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万世居▲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古建筑的保存反而是国内一流的存在。发达的经济基础加上先进的保护意识,使得古建筑能够在飞速变化的城市化大潮中得以保留,并焕发新颜。

大万世居就是最好的例子,它静立于深圳坪山区大万村,是目前深圳保存最好的古堡式客家围龙屋。

在停车场停好车,一下来便与大万世居隔半月池相望。典型的客家建筑牌坊式门脸,六米高墙向左右延伸,不远处是现代化的高层小区建筑,还有当地村民的马赛克式村居。

大万世居大门▲

大万世居为曾氏族人所建的聚居地,大万曾氏于明永乐初年迁居江西吉安,后迁至福建汀州宁化县,又迁至广东梅州兴宁与五华,至十三世简辉公始迁深圳坪山,乾隆年间(1736年)开始兴建大万世居。“大万”之名,可溯源至《汉书·刘向传》中的“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万世居一角▲

这里的“大万”其实是“亿”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巨大,大万世居这一宏大建筑群的修建,远非一代人之功。眼前的大万世居,是1795年才宣告完成的产物。它总占地达1.5万平方米,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

资料显示,大万世居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建造的是“宝斗心”,也就是如今的核心建筑部分。当时的曾氏一族可谓丁财两旺,五代同堂,围屋不断发展扩大,“宝斗心”外围的建筑群及周长五百多米的高墙也因此陆续建成。

大万世居内部▲

据说兴旺时期,大万世居拥有大量土地田产,资料显示,东至沙墩陂,南至大山陂,西至大造田,北至水缸下,不过在深圳的城市化大潮中,这些田产早已平地起高楼,不复旧日模样。

大万世居的道路▲

走入大万世居,内部的石板路相当宽敞,这是一条南北向、200多米长的“上天街”,与正门相对处是大万世居的广场,可容纳数百人,端义公祠坐东朝西立于广场之上,它是典型客家宗祠,灰墙黑瓦硬山顶,三进结构。它与大门一起构建大万世居的中轴线,四周建筑林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义公祠▲
端义公祠大门▲

祠堂下厅正梁上嵌金匾,正面为“光宗耀祖”,背面为“燕翼贻谋”。中厅屏风正梁上刻有“东鲁旧家”,上厅始祖堂上悬有“追远堂”。祖龛两侧有对联,为“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昭宗风”。

端义公祠“追远堂”▲
端义公祠内部▲

整座围屋由九条大街、十八个天井、八个楼脚,外加四周相互贯通的走马楼串联而成。如果看航拍图,会发现它呈长方形布局,以祠堂、中楼和后楼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两排硬山顶建筑,为形式、格局和大小一样的二层式房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部天井▲
炮楼一角▲

这些二层式是当年大万世居的住宅,每户大门都以灰麻石砌框,进门两侧均为厢房和厨房,内部户型相似。几户成一院,有甬道与外部相通。每一户乃至每个小院都有自己的私密性,又相互贯通。四面围墙均以沙子、黄土、石灰掺和红糖与糯米砌成,相当坚实牢靠。内部的水井、仓库和排水一应俱全。

大万世居内部▲

上世纪80年代初,受益于土地承包,富裕起来的村民陆续搬出大万世居。2002年,大万世居里的最后一位曾氏族人也选择搬离,1984年被列入深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万世居一度破败凋零。2014年,深圳启动了修缮工程,2002年成立的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也越发完善,成为深圳最重要的客家文化民俗主题园。

大万世居内部▲

如今,大万世居的内部建筑多半已经重新利用,不但有客家民俗博物馆,还成为相当有趣的文创基地。旧时的曾氏族人居所,承载着一位位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美感和创意都不缺,每走入一间都会有新的期待。

摄影作品与老建筑▲
大万世居内的现代艺术展▲
大万世居内的现代艺术展▲
大万世居内的艺术装置▲

曾氏族人奉曾子为先祖,一向重视教育的他们,于1925年筹办新式学校,并于1927年正式开办,校名为“明新”,出自曾子《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最初设识字和算学两门课程,招收大万曾氏子孙,后来生源扩展至周边村落。

大万世居广场上的曾子像▲

明新学校并不在大万世居内,而是立于一旁,周遭都是新建的民宅。相比纯粹客家风格的大万世居,明新学校显然有着时代的痕迹,兼具中西建筑风格。灰黄色墙身虽然经过修缮,但仍看得出斑驳痕迹,楼前古树枝叶繁茂。

明新学校▲

1944年,明新学校停办。1952年,明新学校成为公立学校,改名为大万小学。1982年,因为生源越来越少,大万小学停办,后来曾被租给各种工厂。如今,它已经被改造为城市书房,内部焕然一新,设有阅读区、文创区、典藏区和客家文化展示区等。

明新学校山墙▲

从学校到城市书房,这栋两层建筑的教化功能并没有改变。

明新学校▲

图源 |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 二蛋

一代默片女神,她比烟花寂寞

这座“以大学为美”的城市,曾主导德国的战后崛起

一个有趣的人,最不爱的是做官

享誉世界的他,曾将千余画作冲入马桶,大量名作被红卫兵劫掠

每年享受318天阳光的中世纪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