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在节目中讲述爱情和婚姻的话题,提到了“半球”理论和“钥匙”理论。

1.不同时代的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未都回忆父母婚姻,当年父母都是部队军人,经组织介绍而认识,然后双方同意后就决定在上海结婚。婚礼极为简单,大家坐在一起吃个饭,这婚就算结完了。

马未都成长在非常幸福的家庭,自己反而是为了搬出去独立,才想着通过“结婚”来离开这个幸福的环境。

马未都结婚时是上世纪80年代,向单位报告后,工会就会收集大家的“份子钱”。基本都是一角、两角,好的话是一块、两块钱。然后再由一位大姐去商店里帮忙去买锅碗瓢勺、脸盆枕巾之类,就相当于是同事们一起送的。

其实,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要“折腾”的一件事。现在的婚俗与过去不同,过去的婚俗每一步都是为自己,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美满幸福,完成终身大事,过去的婚俗每一步都是为了夫妻两个人。

今天的婚俗,结婚走过的路和仪式基本都是为了给别人看。当然,过去结婚目的很明确,为了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所以古人才称之为“娶媳妇”。

现在人结婚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说不清楚,有人说为了父母,有人说为了长辈,当然也有人为了爱情和相伴,只是相比于过去,因素更为复杂。

2.“半球”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未都对于婚姻,提出了一个“半球”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男人或女人,在婚姻上就是“半个球”,必须粘合在一起才能滚动。

但是,有一点问题,半球之间直径不一,很难保证两个人一致,如果偏差比较小,那么两个人磕磕绊绊也能往前滚动。滚动之中,逐渐磨平棱角,两个人就能够和谐生活了。

如果直径差距很大,无论推动的这个爱情力量有多大,整体就“吭楞吭楞”的,滚几下就滚不动了。滚不动的时候,两个人就一拍两散了。

爱情的直径不是一种科学数据,更是一种文学的表达。它的构成由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性格、人生经历等等因素。

而某种外力出现,可能会永久改变这个直径。这种外力就是我们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比如,比女朋友更漂亮的人、比男朋友更帅的人出现了,对方也在追求你,各种原因都可能改变这个“直径”。

所以说,一个人的直径是否能够固定,有赖于自己的修养和对方的帮助。两个人能不能粘合在一块,滚动起来,其实就是人生一场修炼。

爱是抽象的,但情是具象的。爱情是自然的,但婚姻是有人文规定的,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我们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经营爱情,所以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出的难题。

所以,如果能够明白自己只是属于一个“半球”,那么也许很多人就懂得如何去经营婚姻了。

3.“钥匙”理论

字典里,爱情的释义是爱慕的感情。爱情其实就是一种具有极强张力的情感。正因为有强度、有张力,所以爱情并不会保持一个持久度。

马未都则说,爱情最好的状态,就是把爱情演变为亲情。婚姻关系的结成其实并不容易,夫妻之间可以理解为有一种“钥匙”理论。

这里主要讲的就是精神追求,夫妻之间往往保留一定的空间储存自己的秘密,两人的思想不可能严丝合缝,也就是说一把钥匙打不开这把锁,需要多把钥匙去打开对方的心灵世界。

如果一方不逾越界限的同时,从配偶以外的其他朋友之间获得灵魂的补充,其实也是对于精神世界的补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

随着一个人的成熟、年纪、阅历增长和提高,精神上守住界限会越来越容易。

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最合理的方式处理爱情和婚姻,但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深刻的难题。

4.结语

现代社会,我们看到很多依然有很多关于情感理论的书籍在销售,这就说明这个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在被人们关注,同时这个话题一直拥有受众,并且也一直在更新内容。

无论一个人事业多么成功,学历有多高,都不代表这个人在爱情里就能一直顺利。相反,更多所谓成功人士困在爱情和婚姻中,找不到答案,得不到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