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近期多地疾控中心发文提醒,出去户外玩,要小心一种“吸血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蜱虫,俗称“草爬子”,总是出没在户外草木茂盛的地方,悄咪咪爬到人身上后,可附着在人体皮肤上持续吸血。

图源网络

蜱虫的危险之处不仅仅是吸人血,还可引起感染、传播各种病原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天气暖和了,一家老小出去玩,一定要把对付蚊虫的工作做好。如何防范蜱虫?不小心被咬后如何处理?今天就来好好讲讲。

蜱虫是什么?

被咬了会怎么样?

蜱虫有很多种类,一般我们常见的蜱虫差不多长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小、肚子大而圆,腿细长,看起来像蜘蛛的亲戚。外观辨识度较高,问题在于体型太小,身长只有三、四毫米。

和蚊子吸完血就飞走不一样,蜱虫吸血的时候会一直紧附着在人的皮肤上,时间可能长达好几天(有时候可能不会有太强烈的痛感,只觉得患处痒痒的不舒服)。特别是低月龄的宝宝被蜱虫叮上之后,不能准确表达哪里不舒服,如果藏到孩子的衣服下、头发里,家长还真没那么容易发现。

据梅奥诊所指南,绝大多数的蜱虫叮咬只出现轻微的症状,比如被叮咬处红肿、酸痛。但少数蜱虫叮咬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传播某些严重疾病

蜱虫叮咬的主要风险是两类,一是长时间叮咬后可能传播病原体,引发莱姆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等严重疾病;二是错误的处理方法可能导致蜱虫的口器等组织残留在皮肤下,引发皮肤感染

莱姆病游走性红斑:被咬的位置看起来像靶心

图源 https://www.nhs.uk/conditions/lyme-disease/

莱姆病游走性红斑:皮肤发红 边缘可能会凸起

图源 https://www.nhs.uk/conditions/lyme-disease/

要避免被蜱虫吸血后感染莱姆病,最关键是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因为蜱虫传播莱姆病病原体的风险和吸血持续的时间息息相关。


有动物研究显示,只有当蜱虫吸血超过48小时后,其体内的莱姆病病原体才会播散至唾液腺,唾液里出现病原体。另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在15例被蜱叮咬附着时间≥72小时的患者中,有3例(20%)患上了莱姆病。而在90例被蜱叮咬附着时间<72小时的患者中,仅有1例(1%)患上了莱姆病。

所以说,当你发现孩子身上有蜱虫在吸血,先不要惊慌。仔细回忆下这几天去过的、可能有蜱虫出没的场所,大致评估孩子到底被吸血多久了,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说明情况,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被蜱虫咬了如何紧急处理?

发现孩子被蜱虫咬了,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一巴掌拍死。但蜱虫的体液里可能就含有许多细菌病毒,这样做反而增加了孩子感染疾病的风险。

那不拍死,直接拽下来总行吧?也不推荐。蜱虫在皮肤上吸血时,口器有可能完全陷入皮肤内,轻易拿不下来。猛拉、或者左右扭转,都可能刺激蜱虫,使得它往人体内注入更多的唾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那些用火烫、涂凡士林、指甲油之类的方法,一来费时费力费工夫,二来不一定有效,还可能伤到孩子,不建议采用。

目前主流医学指南推荐的方法是借助小工具——用镊子或钳子(在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的头部,然后用均匀、平稳的力道将蜱虫缓缓向上拔出。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

如果不小心夹断了,蜱虫的口器遗留在皮肤里,就再试一试能不能夹出来。如果实在弄不出来,可以请医生帮忙处理。

拔出蜱虫后,记得用肥皂水或酒精彻底清洁被叮咬的位置,防止蜱虫的分泌物残留,同时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服药。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没有飞行能力,主要出现在草坪、花园、森林等草木茂盛的地方。预防蜱虫叮咬的基本思路和防蚊类似:

尽量不要让孩子到草木茂盛的地方玩耍、打滚
✔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穿长裤要把裤脚塞进袜子里
✔ 在皮肤裸露处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如20%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驱蚊剂

关于第三点的驱蚊剂,我推荐索耶Sawyer家的驱蚊产品。

它家 有三款:一是含20% 避蚊胺( DEET )驱蚊乳液,2个月以上宝贝可用;二是含20% 派卡瑞丁(Picaridin)驱蚊喷雾,6个月以上宝贝可用,另外还有0.5%氯菊酯的衣物驱蚊喷雾。可以单买,也可以直接乳液+喷雾组合购入。

夏天马上来了,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建议把驱蚊产品备好,出门玩才能更放心。

除了做好防护之外,我们在户外尤其是野外环境活动过后, 要及时关注孩子有没有痒痛的反馈,仔细检查孩子的衣物、头发里是否藏有蜱虫。如果带了宠物出门,回来记得检查宠物耳朵、爪子、皮毛底下等位置是否藏有蜱虫,发现之后及时取掉。

总之,家长既要重视预防蜱虫叮咬,也不要过于焦虑。 掌握正确的预防处理方法,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出去玩耍吧~

end

参考文献:

1、https://www.mayoclinic.org/first-aid/first-aid-tick-bites/basics/art-20056671
2、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pdf
3、https://www.healthdirect.gov.au/tick-bites
4、https://www.nhs.uk/conditions/lyme-disease/
5、UTD:蜱叮咬致疑诊莱姆病的评估
6、UTD:儿童莱姆病的临床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 2021年7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壹图网、网络、N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