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赵爱玲

两会期间,如何吸引外资投资中国、如何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等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议话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直面引资新情况、新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1339亿元,下降8.0%。事实上,近年来包括戴尔、惠普、苹果在内的美国企业开始加速供应链“去中国化”,要求供应商减少在中国生产制造的比重。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从数据上看,去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了下降。短期的波动是正常的,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很多偶然性因素、阶段性因素。看待这个问题重点是看趋势、看走势。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吸引外资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竞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等,而科技制造领域的部分外资“去中国化”现象确实与全球供应链调整、地缘政治风险等有关,但这也提醒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产业链的韧性与竞争力。

“我们吸引外资面临一些扰动因素,确实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是有一条,投资者是理性的,是要看中长期回报的。据有关方面统计,这些年在华投资兴业的外商,最近几年直接投资收益率9%左右,在国际上处在比较高的水平。所以中国在全球依然对外资具有强大吸引力。”黄守宏说。他认为,中国市场大、潜力大,很多技术只要拿到中国来,很快就能够推广,包括数字经济方面的一些新技术。中国的投资潜力、投资机遇是巨大的,所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保持高度热情。

黄守宏表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如果扣除投资中转地增长较快这个因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去年整体下降18%。同时,各国招商引资力度都在加大,招商引资的竞争趋于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放宽

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措施方面,“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首次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制造业领域,能够激励国内技术创新发展,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充分竞争和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自身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国际形势多变的大背景下,通过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制造业,不仅是在扩大开放,也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跃升;另一方面,高质量外资将为我国制造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据了解,多个地方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加大引资力度,吸引制造业投资、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工作计划。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瞄准欧洲、中东、新加坡、日韩和中国香港等重点地区,深入实施外资招商专项行动,加强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争取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外资项目,引导存量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和经营领域,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政策,引进一批标志性的好项目、大项目,打造“投资广东”品牌。加快湛江巴斯夫、惠州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外资项目建设,推动惠州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项目建成投产,鼓励和支持现有项目增资扩产。

“法治化”是重点

“目前,我国外资营商环境还存在制度与政策协同性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堵点,应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稳外资工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法治化”是重点之一。田轩表示,当前应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营商环境。包括:由有关部门牵头制定纲领性文件,在稳定市场经营主体预期的同时,为协调同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提供目标统一的方向性指引;建立健全国际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机制,突破跨境商事纠纷解决的空间“壁垒”,发挥国际商事仲裁跨境管辖、跨境执行的特殊功能;积极指导推动有条件的商会、行业协会、商事仲裁机构等设立国际商事调解组织,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工作机制;减少行政监管部门以非法治方式对经营主体行为的干预等。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为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加强建设外商投资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议》的提案,该提案称,在规则、标准的层面,我国现有部分制度与国际通行标准“对标不足”、缺乏“接口”;另一方面,地方性的限制措施或配套细则的更新滞后等,也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现象,对外商投资信心造成影响。

李民斌从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首先是不断完善法律、政策层面的建设。进一步而言,应不断加强外企权益的平等保障,尤其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争端解决等重点领域,避免任何形式的不公平限制措施,坚定落实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另外,可考虑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统一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让广大外国投资者能够及时掌握政策立法动态、实时统计数据,获得政策解读以及参与调研反馈。二是切实重视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领域,除了赋予当事人平等法律地位外,要努力查明、正确理解相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保障司法主权不动摇的前提下,准确运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在个案判决和裁定中,让司法判例既体现国家意志,又体现国际水准。必要时,最高法院等司法部门可出台更为细化、可操作的工作规范,指导地方司法机关具体落实。三是加强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必要时可以设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探索引入专业处理国际投资、经贸、金融纠纷的国际机构,为其提供展业便利,并学习借鉴其宝贵经验;在与法律相关的跨境数据及资本流动、人员往来方面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针对经贸、金融等专业领域,继续深化建设多元化、国际化的纠纷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