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4日,德国领先的商业杂志之一的《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深度报道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时隔1年零6个月正在进行的第二次访华之旅。

作为经济刊物,《经济周刊》对欧美政客们操弄出来的去风险化、反补贴,产能过剩等议题都有独到的认识,可谓人间清醒。

文章首先介绍,德国在2023年6月出台了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因此,德国必须重新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这种所谓的去风险到底应该走多远,不仅受到联邦政府联盟伙伴的争议,而且也受到欧盟成员国的争议。“美国人正在向我们施压,并正在收紧尖端技术领域的出口限制。如果他们最初的做法是‘小院高墙’,那么他们筑起围墙的场地就变得越来越大。”

文章说,尽管2023年德国经济产出萎缩0.3%,但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继前两年强劲之后再创新高:约120亿欧元。仅2021年至2023年,德国企业在华新增资金投入就相当于2015年至2020年六年间的投入金额。“去风险化?不,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梅赛德斯的老板康松林(Ola Källenius)表示。

德国经济周刊认为,陪同人员中,汽车老板们可能最担心。

一方面,是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

尽管德国汽车制造商凭借内燃机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迄今为止,他们在电动汽车市场上还没有机会与中国制造商抗衡。没有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出现在2023年中国最畅销电动汽车车型前十名名单中,但仅比亚迪就出现了六次。

另外一方面,欧盟委员会刚刚认定,有“充分证据”表明从中国进口的新型纯电动汽车获得了非法补贴。该委员会已指示海关当局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以便在调查结束时对这些电动汽车回溯征收反补贴税,以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

4月12日,就在朔尔茨这次访华前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负责人穆勒(Hildegard Mueller)就对《星期日世界报》说:“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的企业正依托创纪录的资金进行转型,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这个核心销售市场。”穆勒指出,倘若爆发贸易冲突,欧盟针对中国政府补贴中国产汽车而加征的关税可能迅速产生负面影响,令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数字技术的目标面临风险。

在这点上,德国经济周刊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立场一致:汽车贸易战万万打不得。

文章认为,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正在审查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倾销关税,这一想法是法国人共同发起并大力支持的。法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曝光度远不及德国汽车制造商。由于中国的销售占了德国业务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德国汽车制造商担心引起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

报道认为,反倾销措施对于德国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德国的德国制造商,如宝马生产的X3,反倾销措施也可能对他们在德国本土市场产生影响。

最后, 对于美国人操弄的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议题,德国经济周刊给出了答案:这些产能应该前往欧洲

经济周刊专门采访了奥地利经济研究所(WIFO)所长、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伯迈尔(Gabriel Felbermayr)。费尔伯迈尔的研究领域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协定、经济政策和环境经济学。他被认为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顶尖经济学家,在所有经济学家中被引用次数位居前5%,被誉为“德国北方首席经济学家”。

费尔伯迈尔建议,朔尔茨应该“胸怀宽广”,并在与中国的互动中应保持开放态度。

“朔尔茨和欧盟委员会绝对可以玩扑克——这也是因为美国人越来越向中国关闭市场。欧洲作为中国人的销售市场极其重要,因为如果不能利用过剩产能,那么最终只会是一件事:成本非常昂贵,因此,朔尔茨在访问期间应该更加开放。”费尔伯迈尔说。

想参与闭门研讨活动

线上产业微信群

请注明公司、职位

添加微信:shizhicyy

视知产研院聚焦科技和新能源

微信公号已有100万+高质量粉丝

添加微信:ishizh_business

加好友请注明合作品牌

▲点击上方关注视知产研院,聚焦产业、洞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