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不知。“孤篇压全唐”的提法源自闻一多,真正将张若虚的地位提升到应有高度的,却是明代的兰溪人胡应麟。

胡应麟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相当陌生。他是明代中期一位特别的“书痴”藏书家,当时名气很大,人称“一代诗宗”,鲁迅先生也曾誉其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之一。他一生布衣,厌薄荣利,不涉官场;他身处偃蹇而志坚若磐石,学问淹博,著作等身;他没有朗朗上口的经典诗作让人传诵,其最大成就不在文学创作,而在他的诗学理论和文艺批评。

无意科举进取 只慕快意人生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生在风景优美、杏花春雨的江南,周围是一派浓烈的书香气息,胡应麟浸润其中,天生一个读书人的种子。

胡应麟更号“石羊生”,26岁编订第一部文集《赤松稿》,有意“从赤松兄弟牧羊穷谷间”,隐居游仙。只因父母尚在,不敢绝意离去。27岁第一次会试下第便意兴阑珊,又以奉母慈训不忍离去,但早已视富贵为浮云,认定要以著述成家传世。

胡父胡僖为嘉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湖广参议、云南佥事,且有雅好藏书之名。胡应麟的秀才和举人都是一考而过,却止于会试。万历五年(1577)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也就是从27岁到48岁,举人出身的他连考五次会试,均不第。

屡屡名落孙山、郁郁不得志?对胡应麟来说,没有的。他去考试,是为完成家命不得已而为之,有几次是听从好友苏濬与同乡赵志皋的劝言而应考。第四次不中后,他曾托梦愤世,慨叹“天上主司且不识字,何尤于浊世司衡者乎”。

“浮世狭,难为容。胡不醉我美酒三千钟。”

“人生把酒当尽醉,回头万事成虚空。”

“安能低眉折腰局促,相若辕下驹守樊笼。”

“身后河山千载名,生前宇宙一壶酒。”

胡应麟在《远别离》等诸多诗歌中,都表现出快意人生的想法。他很喜欢喝酒,像李白一样写过豪放的《将进酒》,也曾以《后醉中放歌五章》放歌明志。

胡应麟心向往之的生活,绝非高官厚禄锦衣玉食,而在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午睡不知日落,晏起欲费朝餐”“不梦有莘五鼎,高挂箕山一瓢”。在无意仕途,隐居生活又遥遥无期的情况下,胡应麟全身心投入到访书、读书和写书中去。

交游甚广 诗酒相酬慰平生

五次会试落第的布衣才子胡应麟,当时却是天下文人、官员皆以见其面为荣的人物。每次北上应试,他都是沿途吟咏游山玩水,聚会喝酒,欣赏者众。他“混迹江湖”,人脉广人缘好,有时考完还要好友资助方得南归。

看胡应麟年谱十分有意思,就是与某某交游、雅集,像33岁会试南归途中一路访友,中秋夜与汪道昆、戚继光等吴越名士十余人集会西湖。然后很多“诗吊”“哭吊”,细细统计竟有数十人之多,包括王世贞、唐汝楫、赵志皋等,真是“迎来送往”“哭哭笑笑”的一生。

胡应麟跟兰溪人赵志皋交情颇好,31岁与赵灵洞山房唱和赋诗;40岁赋诗为赵赴京任职送行;赵居首辅,胡以诗问候;致长信,与赵论及边防事;赵志皋与兰溪知县叶永盛重修悦济浮桥,胡赋诗记之;赵邀胡等在京招饮集会;赵卒于邸舍,胡作祭文。

胡应麟曾为重刊《范浚文集》作序。36岁上《举唐临海县承骆宾王祠乡贤札子》,得督学苏濬批行,祀骆宾王于金华乡贤祠,后义乌知县张维枢襄赞其事。1594年8月,44岁的胡应麟游金华山,作《金华山杂咏》,留下很多风物佳句。

在胡应麟众多的良师诤友中,对他最知心、影响颇深的一位,应该是见面七次、诗信无数的王世贞,两人社会地位悬殊,都彼此惺惺相惜。王世贞致信胡僖称胡应麟为“天士国器,举世不能二三”。胡应麟决计“杜门息交”,专心学问,始著《诗薮》。1590年,王世贞病逝,胡应麟挽诗哭之,闭户一月;一年后又亲往太仓吊唁。

嗜书如命爱收藏 日拥书城好时光

胡应麟自幼嗜书如命,在家境并不富裕情况下致力藏书,成为著名藏书家。他有一个好藏书的父亲,“余父子累积之勤、嗜好之笃,与诸书之聚余室,皆非偶然”。他自言“于世事百无一解,亦百无一嗜,独偏嗜古书籍”。他书痴到什么程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濩,览之可以当夷施。忧藉以解,忿藉以平,病藉以起。”

胡应麟遇到不太看得到的异书好书,更是“倒度倾囊,必为己物”,发现有“上世之藏,帐中之秘”,必亲手抄录,拼命攻读。南来北往,遇到心仪之书,甚至不惜典卖妇人首饰,或解衣以典当;书多携带不便,则宁弃行李而留书,藏书治屋三楹,逾四万二千多卷,“越中诸世家顾无能逾过者”。

人皆称其毁家藏书,胡应麟晚年回顾:“余为童子至今,年日益壮,而嗜日益笃,书日益富,家日益贫。”清代歙州藏书家汪启淑(1728—1799)的百诗合集《兰溪棹歌》中,有两首和胡应麟有关,第四十六首是:“谁将二酉号山房,日拥书城坐古香。流转已归唐贡士,亲贤赚得姓名芳。”

二酉山房(胡应麟故居)地处兰溪古城,前些年重修完成。它沿江居高,地理位置优越,闹中取静,确是藏书治学之胜地。当年,胡应麟也非常享受“日拥书城”的时光,“坐卧其中,毋论里中,儿虽同室,罕睹其面”“意所独得,神与天游,即南面之荣、梵天之乐,弗愿易也”。

只可惜,胡应麟一生多病,加上勤奋著述,颇伤体神,刚过半百便撒手而去。山房藏书随之散逸无存,后归同邑武进士唐骧家。清代章有成经过此地,惨然不乐,为诗吊胡“当代词章手,穷年著作心”。

发掘遗珠成孤篇 诗评中肯传后世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胡应麟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挖掘出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惊艳了胡应麟,并从此惊艳了世人。

可以说,没有胡应麟,也许我们就不知道《春江花月夜》;就如同当年昭明太子萧统一般,没有他,陶渊明不知要何时才能被读者识得。

胡应麟多次请王世贞为《诗薮》作序,王为避“互相标榜”之嫌,曾婉言谢之。王世贞作《石羊生传》,称其完成《诗薮》“足下不朽大业已就,天下万世知有胡元瑞矣”;后又在《诗薮》序中,称“得足下《诗薮》,则古今谈艺家尽废矣”。

在《诗薮》中,胡应麟的确是提出了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而体穷,故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不变而之曲。”“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畜。”

从兰溪古城到金华山

寻访胡应麟,必到依江而建的兰溪古城。

二酉山房便在天福山上,周边都是工业时代的老房子。一幢两层高墙四合院安静地立于山头,冬日阳光洒落,影子斑驳错落,让人备感温暖。推门进去,便见一副对联“牙签万步藏二酉,诗薮百城拥山房”,一时似懂非懂,山房名字却写得明白。

山房一楼大厅,摆着一些古家具、盆景,中央墙上一首《春江花月夜》赫然在目。上下两层安排了一个简单的展览,介绍了“一代诗宗”的文学成就和对胡应麟有研究的吴晗、鲁迅等名人的论述。此情此景书卷味甚浓,然与当年胡应麟日拥书城应该换了模样,不过,总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古有“大大兰溪县,小小金华府”之说。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兰溪自唐咸亨五年(674)设立县制以来,一直是金华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的商埠重地。探花巷、绣衣巷、曲巷、风筝巷、告天台、西门码头、隆礼门、官码头、悦济浮桥……这些见证了兰溪水陆商埠兴衰沉浮的古民居、古里弄、古城楼、古码头等,使得江南古城的历史风貌依稀可辨。

2000年,兰溪市被公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除了胡应麟故居,古城还有章懋、赵志皋、李渔的遗存,兰溪明代四大才子以这种方式“聚”在了古城。

除了兰溪古城,马涧也与胡应麟颇有渊源。据家谱记载,胡应麟祖籍就在马涧镇蒋坞村。村民查阅《顾峰胡氏宗谱》时,发现收录有胡应麟的父亲胡僖写的《思亲桥牌坊记》一文,言简情深,血缘之情溢于言表。村里有一座胡氏宗祠,可惜仅存第一进,里面不少村民在晒太阳,还有的在晒制杨梅干。

马涧等乡镇与金华城区共拥金华山,胡应麟写的《金华山杂咏八首》值得一读,可以对照着游历。他当年将朝真洞、冰壶洞、双龙洞、二仙祠、芙蓉峰、赤松涧、紫薇岩、石羊峰等八景都写了一遍。

【人物名片】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兰溪人。屡冲会试而不中,毕生以藏书、读书和写作为乐,著述多达千余卷;他孜孜追求学术,在文献学、史学和文学研究方面很有建树,终为一代学术巨匠;他是“明末五子”之一,王世贞之后主持全国诗坛戏坛的一代宗师,“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

《诗薮》是一本著名的诗论专著,在体例、结构、方法等方面建立了批评著作的新标准,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一部诗歌史著作。他倡“格调”而兼“神韵”;他率先发掘并推重“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他还是一位小说史家,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 》中,采用了他的诸多论述。

【诗歌集萃】

金华山杂咏八首

明·胡应麟

其二 冰壶洞

一线悬崖鸟道通,

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

谁宿庐山此洞中。

其三 双龙洞

洞底双龙挂碧流,

蜿蜒十里暮云愁。

朝来拂拭仙人蹻,

携尔同登十二楼。

来源:网友燧石小镂c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