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春节前后,家住东北的“狼先生(卷儿哥)”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视频,引起无数网友的热烈讨论。

视频中,卷儿哥在春节前后带父母去三亚旅游,包下了一栋月租五万的别墅。然而老一辈人“节俭”的思想深入骨髓,给这趟原本放松的旅行增加了很多压力和负担。

“一屉花卷回锅了16次”、“簸萁笤帚用胶水一粘还能继续用”。更可笑的是,两位老人家在临行前决定将别墅里所有的生活用品全部带走,大大小小装了17个包裹。

然而,当一家人拖着行李来到飞机场时,却因为打车浪费了太多时间没能赶上航班。最后只好选择火车,从海口回到东北。

这个视频一经发表立刻冲上热搜,不少网友表示:拥有扫兴的父母的确很难沟通。

那么,“扫兴的父母”背后折射出了什么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为“扫兴的父母”

传说中“扫兴的父母”不止出现在旅游中,而是对子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着“打压”。

跟父母分享自己喜欢的专辑,换来一句“成天心思都不花在正经事儿上”;

带爸妈去餐厅吃饭:“这道菜100块?回家回家”;

给他们观看可爱的萌宠视频:“你不要发神经去养狗,房间里一股味道。”

这些家长似乎永远被框定在自己的惯用思维里,无法理解孩子的快乐。

B站知名up主在新国辩表演赛上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某位粉丝投稿给她。有一天自己加班到很晚,并且被上司批评后,给妈妈打电话诉说委屈,没想到母亲十分理所应当的反问他:“好好想想老板为什么只骂你。”

因为类似的对话经常发生,所以这位粉丝在面对自己父母时,已经很久都没有表达欲了。

令人窒息的是,这些父母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抖音上有位母亲发布了自己女儿的成人礼视频,小姑娘只穿了身尚且能看过去的普通衣服,在一众漂亮的同学面前低着头。

明明是人生中值得纪念的时刻,小女孩却没能穿上礼服,只能寒酸的挤在一群同龄人中。

随即,这条视频引来了网友的群嘲,他们纷纷评论:希望你的女儿在未来不会被一条公主裙拐走。评论的本意明明是劝说妈妈不要再物质上苛待孩子,防止她上当受骗。

谁知母亲竟沾沾自喜的回复道:我家姑娘从小不爱穿裙子。

如此固执又愚蠢的思维,实在令人感到啼笑皆非。

“扫兴父母”背后的心理

在中国,我们不难发现这类“扫兴父母”相当常见。

我们可以将这理解为扭曲的权力欲望作祟。亲子关系里依旧秉承着“父为上,子为下”的权利原则。

既然自己处于上位,那么去认同、理解、聆听他人就变成了难如登天的事情。

要巩固权力,就必须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以树立社会关系里的中心地位。扫兴是为了打压,为了更好的控制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父母,把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坎坷全部归结于“为了孩子”。他们将付出和控制划上等号,倘若孩子不听从家长的安排,边吃变成为了万恶的“白眼狼”。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走到今天,我们也可以换种视角看看“扫兴父母”的思维背后是什么。

或许在他们的年代,没有所谓的兴趣爱好、快乐教育。当你去询问这些人喜欢什么,他们很难回答上来。

“快乐”这个词语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按照过去的人生经验,快乐就等同于危险。久而久之,“扫兴父母”活成了毫无思想、没有爱好的“空心人”。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快乐时,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惯常思维,对这个跳动的小火苗进行打压。

如何正确面对“扫兴的父母”

首先,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扫兴父母”的本质。其实,若我们发现父母不能跟上自己的思维,应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幸运。

当你的视野、观点都与父母不合拍,他们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这意味着:你推动了家庭的进化,并实现着自己的成长。而进化,就是一代比一代走的更远。

其次,不要试图改变父母。由于中国大环境下家长制的存在,父母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相反,他们会把局限性视作一种引以为傲的资源和经验,固执地把这些强加在子女身上。

家长制的存在,以及当下社会的繁忙状态,让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因此,不必强求父母接受新时代的观点。

最后,在和父母的关系中逐渐完成角色转变。在我们漫长的童年时期,总是向父母索要引证、索要注解,这形成了一种心理惯性。

然而,只要我们的成长超越了父母,就会慢慢感到失望,因为我们无法像过去那样求得答案。这可能是一种体验,但不应该成为终点。

长大意味着要放低期待,明白世界的答案不能再从父母手中获得。此时,我们要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尝试去包容、引导父母。学会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更加“顿感”一些,不再轻易被刺痛。

结语

其实,理解了“扫兴父母”产生的原因,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同情。这并非认可,而是催生出一种“放下”的心理能量。

假设一个盲人在我们欣赏落日时出言嘲讽、恶语相向,我们不会感到怀疑甚至痛苦,更不会挖出眼睛陪着他永坠黑暗。相反,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幸运。

同情会给予我们能量来承担住负面情绪,把别人无法看到的美景深深记住,加倍感受他们不能理解的生命之美。

这,大概就是面对“扫兴父母”最好的心态。

参考资料:

《为什么我们都有“扫兴父母”?》. 澎湃新闻,2023,11,8

《教育思考:为什么我的爸妈爱“扫兴”》. 新华网,2023,10,10

《“扫兴式父母”,真的扫兴吗?》. 人民号,2023,11,19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