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营寨,坐落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的龟山之巅。

日前,我收到了两张图片,上面展示的是乌营寨新近发现的石刻符号,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以前土匪窝的标志”。然而,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琢磨,我认为这些石刻更像是“太极纹”与“如意纹”。由于目前缺乏更多的线索,这些石刻的具体用途尚不明朗,但大概率是用于辟邪与祈福的。

乌营寨的历史悠久。据市政府所立的“乌营寨古寨城址”碑记载,它的修建时间可追溯至宋仁宗赵桢庆历三年(1043年)。那时,同安县置县不过百余年,保生大帝吴夲刚刚因采草药坠崖而逝。这座古寨的存在,早于铜鱼城的苏颂研制水运仪象台数十年,更在朱熹到同安任主薄的一百多年前。然而,乌营寨为宋寨的结论,尚待进一步的确认,要看有没有实证。

乌营寨的规模也令人震撼。据已故的厦门文史学者洪卜仁调查,乌营寨原本由东西两寨组成,其中东寨因上世纪70、80年代的开荒种茶活动而遭到拆毁,而西寨则保存得相对完好。西寨海拔266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寨墙的厚度在1米至1.5米之间,残高从1米到3米不等,残存长度约二百五十米。这样的规模,几乎是明初厦门城的三倍大,也是清康熙时期厦门城的1.2倍。考虑到乌营寨只是两座古寨中的一座,其宏大的规模足以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是土匪之寨。毕竟,土匪难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闽南的寨子大小不一,这也让人们对乌营寨产生了误解,以为它只是一座蕞尔小寨。

要解开乌营寨的谜团,关键在于“营”字的理解。在今天的军队中,“营”只是一个小小的单位,但在历史上,它的地位却远非如此。汉代已有“营”的军事编制,虽然只出现在守卫京畿的禁卫军中,每营约700人。然而到了宋代,“营”成为了较大的军事单位,就步兵而言,一营大约有三千人,是宋代步兵常备军军事编制中仅次于军的单位。明代时,“营”的规模也相当可观,相当于三个千户所。如果乌营寨建于宋代,它很可能是用来驻扎宋代步兵常备军的“营兵”之寨,因此其规模宏大也就不难理解了。从驻军规模上看,乌营寨建于明代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最近,我在探索漳州龙文区的“江东桥古兵寨群”,古兵寨群中有五座明清兵寨被称为“五营寨”。这不禁让我思考,同样以“营寨”命名,翔安龟山的“乌营寨”与龙文瑞竹岩的“五营寨”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或许,“乌营寨”实际上就是翔安的“明清古兵寨”。至于民间所传的“土匪窝”说法,我持怀疑态度,毕竟在这样的地方建立土匪窝,未免太过嚣张。

针对此文,欢迎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林鸿东,鹭客社创办人,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