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是毛主席在47岁时喜得的千金,她于1940年出生在延安的一处窑洞之中。

主席即得女儿,便从孔丘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中摘取了一个“讷”字,来作为女儿的名字,大意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务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讷的早年生活

李讷出生时,党的革命事业处在十分艰难的阶段。儿时的李讷跟随父亲颠沛流离,尤其是在胡宗南进犯延安之后,连睡个安稳觉有时候都成为一种奢望。

彼时,毛主席无暇顾及女儿的教育问题,李讷自幼的读书识字都是由部队的参谋、干事们代劳的。

1948年以后,党中央迁移到了西柏坡,局势开始变得稳固,李讷这才得以接受正常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讷与毛远新、李敏等同辈入住丰泽园。那时候,哥哥毛岸英与刘松林(即刘思齐)同志结婚不久,时常过来照看。

李讷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小学内,有机会陪伴在父亲身边。对于李讷来说,在丰泽园时期的生活是她童年时代最温馨的日子。

1959年,李讷考取北大历史系,1965年被组织分配到了《解放军报》工作。特殊时期,李讷因身份原因,也卷入了政治风浪当中。她曾作为联络员,为主席传递学校运动的开展情况。

不过后来由于婚姻失败的打击,李讷心灰意冷,对政治失去兴趣,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转而专心培养独子。

风波之后的李讷

1976年,父亲的离世与母亲的被捕让李讷陷入深深的精神内耗之中。在组织的关怀下,李讷住进了北京西城区的一处小宅院,与儿子相依为命。

80年代,母亲的罪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李讷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日复一日地看着有关母亲的报道,身为人子的她毕竟无法割舍亲情,其内心情感上一度非常压抑。

小时候毛主席将李讷带在身边,常常讲一些诗词、文学方面的故事,因而李讷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对文学、书法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京西城区的闲暇时间,为了排遣愤懑,李讷总会练习书法来打发难捱的时光。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李讷与王景清产生了羁绊。

李讷与王景清

1984年,在云南做军区参谋长的王景清与李银桥会面。

李银桥得知王景清也已经离异。李银桥对李讷的生活十分关心,同时又与王景清有着战友情谊,彼此间十分了解,便起了为两人介绍的心思。

听到李银桥要为自己介绍伴侣,李讷一开始的反应是略有些局促不安的。她问李银桥:“我的母亲是‘四人帮’呀,有这层关系在,谁愿意接受我呢?”

了解到李讷的顾虑,李银桥夫妇则安慰李讷:“你不能这么想,要知道你的亲生父亲可是咱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又怎么会配不上别人呢?”

有了李银桥夫妇的开导,李讷这才放下心来。

在李银桥夫妇与韩桂馨同志的安排下,李讷在家中和王景清见了面。王景清为人沉稳、可靠,讲话时文质彬彬,虽然年龄比李讷要大不少,但确实是一位可以依靠的对象。

在与王景清的相处之中,李讷逐渐有了一些安全感,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后来,李讷探视母亲,把自己与王景清结合的想法告诉了她,此时已经身陷牢狱的母亲见到女儿有了着落,含着泪同意了李讷的选择。

1985年,李讷与王景清的婚礼在北京举行。因为她是主席的女儿,许多国家领导人都作为长辈参加了她的婚礼。时任国家主席杨尚坤同志还极为有心地为二人送上了一盒巧克力作为祝福。

婚后的王景清对李讷母子十分照顾。王景清曾经育有子女,但他们都已成家,时不时也会来到北京与父亲相聚。李讷与前夫的儿子徐小宁则被王景清视如己出,十分疼爱。

有了王景清的支持,李讷很快从精神打击中走了出来。不久后,李讷主动向组织提出恢复工作,直至退休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