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黄帝内经》形成之源,问道“岐黄文化”发展之路。4月12日下午,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岐黄问道”黄帝内经分论坛在新密市举行。岐黄文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国内中医药大学负责人,各类著名中医传承人,中药技术配方发明人,省、郑州市中医药及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人等三百余人参加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一首《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的诵读拉开了论坛的序幕。论坛聚焦中医学科理论源泉与指南——《黄帝内经》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共同探讨了《黄帝内经》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和养生智慧,交流碰撞了《黄帝内经》所蕴含的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嘉宾演讲环节,国医大师李佃贵以中医病因学理论为基础,讲解了浊毒发病的机理和中医浊毒理论体系的构建;国医大师王晞星深入浅出介绍了《黄帝内经》升降理论的形成、充实、完善及其对现实临床的指导价值,并分享了从多年经验中总结的诊疗思路和常用方剂;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翟双庆从《黄帝内经》的核心观念和观点集成两个方面,讲授了《黄帝内经》的重要学术特征;岐黄学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王平结合数十年中医实践,从《黄帝内经》的健康标准和天人相应、百病生于气、培元健脑、杂合以治及《黄帝内经》的传承创新等方面,分享了中医经典里的健康智慧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