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代皇家陵寝,共有三处,它们分别是位于辽宁的关外三大陵墓、雍正皇帝的清西陵,以及坐落在河北的清东陵。

值得一提的是,清东陵是我国目前现存规模最大、构造布局最为周全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该建筑群的修建始于顺治帝统治时期,并一直延续到慈禧太后辞世,跨越了长达247年的岁月。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见证了五位皇帝的离世,十五位皇后的长眠,一百三十六位嫔妃的安息,还有三位阿哥和两位公主的永别。总计有一百六十一位皇族成员在此找到了他们永恒的归宿。

古人视死亡如同生命延续,特别是在皇室中,这种观念更是备受尊崇。

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皇陵中陪葬的丰富金银珍宝一直是众多盗墓者的觊觎对象。这些珍贵的宝藏不断吸引着贪婪的目光,成为了无数冒险者梦寐以求的宝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1928年第一次东陵浩劫】

在1928年7月的某一天,清东陵遭到了一群心怀恶意的未经邀请的访客的到来。

在那段时期,孙殿英这位军阀以“平定匪患”为借口,指挥军队进驻了清东陵,随后他利用炸药暴力破坏了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将陵墓内的珍宝洗劫一空。

尽人皆知,清朝历史上最为显赫、财力最为雄厚的两位统治者非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莫属。

那些贪婪的士兵首先将定东陵地宫内的珍宝掠夺一空,接着,为了夺取慈禧口中闪耀的夜明珠,他们无情地剥夺了她的尊严,将她身上的龙袍撕扯得一丝不挂。在冷酷的刀光下,他们划破了她的嘴唇和颈项,最终将她的遗体冷酷地遗弃在过道中,不顾其生死与尊严。

据专家估算,慈禧的陪葬品总价值高达4000万两白银以上,相比之下,裕陵的奢华程度更胜一筹,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经过连续七天的昼夜奋战,孙殿英率领的部队在清东陵地区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最终,他们收获的战利品装了满满三十余车,心满意足之后,他们才高扬头颅,大摇大摆地离去。

当这起事件曝光后,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孙殿英的愤怒如潮水般汹涌,纷纷指责其为“东陵的劫掠者”。

清朝末年遗留下来的老臣们情绪异常激动,他们下定决心,要将孙殿英及其部将残忍地处以极刑,以解心头之恨。

末代皇帝溥仪对此事深感愤怒,不仅亲自致电蒋介石要求严惩凶手,还郑重誓言:“若不除此贼,我誓不承认自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孙殿英巧妙地利用银钱作为敲门砖,通过精心打点东陵的宝物,成功地赢得了众多高官的青睐与支持。

经过一系列行动后,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一案历经数年的审理,最终却未能得出明确结论,只能无疾而终。

这是震惊全国,甚至影响世界的“民国首起重大盗墓事件”。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清东陵在17年后竟然遭遇了更为惨重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1945年第二次东陵浩劫】

在1935年,一个名叫“王绍义”的老人来到了河北遵化县常瑞山附近的村庄。他的外表并不出众,但他声称自己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流亡到这里的。

数日后,他在村庄中搭起了临时摊位,以制作棉絮为业,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然而,王绍义弹棉花的举动只是伪装,他真正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东陵的情况。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曾在清东陵工作过一段时间,身为工匠的他,对皇陵内众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早已心生觊觎。

此外,王绍义曾在马福田的手下担任土匪,对孙殿英被称为“东陵大盗”的事迹也有所耳闻。他目睹了孙殿英在盗墓后不仅未受到惩罚,反而逐渐升官发财。这一情形令王绍义心中更为不安,充满了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地区迅速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为了生存,王绍义决定结束他的土匪生涯。在农忙时节,他返回家乡耕种土地;而在闲暇之时,他则穿梭于街头巷尾,一边弹着棉花,一边探听关于清东陵的最新消息。

在探访过程中,他了解到,若想深入皇陵的心脏地带——地宫,首要任务便是启动那些由大理石和汉白玉构筑而成的厚重石门。这些石门不仅质地坚硬,而且体积庞大,普通人难以撼动。而更为棘手的是,每扇石门背后都巧妙地放置了一块巨大的顶门石,也被称作“自来石”,使得石门更加难以开启。

这些顶门石坚固地嵌入石门的凹槽中,除非有像孙殿英那样拥有军队团伙盗墓的力量,否则普通人单凭蛮力是无法将其打开的。

王绍义为解决顶门石的问题而冥思苦想,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废弃的钢板,自己动手打造了一把能够打开地宫的“特殊钥匙”。

在那之后,他一直在静静地等待,等待着盗挖清东陵的时机。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我就这样默默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