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初,一个重大的人事任命在中南海酝酿。毛泽东主席决定调整石油工业部的领导,他看中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余秋里。然而,当毛主席向余秋里提出这一任命时,余秋里却推辞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搞过工业,担心承担不了这个重任。面对余秋里的推辞,毛主席会如何回应呢?他又为何如此坚持要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石油工业面临困境,中央决定换帅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石油工业更是举步维艰。当时,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勘探开发水平低,产量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极不相称。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中央决定成立石油工业部,全面负责石油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1955年,李聚奎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的首任部长。李聚奎是一位老革命,曾在延安时期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对石油工业虽然并不熟悉,但凭借多年的革命和行政管理经验,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然而,尽管李聚奎在任期间殚精竭虑,四处奔走,但由于种种原因,石油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全国原油产量只完成了146万吨,仅为计划的72.6%。这一结果,与党中央的期望相去甚远。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央决定对石油工业部进行人事调整。毛泽东主席对周恩来总理说:"请你和彭德怀同志商量一下,从军队的高级将领中选一位同志,接替李聚奎同志任石油工业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随即与彭德怀进行了商议。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对军中将领的情况了如指掌。经过慎重考虑,他向周恩来推荐了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彭德怀说:"余秋里在军队高级将领中算是比较年轻的,而且这个人有思想、有能力、有办法。"

周恩来听后也十分赞同。余秋里虽然年纪不大,但在部队历练多年,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战将。他思维敏捷,办事果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完全可以胜任石油工业部长这一重任。

于是,周恩来将彭德怀的建议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听,当即表示同意,并决定亲自与余秋里谈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1月下旬的一天,余秋里来到了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一见面,毛泽东就亲切地说:"噢,我们的'亲戚'来了,请进呀!"原来,余秋里是江西人,而江西人在外地向来有"老表"的称呼,走到哪里都被人视为亲戚。

寒暄了几句后,毛泽东单刀直入地对余秋里说:"总理他们提议,让你到石油部去,我也赞成。"

余秋里一听,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说:"主席,我从来没有搞过工业,对石油更是一窍不通。这个部长恐怕当不好,还是另请高明吧。"

"你今年多大了?"毛泽东问。

"43岁。"余秋里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才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嘛!"毛泽东哈哈一笑,"我们军队的高级将领,很多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打仗,成了优秀的指挥员和政工干部。经济建设同打仗一样,知识和经验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你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面对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余秋里还是有些犹豫。毛泽东看出了他的心思,又笑着问:"是不是舍不得脱下军装?"

"不是,不是!"余秋里忙摆手否认。

"部长以上干部的调动,都是中央决定,不算转业。你要真转业,还得发一笔安家费呢!"毛泽东打趣道。

见毛泽东已经拿定了主意,余秋里也不再推辞,坚定地说:"主席,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把工作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好!"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如果你缺干部,军以上干部你可以随便挑,想要谁就要谁!"

就这样,在毛泽东的力排众议下,余秋里从一名战将,转身成为了掌管石油工业命脉的"石油司令"。他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踏上了一条崭新而又充满挑战的道路。

二、毛主席力排众议,力荐余秋里

1958年1月,中南海菊香书屋内,一场关乎中国石油工业命运的对话正在进行。毛泽东主席正与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余秋里促膝长谈。

"秋里同志,中央决定调你去石油工业部任部长,你有什么想法?"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言,余秋里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会被委以如此重任。他连忙回答:"主席,我从未在工业战线工作过,对石油更是一窍不通。恐怕难以胜任这一职务啊。"

毛主席听后,并没有勉强,而是笑着问道:"秋里同志,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回主席,我今年43岁。"余秋里如实回答。

"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嘛!"毛主席乐呵呵地说,"我们军队的将领,很多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打仗,成了优秀的指挥员和政工干部。经济建设同打仗一样,知识和经验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带领石油部的同志们打好这场石油大会战!"

面对毛主席的再三鼓励,余秋里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坚定地表态:"主席,既然组织上需要我,我就一定服从安排,努力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力荐下,余秋里从一名战将,转身成为掌管石油工业命脉的"石油司令"。然而,对于这一任命,中央内部却有不同声音。

在讨论余秋里任命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人提出:"余秋里同志虽然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但他对石油工业一无所知,恐怕难以胜任石油部长这一重任。"

面对质疑,毛主席却坚定地说:"余秋里同志虽然没有石油专业知识,但他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组织能力。我们不能总是用老眼光看人,要敢于起用新人,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再说,石油部的专业人才还是很多的,余秋里同志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嘛。"

周恩来总理也表示赞同:"秋里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我相信他一定能带领石油部的同志们开创石油工业的新局面。"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力挺下,余秋里最终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但对于这位"空降"部长,石油系统内部却有不少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老石油的私下抱怨:"我们石油部门缺的是专业人才,现在却来了一个外行当家作主,这叫我们情何以堪啊!"

还有人讥讽道:"就凭一个独臂将军,还想打好石油翻身仗?真是痴人说梦!"

面对种种质疑,余秋里并没有气馁。他深知,要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以过硬的工作实绩说话。

上任伊始,余秋里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油田,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石油工业的现状和问题。通过调研,他认识到,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勘探开发的战略规划和正确方向。

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余秋里多次向地质部长李四光请教。在李四光的指点下,余秋里决定将石油勘探的重点从西部转移到东部地区,特别是要加强对松辽平原的勘探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余秋里带领石油部的同志们,在东北大地上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功夫不负有心人,1959年9月,松辽盆地大庆油田终于喜迎重大突破,一口口高产油井喷薄而出。

面对胜利的曙光,余秋里并没有止步,他立即向中央提出,要在大庆油田打一场更大规模的会战。1960年,在毛主席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大庆石油大会战"正式打响。

数万石油工人响应号召,从祖国各地汇聚到了大庆。他们不畏严寒,战天斗地,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油城。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900万吨,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油田。

"大庆创造了奇迹,余秋里同志功不可没啊!"毛主席听到大庆油田的捷报后,高兴地说,"我们选对了人,石油部有了一个好领导!"

是的,余秋里用他的魄力和智慧,带领石油部的同志们打赢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此,"铁人"精神家喻户晓,"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石油部的老同志后来感慨地说:"没有余部长,就没有大庆油田的辉煌。他不愧是我们石油人的领路人!"

三、余秋里上任后,大刀阔斧整顿石油系统

余秋里接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深知,要带领石油系统打赢这场石油大会战,就必须从整顿作风入手。

上任伊始,余秋里就召开了一次机关干部大会。会上,他语气严肃地说:"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计。作为石油人,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但目前,我们的工作作风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整顿!"

余秋里指出,有些干部在会议上不专心听讲,甚至交头接耳、看书织毛衣。这种不务正业的作风,必须坚决纠正。他还拿出一份错字连篇的公文,严厉批评了教育司副司长:"作为领导干部,你们对下属管理不严,以后再出现这种低级错误,要追究领导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秋里的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在场的干部无不惶恐。大家意识到,这位新部长绝非等闲之辈,看来日子不好过了。

为了尽快掌握石油专业知识,余秋里放下架子,虚心向地质部长李四光等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钻研,他很快对石油勘探开发有了基本了解。

在调研中,余秋里发现石油系统内部对发展方向存在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发展人造油,认为这是捷径;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要找天然油,哪怕困难重重。

对此,余秋里采纳了邓小平"两条腿走路"的意见。他在一次会议上明确表态:"发展人造油和天然油都要抓,但从长远看,必须把主攻方向放在天然油上。我们要集中力量,到最有希望的东北、华北等地区去找!"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余秋里代表石油工业部发言,提出要向钢铁部门"打擂台":石油部要用15年时间,实现原油产量赶上钢产量,做到"一吨钢,一吨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目标何其宏伟,何其大胆!要知道,当时我国原油产量只有区区146万吨,而钢产量已达535万吨,两者相差悬殊。但余秋里就是有这个魄力和自信,敢于向兄弟部门发起挑战。

从会议回来后,余秋里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石油大会战的准备工作。他决定把勘探重点从川中地区转移到东部的松辽平原,并再次拜访李四光,征求他的意见。

李四光拿出一张最新的地震测绘图,指着上面的三个构造高点对余秋里说:"你看,这三个地方下面很可能蕴藏着大油田。如果你决定把重点放在松辽平原,那就有戏了!"

得到权威专家的肯定,余秋里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他立即召集部里的领导干部开会,传达贯彻中央的指示,并提出了新的口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一次机关大会上,余秋里因机关公文错字问题严厉批评了教育司副司长。这位老红军虽然资历和余秋里相当,但也不得不低头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石油部的干部职工才真正见识到了余秋里"不打肥皂就刮胡子"的雷厉风行。大家只要一听说余秋里要开会,就提心吊胆,生怕被点名批评。

除了从严治部,余秋里还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常说,石油部最缺的就是既懂技术又能吃苦的复合型人才。为此,他一方面从部队大量选调优秀转业干部,一方面在基层大力发现和提拔先进典型。

王进喜就是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的。这个普通工人,在钻井时发生井喷,竟然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最终化险为夷。余秋里知道后,立即召开会议表彰王进喜,号召全体石油人向他学习。

在余秋里的带领下,石油部上下形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和"工人阶级要领导一切"的政治氛围。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三老四严"作风,不怕苦、不怕死,誓与大庆油田共进退。

1960年4月,石油部正式向中央提出在松辽平原打一场大会战的请示。仅7天后,中央就批复同意。为了支援这场石油大会战,余秋里找到总参谋长罗瑞卿,一口气要来3万名转业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余秋里的铁腕治理下,一个作风过硬、斗志昂扬的石油铁军迅速形成。他们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怀揣着必胜的信念,浩浩荡荡杀向松辽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庆会战。

四、余秋里带领石油系统取得重大突破

在余秋里的铁腕治理下,石油系统迅速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斗志昂扬的石油铁军。1960年4月,石油部正式向中央提出在松辽平原打一场大会战的请示。仅7天后,中央就批复同意。为了支援这场石油大会战,余秋里找到总参谋长罗瑞卿,一口气要来3万名转业官兵。

4月29日,余秋里在"石油大会战万人誓师大会"上慷慨陈词:"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个集体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誓师大会后,数万石油工人从祖国各地汇聚到了大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庆会战。

在会战中,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大大鼓舞了士气。他还亲自深入一线,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即便住处简陋,大雨倾盆,余秋里也始终乐呵呵地说:"这比长征路上不知道好多少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树立先进典型,余秋里高度重视王进喜事迹的宣传。当得知王进喜为制服井喷,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的事迹后,他立即召开会议号召全体石油人向王进喜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成为石油人的精神旗帜。

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下,1963年,大庆石油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国原油产量跃上648万吨,其中470万吨产自大庆油田。油田除收回国家全部投资外,还为国家积累了3.5亿元。

面对胜利的曙光,余秋里并没有止步。他深知,要彻底打赢这场石油翻身仗,就必须在勘探方向上有新突破。在多次与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商讨后,余秋里决定将勘探重点从西部转移到东部地区,特别是要加强对松辽平原的勘探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9年9月,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喜迎重大突破,一口口高产油井喷薄而出。余秋里兴奋地将新发现的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寓意在国庆十周年之际,石油人献上的一份厚礼。

大庆油田的发现,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从根本上摆脱了过去只在川渝等老油区"转圈子"的局面。东部地区广阔的沉积盆地,成为石油勘探的"处女地"。余秋里及时调整战略,集中兵力在大庆实施更大规模的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庆会战中,又涌现出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发扬"三老四严"作风,不怕苦、不怕死,誓与大庆油田共进退。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油城。1963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突破900万吨,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大油田。

"大庆创造了奇迹,余秋里同志功不可没啊!"毛泽东听到大庆油田的捷报后,高兴地说,"我们选对了人,石油部有了一个好领导!"

周恩来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豪迈地向全国、全世界宣告:"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石油,完全可以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1964年,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这以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宣传、学习大庆的热潮。"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就这样,在余秋里的带领下,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一个积贫积弱的"洋油国",摇身一变成为独立自主的"东方巨人"。这其中,凝聚着余秋里和石油人的心血与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余秋里:"余秋里是帅才!"周恩来则说:"余秋里这个人就是不信邪!"是的,面对种种质疑和困难,余秋里始终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他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带领石油人打赢了这场石油大会战,谱写了石油工业发展的壮丽篇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