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成都木木美术馆的春季大展“清潮——外销艺术中的晚清生活”开幕,展期将持续至7月14日。

本次展览为观众带来了近200幅木木美术馆珍藏的清代外销画作,并结合清代服饰、瓷器、家具等展品,从当代视角切入,为观众们铺展开一幅18-19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广州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对外通商口岸,迎来了英国、荷兰、瑞典、法国等西方国家前来设置商馆,每年都有大量外国商人造访。他们对这个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渴望有第一手的图像资料,作为带回家乡的最好“伴手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祭(通草纸水彩)

“外销画”因此应运而生,并兴盛于18-19世纪。这些画主要由中国画师完成,但他们运用的是西方的绘画材料和技法,同时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情,题材则几乎囊括了绘画的一切世俗题材:风俗、风景、刑罚、行业、肖像、居家生活、灯笼式样、神仙人物……如同一部“活页”中国生活百科全书,成为当时海外了解中国自然风光和文化风貌的重要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花卉(纸本设色)

这些外销画,为如今的人们研究晚清社会风貌,尤其是已然消失的风俗,以及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提供了重要且丰富的图像资料。展览现场一组有关丧葬习俗的小画上,能看到清代人从临终关怀、入殓到启奠、下葬等有关一场后事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作战图之八》

曾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也在本次展览上有独特表达:在一组《太平天国作战图》系列画作中,画师以无比精细的笔触,将一个个极小的人物形象,纤毫毕现地展示于画卷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天国作战图之十》(局部)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清代的中国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住的房子如何,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多以什么职业为生,日常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如何庆祝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仕女读书(通草纸水彩)

据介绍,本次在成都举办的这场展览,是西南地区的首次外销艺术专题展览,也是国内民营美术馆首次举办此类展览。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