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言

历届全国美展

工笔人物画

获奖者

创作谈系列

FEI FU ZHI Y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 言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陈孟昕

中国工笔画学会建会30多年以来,在中国文联领导和中国美协业务指导下,致力于推动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为新时代工笔画的繁荣和格局的形成做出历史性贡献,也使得工笔画成为各类全国性美术展览上参展、获奖的重要力量。今年是美术大年,十四届全国美展如一场盛大视觉造型艺术的盛典,会彰显不同美术门类和不同美术家在时代巨变中的繁荣度和创造力。数往可知来,登高必瞻远。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为梳理创作规律、激发创作激情,挑选并征集人物画艺委会中历届获奖作者的创作感言,呈现他们对艺术深刻表达背后的独特思考,并将编辑成集持续推出。这些感言是艺术家心路的注脚,是创作思维碰撞的火花,由此我们也可更深刻地理解艺术家的苦与乐、困惑与坚守。获奖作者曾以卓越的才华和艺术见地,在全国美展的舞台上创作演绎工笔画的视觉盛宴,将传统与现代、客观与主观、生活与艺术相融合,或勾勒出美术大展的前奏曲,为今年的全国美展铸就基调和氛围。每位获奖作者都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时代审美的创造者,他们的作品孕育着自己的审美主张和追求,为艺术世界拓展出多元、开放的可能,也为今天的工笔画创作编制文脉、提供参照。

之后将安排各艺委会陆续推出历届工笔画获奖作者创作谈。

2024.1.2于枫树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 暖月亮》 陈孟昕

纸本重彩 218cmX209cm

《 暖月亮》 局部1

《 暖月亮》 局部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事会理事,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艺委会主任。

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作品

《工棚》220cm×254cm

纸本设色 2009年

多年后回望这两幅作品《工棚》和《远方》,我依然感到深深的自豪。同时也意识到在中国画这一传统领域中进行语言的创新是一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任务。

《工棚》局部1

在创作过程中,我领略到中国画传统语言的深厚底蕴,但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延续传统。相反,我不懈努力寻找一种更贴近当代审美的表达方式。语言转换成为我的创作切入点,因为我坚信艺术语言的演变并非简单替代,而是对过去的延续和对未来的回应。

《工棚》局部2

在创作《工棚》时,我试图捕捉老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并强调其中的苦涩和悲怆。这一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传统艺术语言,尝试用更现代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呈现这一主题。墨色主导、线条渲染、水迹笔触的运用以及对称拥挤的构图,是我对传统进行挑战和语言技法重构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远方》 200cm×19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而在《远方》中,我对西藏初见的整体印象成为了灵感源泉,渴望营造一种静穆、宁静、和谐的情感氛围。除了那人,那羊,那马,那山,那戈壁,还有那云顷间变化投射在大地上幻化出一片朦胧而神异的墨团景象。

《远方》局部1

虚染法的运用、墨点的强化以及虚实相间的处理,创造出一片朦胧而神异的景象,都是我对传统语言进行转换的实践。正如毕加索所言:“我不寻找,我发现。”这个观点强调艺术表达的自发性发现,为艺术语言创新提供了参考。

《远方》局部2

画家们通过实践和发现,深入挖掘创作内在动机,形成独特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中国画的传统链上,新一环的转化并非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呼应,使得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更为丰富的艺术光彩。

湖北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等奖项。

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作品

《心原》 180cm×180cm

工笔重彩 1994年

《心原》这张画表现的是甘南藏区妇女的游牧生活,作者希望以人物、羊群、草原做基本形象元素,以静为主、动为辅的构成方式为画面基本旋律,反映大草原的辽阔遥远,游牧生活的祥和安宁。

《心原》局部1

把羊群和草地有机地组织起来,竖向平面拉开,使羊群的走势由人物的左右发展到人物的上方,象征白云环绕、天地合一的意趣,把莽莽草原和浩浩长空化作心念联想,融无限于有限,在尺幅画面的空间中驰骋飞扬。

《心原》局部2

画面的左侧安排了一个走向草地、羊群的人物背影,有静中取动的意味,而且隐喻着人、大草原和牧群生物密不可分的原生关系——归生活于无为,还人性于自然。

《心原》局部3

作品的坦然与舒展,如抒情的慢板,讴歌了生活中的纯朴、真诚与恬静。画面宁静悠远,长于古典主义的题材、构图和美学趣味及唯美主义的理性化处理。

《心原》局部4

该作品获得“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最高奖项、“第八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2006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调中国国家画院。历任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研究员、博士后导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委。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脊梁》 230cm×180cm

纸本设色 1997年

艺术思维的拓展、表现力的充分发挥、以及对创作内容或视觉元素的择取成为绘画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主题性创作而言,一方面要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叙事深刻地揭示某一主题;另一方面,创作的艺术性也是考量主题性创作的重要指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无疑是创作过程中思考的关键问题。

《脊梁》局部1

我创作过一些主题性作品,从《虎门英魂》到《王熙弘传中医》,从《脊梁》到《考察的视角》,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不仅涉及不同的创作主题,也反映了在绘画观念与表现语言上的不断变化,呈现出在绘画形式与表达方式多样化追寻的心路历程。

《脊梁》局部2

从绘画的本体而论,所谓能令人品读的作品并非只是呈现宏大的历史叙事,也就是说只是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只是一种表面的图绘,而更应在如何艺术化的表达方面有深入的思考。

《脊梁》局部3

其中,围绕某一主题找寻恰切的表现语言当是活跃创作思维的内在驱动。尽管图绘历史与现实乃美术创作聚焦的主题,然而绘画创作仍是画家的个体作为,因此主题性创作中的自我迷失,或者说画家的个性化表现的无意融入,则有失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脊梁》局部4

以现代的思维、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主题性绘画创作无疑是画家面对的课题。

又名赵耘,为国内率先将壁画技法融入当代艺术创作的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

《山地百合》 168cm×103cm

纸本重彩 2003年

《山地百合》局部1

我的作品《山地百合》是以肖像的形式出现的, 在人物众多的画面中,七分面因其最为简洁而又对人物特征表达最充分而被广泛使用,但在由一个到少数几个人物所组成的肖像画创作中,八分面给人的视觉感受要明显优于七分面,因为七分面在角度上显得略偏,与观者的关系也显得略为疏远一些。

《山地百合》局部2

再看画中女孩面部,人物画重在传神,我没有过多分染结构与转折处,而是把精力放在肤色基调的把握以及眼睛所传达出来的神韵和情感因素的表达上。

《山地百合》局部3

再有传统壁画中对于造型乃至五官、肢体手足程式化的处理对于今天的人物画创作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心理导致审美趣味的差异,但在造型的程式化处理上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太多改变,像面部五官处的用笔就呈现出高度提炼与概括。

《山地百合》局部4

即使是非常具象的人物塑造也体现了意象化的细节处理,如上眼线的厚度,往往靠用笔和复勾来强调,上下眼线的线条自然虚接,不过分强调眼部结构的层次分明,完全是一种感觉中的真实,是意象的表达。从古人对造型的处理上不难看出,古代画者总是在寻求最简洁概括的表达方式,来取得最为深厚的意韵。

1978年生于浙江温州,江苏省国画院人物创作研究所专职画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作品

《非洲在路上》 237cm×191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非洲在路上》是我近年非洲系列人物创作的一次成果展现。画中,一位身着及地长裙的女子居于中心,两边有三两侧身而立的女子,形成呼应之势,侧后方的女子怀抱一个好奇地四处张望的婴儿,为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非洲在路上》局部1

这七个人物,大人与小孩,错落有致地构成了一个和谐、互助、简朴而快乐的群体,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画面的左下方,一只小羔羊的出现,既丰富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也在构图上起到了平衡和协调的作用。

《非洲在路上》局部1

在创作这幅画时,我运用了丰富的线条变化——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刚柔、疾徐、虚实、方圆,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皮肤、发丝、项圈、串珠、胸饰、绳结、衣纹和图案,以及各种毛皮和金属饰物的质感。

《非洲在路上》局部3

各种线条由表及里,由短及长,反复穿插,疏密交错、顾盼呼应,这些线条以不同速度、节奏、简繁,表现出画面的节奏、韵律和层次感,也让画面更加丰富、饱满和富有肌理质感。

《非洲在路上》局部4

画面以不同的灰色调来表现人物的皮肤和服饰的质感,背景则以纯黑色平涂,地面则留有大片的空白。这样的色调运用,以及黑、白、灰和它们的衍生色为基调,再配以多种线形浓墨块面来点缀,既突出了主体人物,又使整个画面在风格上保持了统一,同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协会人物画艺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五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金奖,"百家金陵中国画展"金奖。

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

《百合》 180cm×140cm

纸本重彩 2004年

银奖作品《百合》得到了评委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百合》的创作年代是 2004年,我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为创作题材的选择而睡不着,便早早起来,漫步在北京的街头,见到一个鲜花店,隔门看到一个女孩正在百合花前采摘花蕊……

《百合》局部1

我被眼前的场景所吸引,推开玻璃门想探个究竟,因为在画家的眼中花蕊是很美的,那些点点的形状像跳跃的音符,那黑的发紫的颜色也很好看啊,而她为什么要摘掉呢?询问后才得知,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花瓣的干净美观,花粉掉下会弄脏花瓣。

《百合》局部2

后来我去了那里好几趟,买了很多次百合花,再后来《百合》就诞生了。《百合》这幅画至今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一个精典的作品除了立意好以外,一定有一个好的构图来经营主题,使它在充分反映主题思想的同时,产生视觉美的艺术感染力和内在的张力。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

《放飞梦想》 180cm×122cm

纸本重彩 2014年

艺术的根是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那些平平淡淡、忙忙碌碌、休闲雅致的都市丽人,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吸引着、触动着我,如那浓浓的咖啡,散发着醇醇的芳香……激发着我的创作热情。

《放飞梦想》局部1

这幅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放飞梦想》,采用新颖独特的构图,表现了毕业季的学子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梦印象,精致传神的人物与花鸟场景的造型,画面构成疏密有致,静动对比,充满视觉的形式美感,设色力求典雅精美,大片的蓝紫黑,表现出梦幻般的神秘,恬静的鸟与花,衬托出人物美好的心境。

《放飞梦想》局部2

弹琴的、面具、祈祷的人物表达了当下大学生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画面注重整体气氛的营造,力求虚实相间,简繁相宜……,正如唐诗之妙在虚处,宋词之绝在实处,虚虚实实方谓韵。精而造疏,简而意足。

《放飞梦想》局部3

清人板桥有诗云:“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艺术创作亦是如此,于简约中品味厚重,意韵无穷,如庄周梦蝶,不知我似蝶,蝶似我……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千世界、万物之灵,美妙的线条符号、色块,在我的心里住下,慢慢的、缓缓的、静静的,由我的画笔在纸面上重生……,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情,是我的幸福。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教授。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使命》 195cm×178cm

纸本重彩 2019年

《使命》是一幅向消防员致敬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画面采用丰碑式的构图,如山一般厚重的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饱满,静穆壮美;仿佛在无言的诉说这样一个现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使命》局部1

对我而言,《使命》不仅仅是一件“题材决定”的作品,重要的是,它回答了我对中国新时代英雄主义的重新理解:“英雄”并不遥远和虚幻,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存在于很多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使命》局部2

成为英雄是一种选择,我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那些平凡生活中奔波的普通人,包括你我,都可以在某个关键的时刻“选择”成为英雄。

《使命》局部3

而支撑我们做出这个选择的,是数千年以来我们代代相传、早已融入生活的、不被我们察觉的那些勇敢、责任、担当、奉献等优良品质;它植根于我们的血脉,植根于我们的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

《使命》局部4

一个画家的境界高低,看其是否能够以小见大,在尺幅之间,在人物的情态跃动之中,在一瞬的场景中能否展现一个时代的韵律,成为一个时代五线谱的音符,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的每一幅画作的诞生都历经了诸多磨难与艰辛,承载了太多的汗水和情感,都是一段心路历程,内心的纠结,困惑,烦躁与喜悦终得圆满,最后呈现在观者面前的画面,不曾向你透露画家为之付出的艰辛,只有满纸的灿烂传神!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十四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艺委会委员,天津青年美术书法协会副主席。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材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材。天津市委宣传部“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第十一届文艺新星。荣获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儿女情长》 171cm×196cm

绢本设色 2014年

《儿女情长》局部1

每一个画种都有其特有的技法要求和表现方法,工笔画步骤性强,程式化的作画过程,需要更高的要求绘画者保持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也要求画家要有一颗“匠人之心”。

《儿女情长》局部2

拥有“啄时光之影”的匠人心态不是把自己真的变成画匠,而是要秉持对待绘画虔诚、真诚、赤诚的态度。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

《零点》 186cm×202cm

绢本设色 2009年

随着中国画历经千年的发展,慢慢浏览历史直至今时,从绢本到纸本,从实用性到艺术性,从案头到石窟,对照经典作品,我们不难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笔画的样子:对生活和生命保持敏锐的感知力,从感受出发,但不对想象设限;造型上具有趣味性和意趣,不流于自然主义,概括但不概念;体现线的魅力,线的美感,线条的笔意,具有书写性;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尖峰食刻》 210cm×145cm

绢本设色 2019年

有意境的绘画不仅仅只具有诗意,而是内涵丰满,有丰富的社会心理的折射,是正大的,是值得回味的;在审美上,具有综合性完整性,不强调不偏颇,有厚重的信息量。

《尖峰食刻》局部1

《尖峰食刻》局部2

画画的事从来就不能对自己不诚实,讨好的事总是做不长久的,不能只停留在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的模式,应该体现时代性,画家所处的时代一定会给其留下或深或浅的时代烙印,今日之时代就是明日之传统,要做有追求、有态度的绘者。

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民盟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市墨之轩书画院名誉院长。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

《花季》 185cm×124cm

纸本重彩 2004年

《花季》局部1

《花季》是我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时,描绘我上摄影课时我的学生们陶醉在大自然中摄影的写实主义作品。

《花季》局部2

我感受到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及时尚的身影,通过鼠须笔、生宣纸及牛奶的特殊效果及习作心态,一边描绘,一边思考,一边摸索能够表现自己感受的表现方法及技术。

《花季》局部3

在写生的基础上参考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方法。特别注重中国画矿物色的民族色彩个性,石青,石绿,朱砂,朱膘。时代的时尚与青春的主题,也表达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感性认识。

《花季》局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