北雨棚由236条曲率半径、弧长均不等的圆弧梁构成结构“骨架”,整体圆弧多曲率控制的根本在于对主龙骨的弧度控制。

“沿海环境下,相较钢结构雨棚,仿清水混凝土雨棚具有更佳的耐盐酸、抗腐蚀及抗台风性能,有利于降低运营期间的维保难度。”狄春锋介绍。新建汕头站在结构施工时同步深化完善建筑造型需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以简洁线条展现结构之美,车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免装饰结构面占比近50%。

汕头站新建站房面貌。向凯 拍摄

隐藏在车站地下的是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轨道交通预留工程。该工程为“粤东地区第一深基坑”,全长579米,最深28.35米,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沿海深厚软弱地质层超大超深基坑。团队研发了50米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和超深基坑地连墙渗漏处置工法,配合布设24小时基坑自动监测设备,曾创造“三天一层土、四天一道撑”的高效施工纪录。

中铁建设新建汕头站项目负责人南菲表示,建设以来,项目团队坚持工期就是命令的原则,全面应用中铁建设高效建造体系,站房主体结构提前5天完成,钢结构提前15天完成,金属屋面提前5天完成。“目前,工程处于室内外装饰装修大干快上的阶段,1600余名建设者正全力冲刺外立面亮相节点。”

日前,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尽快启动漳汕铁路征拆工作,加速推进高铁站枢纽一体化、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项目征拆工作,为确保高铁站一期在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创造条件,提升城市形象,服务“两大盛会”召开。

信息来源:南方+ 记者:张晓宜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