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被杭州的山水吸引,纷至沓来。他们将灵感与情感倾注在这片土地上。有人留下诗句流传千年,而有人留下各种各样的“宝贝”!

1930年,杭州有了第一家自来水厂——清泰水厂。而早在千年前,杭州人就已经体验过“自来水”了!这是为啥?还要从杭州这位“世界级发明家”打造的“宝贝”说起……

q2324325

凤凰山泉沃百姓家 仪象台水运天文钟

宋高宗当年进杭州城时,直奔凤凰山而去。为什么呢?因为唐宋以来,凤凰山地区是杭州的自然高地和政治高地,他的皇城自然就选在这里了。

凤凰山主峰海拔178米,算不上崇山峻岭,但它恰好位于杭州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岭的交接处,扼守钱塘江北岸历代官渡码头与隋唐大运河的相接地,是个津要之地。古杭城“南北展而东西缩”,形同腰鼓,而城南凤凰山一带地势相对城北地区为高,那时候谁能占据这里,谁就拥有了控制整个杭州的地理优势。

故而唐宋时期杭州州治(官署)建在凤凰山地区,白居易、苏轼等众多名贤都曾在此上班。

摄/ 蔷薇夕阳血

今天想说的是“世界著名”人物、在凤凰山做下了一桩青史流芳的大事的杭州老市长苏颂(字子容)。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六月九日,飞来峰下,已接到朝廷召回旨令的杭州知州苏颂在龙泓洞北口岩壁上留下了一处题名石刻。当他最后再看一眼这山山水水,即将转身挥别杭州时,他几乎已注定将成为一位伟大的“世界级”工程的发明者。

苏颂是福建泉州同安(今属厦门市)人。苏家与杭州很有缘分,他母亲陈氏曾三次来杭:第一次是仁宗天圣八年(1030)五月苏颂外公陈从易知杭州,苏母陪同而来;第二次苏母与苏父苏绅相偕到杭;第三次是苏颂知杭州时随同而来。

苏母自称是阅尽杭州山水之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楼航

苏母爱杭州,苏颂也然。

熙宁五年(1072)他出任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时路经杭州。当时苏轼在杭任通判,两人同游西湖,作诗唱和。朋友蒋之奇等人又陪他游览了南屏山和飞来峰。

第二年熙宁六年(1073)春天,苏颂调任亳州(今属安徽)知州,北上履新时又过杭州。在杭州知州陈襄(也是福建人)和通判苏轼的陪同下,他饱览了南山风景,在石屋洞留下了一处苏轼执笔的摩崖石刻。

陈襄、苏颂和苏轼等《石屋洞题名》清拓本(方爱龙提供)

石屋洞内景,圈内摩崖石刻为当代据明人补刻本重刻的《石屋洞题名》。摄/郭炜

熙宁九年(1076)浙西地区闹饥荒,苏颂以“仁厚”被官家选任杭州知州。在杭州,他赈灾民、减课税、劝农桑,终使一城百姓度过了荒年。

灾荒过后,苏颂却迷上了州衙所在的凤凰山,每次登山却要上上下下好几趟。在一处泉眼四周,更是向山下频频眺望。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苏颂不但一身兼而有之,还把宋人的格物精神融通其中,慧眼之下,这股山泉别出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陈博

那时的凤凰山泉水量不小,苏颂的多位前任曾尝试把这山泉引入缺水的城区,却因为这里山头连绵,沟壑交织,不了了之。苏轼算是厉害了,为凤凰山脚自己的官舍引来一股山泉,在假山水池之间营造出激水飞溅的景致,改善了小环境,他的书斋也因此题作“溅玉斋”。但仅此而已。

现在,苏颂想起自己第一次来杭游玩南屏山时,曾注意到有人“架筒引流泉,跨岭构重屋。”于是相度地势,规划水道,又裁竹千竿,联笕万尺,因势利导敷设了一条翻山越岭的引水竹管。不出一月,州衙官署率先用上了史上首创的“自来水”。然后又分出一条竹管通向市区大路,“万口得盥涤”,普通市民也用上了这飞来之泉,而且除了日用,还有富余酿酒。

凤凰山南宋皇城曾藏有一幅《浣月图》,描绘庭院中一个传统拜月场景,假山石上蟠螭低伏,泻水一池,月光中水波荡漾。池边一贵妇掬水祈福,极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诗意。后人有称此画绘于五代,但人物服饰、树石花草的画法,已是宋画特点。而蟠螭泻水,不正是“自来水”的艺术写照吗?

苏颂长诗《石缝泉》说:“得自飞泉来,顿觉烦襟释。”能做成濡沃千家万户的事,真是快意至极。但凤凰山“自来水”工程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此。“兹泉虽未大,其用已为益。犹有膏润资,更期酾导力。”他说,莫要小看这股涓涓细流,它还有更大的作用值得期待。

苏颂在丹阳(今江苏镇江)的家里藏有一尊汉代计时器“丞相府铜漏壶”,他深谙其中水性的运用。而将山势和水性巧妙结合,是否会孕育新的天地?哲宗元祐七年(1092),他在京城开封采用恒定水力驱动,发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集纳观象和报时系统的机械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苏颂最伟大的发明:水运仪象台(浑象观测天体,浑仪演示天象,司辰钟鼓报时)。左为示意图(约翰·克里斯蒂安森 绘),右为开封博物馆展陈的缩小模型。摄/姜青青

“峨峨凤凰山,有泉出其腋。初微才滥觞,渐大乃穿石。”也可以把开封这座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想象成一个山水实景,或者,在苏颂的科学思维里,它就滥觞于西湖山水。开封地处大平原,没有山岭,苏颂搬来一座“山”,一座高约12米、宽约7米的木结构高台,引水导力,运转机巧,由此洞穿混沌,打开世界。

北宋吕大临《考古图》载录的苏颂藏汉代计时器“丞相府铜漏壶”,这与他发明水运仪象台有极大的联系。

英国李约瑟博士对此赞不绝口,并因此称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当然,李博士可能有所不知,这“世界级”科学发明与苏颂在杭州的经历有极大关系,水运仪象台滥觞于西湖山水间。

回到飞来峰下。苏颂在此留下过三处摩崖石刻:

第一处是熙宁五年(1072)二月二日在龙泓洞与好友蒋之奇等人留下的题名;

苏颂等《龙泓洞题名》拓本,时在熙宁十年(1077)六月九日。浙江省博物馆藏

第二处是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日苏颂与同僚、好友在青林洞口“卢舍那佛会”浮雕左侧留下的题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飞来峰青林洞口摩崖石刻北宋“卢舍那佛会”浮雕全景(右图,钮因莉提供)。左为苏颂(字子容)等人题名拓本,时在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日,苏颂偕同僚、好友自净慈寺过南屏山,经大麦岭,游天竺寺及飞来峰和灵隐寺。

第三处就是熙宁十年(1077)临别杭州时留下的这处题名,虽然石花遍布,有些漫漶,但不妨碍辨迹识字:在纵横46×40厘米的空间里楷体入石,用笔和缓,勾画从容,线条饱满,结构稳实,每一字都能体会到书写者的专注。苏颂传世墨迹极少,对照南宋《凤墅帖》摹刻的苏颂《不意凶变帖》,这最后一次的龙泓洞题名殆为苏颂手书勒石。

“谁知簿领中,有此山林适。若非仕江乡,何由见奇迹?”当年苏颂对杭州山水留下的最后一瞥,充满了惜别之情。

饮水思源,杭州又怎能忘却苏颂?

我们常常说“饮水思源”

这句中国古话

也时刻提醒后人在享受当下成果的时候

莫要忘记曾为了这一成果付出艰辛的人

影响杭州的历史人物众多

哪位特别打动你?

欢迎评论区分享

来源 :杭州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