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将军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年仅37岁。

年轻的生命过早地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他留下的四十余万字军事论著与12封家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钢铁男儿的情意绵长。

79个春秋飞逝,枯黄的纸张上墨迹早已暗淡,可字里行间的铁汉柔情,依旧使我们心头激荡,至今影响着无数中国儿女。

1905年的初春,湖南醴陵市郊区的一户贫苦农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便是左权,又名左纪权。

原本还算过得去的家庭,在左权刚满周岁不久,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艰难地带着孩子们维持生计,步履蹒跚的小左权,很快开始做起了捡拾柴火、洗菜择菜的家务。

年纪稍大一点,左权就开始给家里的猪喂猪食,牵着老黄牛去吃草。可是,即使是这个幼小的身躯拼尽了力气,家里也常常无米下锅,童年对于左权来说,只是一段冻饿交加的苦难回忆。

8岁的时候,家乡一个开明的私塾先生见到左权聪明机灵,说服了左权的母亲,免费让左权来私塾学习。

从老先生的私塾结业,左权除了名,还有了字号“孳麟”和“叔仁”,更顺利考入了小学。

不过,小学的费用母亲无力为继,左权自己上山砍柴卖钱,加上老先生的一点资助,经过几次辍学又复学,总算是修完了小学。

1915年的左权,还是个小学生,但是却比同龄人有着更赤忱的家国情怀。

当袁世凯签订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到校园,左权当即写下了一条“勿忘国耻”的横幅,和同学回到村中揭露袁大头的卖国行为。

17岁时,左权考入县城最好的中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生矢志不渝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有了科学真理的指引,左权想要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伟大理想,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

就在乡邻们都以为左权读完中学,会继续深造或者去找个好差事时,左权却从中学休学了。

时值1923年,全国上下弥漫着一股革命的热情,而当时全国青年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正是广州。

左权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从湖南长沙经由武汉汉口,绕道上海乘船到香港,几经辗转才到达广州。

在这里,他顺利考入了国民党元老程潜当校长的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不久之后学校并入新成立的黄埔军校,左权由此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