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蒋介石一生机关算尽,晚年却败退台湾,还将责任推脱给这三人。

蒋介石曾位居国民党军政最高领导人,拥有最有利的条件,然而他却没能好好利用,却最终落得大败于我军,不得不躲去台湾,苟延残喘。

而他在晚年的日记中,仍然没能正视自己的一生,反而将他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这三个人,他们真的应该为蒋介石的失败背锅吗?

蒋介石,于1887年出生于浙江奉化,父亲蒋肇聪继承祖传盐铺一生经商,蒋介石童年生活优渥。

幼时,蒋介石便在私塾读书,每日诵读经史子集。

1906年,他于龙津中学堂毕业,不久之后出国留学,前往日本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这年年底便回国。

1908年,他加入同盟会,所谓同盟会,即中国革命同盟会,是全国一次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领导及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0年6月,蒋介石还在日本振武学校炮兵科学习,好友陈其美将其引荐给孙中山。这一年是他人生最具转折性的一年。

正是这次引荐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时的他意气风发,受到孙中山重用,事业如平步青云。

凭借着孙中山的器重和军事理论的基础,蒋介石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双十协定“,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人民由衷的希望建立一个新的中国,1945年,中国共产党接受国民党派邀请,以周总理为代表赴重庆与国民党和平谈判。

然而国民党口头承认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共产党为了早日形成国内统一和谐的局面为此而做了很多让步。

“双十协定”刚签订没多久,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就摇身一变泼皮无赖,不承认和谈,才定下的协议转眼就翻脸不认,全国内战爆发。

原来他早就做好了内战的准备,于是假意和谈,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有趣的是,在二战诸多领导人之中,蒋介石有一个坚持了很久而且每天都在进行的活动,那就是写日记,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从他的日记中对他有一个认识。

从1915年到1972年,共计57年。目前蒋介石的日记已属“国史馆“所有。

他的日记已经不仅是他个人精神生活的浓缩,也是我们了解他很重要的一个渠道。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说是将反省做到了极致。

甚至他的日记就可以称为“反省日记“,他批评自己的日记内容都可以成书了,批评自己比批评别人更狠。

例如对于痛失大陆这件事,蒋介石一直都耿耿于怀,日记中最多出现的字眼就是“愧悔无地自容”“几无面目见世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此种种,蒋介石都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对。

但悔恨归悔恨,蒋介石本人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悔恨过后,又会继续把自己的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

对于蒋介石的评价,外界几乎没有好评。在政界,他出了名的多疑、小心眼、喜欢越级指挥,其政治手段和独裁专政也遭到批评。

比如晚年他就在日记中批评这三个人,认为要不是这几个人,自己也不会败退台湾。那么,这三个人究竟是谁呢?

2

蒋介石无奈退守台湾,晚年却在日记中,痛骂是这三人导致他惨败。

那么,究竟是哪三个人能让蒋介石如此深恶痛绝?

第一个是马歇尔,他因为“马歇尔计划”被大家所熟知。

马歇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如“火炬计划“、”霸王行动“等。

1945年,在共产党与国民党内战爆发之前,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察觉到亚洲战场的不稳定。

看到眼前的世界局势不免担心如果内战真的爆发,肯定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影响。于是杜鲁门便让自己的亲信马歇尔前往中国进行调解。

一开始蒋介石对于马歇尔的到来表示祝贺,将马歇尔迎为座上宾,并设宴款待。

但他生性多疑且自大,完全没有把马歇尔的调解放在心上。

他认为马歇尔此行也暴露了美国的坏心思,那就是把国民党当作武器,想利用国民党击溃共产党。

这样一来,中国内部就会逐步瓦解,变成第二个朝鲜。如此一来,美国如果逐个击破就很容易了。

与此同时,马歇尔这次访华,就是在变相轻视国民党的力量。

1946年,马歇尔为蒋介石政府制定了临时组织法,希望可以在维护中国内部稳定的同时牵制前苏联,稳定亚洲局面。

但此次前往中国后,他发现虽然国民党看似武装齐全,军事力量强大,掌握大部分政权。

相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内里其实一击即溃。

但当时美国确实把国民党当作自己人,所以马歇尔只能对蒋介石施压,希望他能主动与共产党和谈。

野心勃勃的蒋介石与他发生分歧,他甚至指责马歇尔的国共军队混编计划完全是异想天开,于是两人一拍二散。

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若本身无定见,不仅误事,且足以召亡国之祸也“,认为自己不能听信马歇尔的一面之词,要有自己的判断。

和谈计划失败后,他也紧锣密鼓的筹备新的计划,奈何国民党本身经不起考验,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多年后,蒋介石仍心存芥蒂,认为马歇尔的《中国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阻碍了自己的革命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因为和谈计划,共产党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筹备战争,国民党也不会失败。

第二位是前苏联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斯大林对于苏联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伟人。

蒋介石与斯大林的过节在于:求而不得。

原来蒋介石早在日本投降之前, 就已经预感到自己很难凭一己之力将其击败。因此,找到一个军事老大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斯大林就是自己最好的靠山。

斯大林虽然支持共产党,但起初他很看重蒋介石的能力,认为他以后会大有作为。因此当蒋介石提出要与自己合作时,斯大林选择欣然接受。

1945年8月14日,斯大林和蒋介石签订了友好条约,表面上是对双方有利,然而对于国民党而言,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因为自己党派的小利益而不要国家的脸面。

条约中提到:苏联政府会为国民党提供一切必要的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强制要求中国外蒙古独立。蒋介石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稳坐高位。

却没想到1947年后,蒋介石的革命事业遭遇滑铁卢。

在连续三次败仗后,斯大林意识到蒋介石已经不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单方面撕毁了条约,况且1945年时外蒙古就已经按照《同盟条约》,通过投票的方式将外蒙古划分给了苏联。

苏联也自然而然的与共产党站在了统一战线,斯大林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这是必然的选择。

但蒋介石多年后依旧将自己的错误归结于斯大林的“背叛“,认为如果斯大林给自己提供军事援助,也不至于最后败退台湾。

那么,最后一位被蒋介石写进日记里痛骂的是谁呢?

3

蒋介石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晚年在日记中对这三个人进行大肆批评。

第三位让蒋介石写进日记里痛骂的,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

李宗仁和蒋介石的故事由来已久。

李宗仁是国民党“桂系“将,在知名的台儿庄战役和北伐等战役中表现突出,蒋介石与李宗仁是多年的战友。

蒋介石看到了李宗仁的军事才华,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李宗仁会打仗,而自己善于用兵。

很快,李宗仁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为他打了不少胜仗。蒋介石为了让李宗仁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消除对自己的疑虑,还和他成为结拜兄弟。

但李宗仁并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他会打仗,更有自己的想法。

在蒋介石身边待久了之后,他意识到蒋介石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心腹,在蒋介石眼中,自己只不过是他的工具。

1931年,蒋介石邀请海陆军司令部与他共进晚餐,不但没有邀请自己的心腹还将其软禁。这一切李宗仁全都看在眼里。

他发现蒋介石生性多疑,说不一定下一个就要怀疑到自己头上了,便离开了蒋介石另寻他路,前往广东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

蒋介石得知自己的心思被戳破后恼羞成怒,决定前往广州和李宗仁交战。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这一仗最终也没打成,从此他俩成了死对头。

1947年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屡屡战败,美国看到眼下蒋介石回天乏术,便想让国民副总统李宗仁接替蒋介石。

美国不但不支持自己,还暗中挑拨自己与桂系军队的战争,蒋介石十分生气,但自己连败后元气大伤,只能带着一众残兵败将与李宗仁交战。

当时的李宗仁决定与蒋介石军队一决高下,派出四十万大军,蒋介石如落水狗般接连受挫,遭遇三次下野,1949年,他迫不得已向李宗仁求饶。

后来蒋介石虚假的缓和之计被毛主席拆穿,迫于各方压力,他被赶下台。

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彻底覆灭。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还是死心不改,居然在台湾以国民总统身份复职。

蒋介石依旧耍无赖,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李宗仁逼得自己下野,如今也不会败退到台湾,落得如此下场。

总的来说,蒋介石国民党派的覆灭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蒋介石出身于专业军事学院,他学得更多的,是专业炮兵知识。在军事问题的思量上,他是多有欠缺的。

而且他是着眼于细节的人,许多问题他都愿意亲力亲为,与此同时,他经常把重点放在一些细枝末节上。

他更多的是属于拿捏人心上有 优势,在地方军队打仗时,常常利用金钱收买敌军军官等。然而这样的小聪明只能胜在一时。

其次,在用人方面,蒋介石虽然看重对方的军事才能,但相比毛主席唯才是用的特点,他用人的目光多在“黄浦浙江“一带。

不得不说,他的用人之道十分狭隘,在他眼中,任用私人,强调个人恩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是依靠”黄浦系“而起家,唯亲、唯私的用人方法,随意性很大,一方面有时的确是提拔了一些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制度保证,引起他人的不服,最后造成众叛亲离。

另外,周总理提及蒋介石时,评价道: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拙劣的外行。

他总是喜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战略家和战场指挥专家。

比如,1927年的武汉战役中,蒋介石亲自带领一个师,在其他军队失败后紧接着进攻。

他把全部力量都用于进攻敌人的防御工事,于是这个师就失败了,同样的错误在南昌再次重现。

纵观蒋介石的一生,他因机遇与能力得到孙中山重用,在军事学校经过了专业的学习,如果他愿意遵守孙中山是三民主义,不沉迷于权力之争,或许他会收获一个好名声。

奈何他心比天高,但心中却丝毫容不下老百姓,而且他本人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任人唯亲,还喜欢越级指挥等问题,也就注定了无法走得更远,失败也是他必然的结局。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要将自己的过错推脱到马歇尔等人身上,而忽略了国民党派系斗争,以及他本人的错误,实属不应该。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