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35隐身战机的一段起飞冒黑烟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时,印度媒体再度陷入狂欢,仿佛抓到了中国军工的致命“把柄”。他们一口咬定,这黑烟源于中国发动机的山寨品质,暗示其燃料燃烧不充分,不仅威胁战机隐身性能,更暴露了中国航空制造业的短板。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冒黑烟现象的本质。不论是歼-35的启动阶段,还是爬升过程中的短暂黑烟,这并非中国战机独有的“病灶”,而是全球航空界的普遍现象。在飞机加速爬升的关键时刻,加大油门以获取高速度是常态,此时燃油燃烧效率难免有所下降,犹如汽车猛踩油门时也可能产生类似状况。美国顶尖战机如F-22、F-35在特定条件下同样难逃“黑烟魔咒”,这并非技术缺陷,而是物理规律使然。反观印度自家战机,其冒黑烟的频率恐怕更为人所知。

针对歼-35黑烟事件,印度媒体将其夸张渲染为“全天候黑烟缭绕”,这种断章取义、夸大其词的做法,无异于对事实的扭曲。他们似乎忘记了,即便是美国F-22在启动辅助动力系统(APU)时,也会短暂排放黑烟,而这恰恰是APU工作初期的正常现象。印度媒体刻意忽略这一点,却对中国战机吹毛求疵,其动机耐人寻味。

此外,对于中国航母冒黑烟的问题,印度媒体亦大做文章,质疑中国航母技术落后,甚至臆测其采用“燃煤驱动”。殊不知,军舰启动初期冒出黑烟乃行业常识,尤其中国航母使用的重油,因其特性在低温下燃烧不完全时的确会生成黑烟。全球范围内,包括西方先进航母在内,启动初期的黑烟现象屡见不鲜,却被印度媒体单方面用来贬低中国海军实力。

歼-35冒黑烟事件不过是印度媒体借题发挥、渲染“中国的威胁论”的又一例证。在事实面前,其偏见与臆断显得苍白无力。中国海空军装备的真实实力,不会因个别媒体的片面解读而折损,更不会因印度的酸葡萄心理而改变。真正的较量,在于科技创新与实战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非口水战中的口舌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