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多家银行纷纷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河南、陕西、云南、贵州等地的中小银行纷纷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六大国有银行也紧随其后,同步降低存款挂牌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4月份最新挂牌利率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是一样的。

3个月:1.15%,

6个月:1.35%,

1年期:1.45%,

2年期:1.65%,

3年期:1.95%,

5年期:2%,

其中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跌破2%。

这一波降息潮让人担忧存款的收益,更引发了关于“负利率”时代是否即将到来的讨论。

负利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银行为何会纷纷选择下调存款利率,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大概有两个吧。

一是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存款市场呈现出供大于需的局面。

二是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降低贷款利率,导致净息差压力增大。为了保持盈利和稳健经营,银行必须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负债成本。

这两个原因虽然只是银行经营策略的调整,实则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

3月21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曾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

意思就是说,存款利率依然会继续下降。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来看,现在的存款利率,可能是从今往后最高的了。

从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发布《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可以看到,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

而2024年2月末的数据继续增长,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290.7万亿元,同比增长8.4%。

也许,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袋子,利率下行的直接影响就是存款利息减少。

按照当前的存款利率和物价水平来看,把钱放在银行已经跑不赢通胀,存得越多亏得越多。

对于那些习惯将钱存入银行的老一辈人来说,他们从未想过,曾经被视为最安全的储蓄方式,如今却变得如此不划算。

相信很多人会怀念90年代。

90年代初是我国存款利率的巅峰,一直长期稳定在10%上下,那时家家户户把钱往银行一存,6年后就翻倍了。

你的钱有没有价值,终究还是时代说了算。

30年前,我们习惯了10%;

6年前,我们习惯了6%;

今天,我们习惯了2%;

或许未来,我们也会习惯1%,甚至负利率。

现实问题却是:一边是存款利率一直降,但是大家仍继续定期存款,一边是贷款利率一直给优惠,但是大家仍继续不贷款。

其实,许多人心中都会算一笔账,投资的回报率能不能跟上存款利率,消费完这部分存款后,收入从何而来。

只要投资收益和预期收入没有起色,就算降到0利率,也会有很多人选择将资金存在银行。

可见,面对经济大环境肉眼可见的疲软,以及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大家宁愿持有现金,也不愿意贷款冒险投资。

有网友甚至调侃,“只要不是负利率,我依然存钱,休想逼我去消费、买房。”

可又有什么办法?

没可能还要求老百姓像“飞蛾扑火”一样冲进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这样下去,“负利率”真的会来临。

事实上,负利率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2012年7月,由于国内经济下滑,丹麦成为首个采取了负利率的国家。欧洲央行则在2014年6月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为-0.1%,成为了首家使用负利率的全球主要央行。日本则在2016年2月16日祭出负利率政策。

新冠对世界经济的伤害很大,甚至延续了经济界对负利率的预期。

历史是不是惊人的相似?我们好像在走别人走过的路。

疫情之后,很多人兜里没有多少存款了,开始意识到,如果遇到紧急事,没有钱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存银行这些都是保命的钱,都是给自己留后路的钱,就算是利率为零,也得存钱。

但居庙堂之高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会觉得负利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毕竟老百姓存钱没有收益,还不如贷款出来,说不定还可以“钱生钱”。

很明显,他们就是鼓励大家不要存长期,希望资金能流动起来。

回应一下文章开头的问题,“负利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我只能说,越来越近了。

那么,真的会有人期待负利率的来临吗?

我猜是有的,你们猜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