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一种来自东南亚的独特水果,其历史和欧洲的渊源颇深。在东南亚,榴莲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赞誉为“果中之王”。然而,欧洲人对榴莲的态度,却经历了从陌生到逐渐接受的过程。
早在19世纪,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就对榴莲情有独钟。据记载,马来半岛东部的原住民贾昆人在1848年的榴莲季节,会连续6个星期或2个月只吃榴莲。在英国统治缅甸期间,缅甸国王甚至会命令用快艇将榴莲运送到王城阿瓦,这段路程近千英里。这些例子都表明,东南亚人对榴莲的喜爱程度之深。
然而,当榴莲首次进入欧洲时,其外观和气味却让欧洲人感到困惑。榴莲的外形与菠萝蜜相似,但其尖刺和强烈的气味,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排斥。直到17世纪,欧洲商人和探险家在东南亚遇到榴莲,他们将其描述为具有“异国芳香的气味”。意大利商人尼科洛·德·康蒂在1448年第一次记录了榴莲,称其味道各异,就像奶酪一样。葡萄牙药剂师托梅·皮列士在1512年至1515年间,将榴莲描述为“美味”、“美观”和“世界上最好的水果”。
尽管如此,榴莲的气味仍然让许多欧洲人难以接受。17世纪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克里斯托福罗·博里在马六甲参加一次入会仪式时,无法接受榴莲的气味。但是,当他品尝后,却觉得非常美味。这表明,尽管榴莲的气味让人退避三舍,但其味道却让人难以忘怀。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餐饮成为欧洲精英阶层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榴莲也逐渐登上了欧洲人的餐桌。热带水果,如榴莲,成为了盛大晚宴上的“压轴戏”。如果你能够把那些来自异国大陆的易腐烂物品送给别人,那可能意味着你非常富有。
总的来说,榴莲从东南亚到欧洲的历史,反映了欧洲人对榴莲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不解和排斥,到逐渐接受和欣赏,榴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征服了欧洲人的味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