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龙记

还记得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

清西陵景区迎来了

易县第三中学全体师生

“探龙记”主题系列研学活动吗?

点击回顾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回到学校

将自己的所看所想写成观后感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龙行绛气以怀远展云贯长空之未来——“清西陵•探龙记”主题系列研学活动观后有感

易县第三中学 高二2班 周澳

“感天地之浩渺,觉历史之厚重,赞文明之璀璨,颂历史之悠远,称古人之智慧”在“二月二,龙抬头”的这天,作为三中学子的我们,参与了“行走的思政课”这一特色活动,游览了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泰陵。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游古迹,思古人,知文化,展未来,我们在这次“行走的思政课”中“追龙行绛气以怀远,展云贯长空之未来”。

仰观浩翰长空,清云万里,白云飞走,苍狗与海鸥,揽历史长河,以追思怀远。

清西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石拱桥上雕刻的荷花与龙凤,到石柱上刻划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惟妙惟肖的石像,“一座清西陵,半部清王史”,红墙绿瓦,祥云浮雕,到处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横贯着悠悠历史长河。站在清西陵石柱门前,面对着的是百年以前铺垫好的一节又一节的石阶,我凝视着她,她也回望着我,恍惚中,我好像看到一位身着清装的窈窕佳人从石阶上缓缓走下,低头含笑,向我倾诉她这百年光阴。君且听,四方的石牌坊上用榫卯结构搭建出世界奇迹之一;君且观,丛丛松林中石象、石狮、石马的故事各有讲究;君且闻,石象生之北的龙凤门柱顶雕的望天吼的吼叫声,百年前的紫禁城仍然可听。万松丛生,水势浩大,历史长河匆匆从我面前流过,带来了历史的古色古香与文化的源远流长。

俯察泱泱易水河,浩浩汤汤,奔流不息,观文化遗址,以展望未来。

“伟大的文明不是靠永恒的高墙,而是靠不断的拓展和创新。”在游览文化遗址的背后,是历史文化长河的奔流向前,声势浩大,流向传承与发扬的未来。从灾后有专门人员抢修清西陵文化遗址,到设立清西陵保护区管委会;从有专门景区保洁员管理,到有宣讲团注重把景区发展、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文化创建通过与群众的“连心桥”宣讲出……一桩桩一件件都表现出人民、社会、国家对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就如历史长河需向前奔流,定要有河道的疏通,没有泥石的阻隔,我们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就是护佑这条历史长河奔流的助力与屏障。

纵横郁郁松林,针针叶片,绿绿荫荫,以我青年之力量,赓续传统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体验古迹的浓厚文化气息,书本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而有生机。烛火之热,虽然微小,却也是黑暗前行中的人唯一可依靠的火炬。“文化的传承是有的,但它的发展要靠一代人的把握才能重获新的生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于己,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于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因此,赓续传统文化,应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纵使时光如流水,年华似残花,不变的永远是中华文化留给我们的精髓。“炎黄子孙,龙之传人,燕赵儿女,以史为鉴,秉传统,续文脉,谱华章,当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赏泰陵之古韵 晓古人之智慧

7班 孙明慧

青色的远山如巨人般投入车窗,白云飘逸,变幻莫测,如梦如幻,正值初春,学校组织了主题为“清西陵·探龙记”的研学活动,在此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深刻了解了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致,还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令人赞叹不已!

赏泰陵之古韵,赞古人之智慧,泰陵建造之精宏伟,历经百年仍日月丽天,不禁让人称赞。踏在百年石基上,身旁是历经风花雪月的红墙黄瓦,周围是饱经沧桑仍屹立于今的古老建筑,内心已是澎湃不已。君可见,矗立在园陵入口的棋牌楼宏伟壮观,历经百年仍气势不减,令人心生敬畏;君可见,古门上的门钉在明媚日光照射下闪闪发光,此钉不仅象征着等级,更能从此看出古人防火的智慧;君可见,一块块影壁直立于古道上,探寻出古人于风水上的知识,让现人更好了解过去;君更亦可见,古人将砖瓦斜铺于地面上,给人一种奇幻的视觉奇景。园陵中的建筑无一不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不仅令我们惊叹,更令我们为之自豪。

赏泰陵之古韵,觉历史之厚重。一路上听导游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众多历史知识。泰陵这一选址可谓精挑细选,其实当初陵墓的选择并不在此处,但由于前者不幸被水淹的原因,才再次选址,泰陵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气运十佳。泰陵一共埋弄了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雍正、道光、嘉绪和光绪。其中雍正皇帝的墓十分有讲究,其入葬方位上既是躺下为头北脚南,坐起是面南背北,处于君临天下的态势,且由于他生前勤政,后人还为他摆了一张案桌,借以作为办政的桌子……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了祭祀的礼节,祭祀的房子分为东西房和小独院,其中东房是煮奶茶的,西房蒸馒头,小独院则是用来杀羊宰牛的,一路上就这样边观赏边听讲解,收获了不少历史知识,从实践活动中更好的了解了过去,使我印象深刻。

赏泰陵之古韵,保护世界之遗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新一代青年应勇担此重任。清西陵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泰陵作为清西陵中的其中一处,也是风味韵犹存,无论是宏伟、坚实的建筑,还是栩栩如生的彩画和雕刻,都反映出了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使后人以之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使新一代炎黄子孙对历史有更好的了解。而作为新一代的易县青年,我们在为自己家乡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应保护、传承文物,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榜样,做好宣传工作,使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呈现给更多的人,故曰: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

行在天地间,与历史对望,与未来相拥。今日研学,天地阔,任徜徉,感天地之浩渺,觉历史之厚重,赞文明之璀璨,颂文化之悠远,称古人之智慧。作为燕赵儿女,龙之传人,吾辈新青年当自强,秉传统、续文脉,谱华章,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燕赵精神得以发扬!

行探龙之旅 品文化之韵

易县三中学 高一年级 25班 葛嘉赢

绿树衬红墙,暖阳照琉璃,漫步于清西陵,感受着这个古代皇家陵园的气息,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诉说着生存与死亡的历史风云,探龙之旅,从这里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作为一个呼风唤雨,变化多端,无所不能的神灵动物,代表着智慧吉祥、权威和富贵。进入清西陵,无处不“龙"。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雄伟壮丽的龙门,亮丽的阳光照射在顶部,似散出万丈光芒,迸出强大活力,一条条“鲤鱼"向它奔去,蓄力一跃,触碰头顶上的龙门,寓意鱼跃龙门,跨过坎坷,所到之处一帆风顺。石拱桥上,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龙在两旁的桥栏上恣意游舞;殿前台阶上,龙凤盘旋,栩栩如生;大红门上,形态各异的龙似要随时飞向天际。“龙"图腾活跃在清西陵的各个角落,“龙"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精神结晶,也是连结中国与世界文化的重要元素。

宏伟清西陵,承载着中华巍巍历史,在四季流转之中,在一瓦一窗之中,尽展中国文化之美。漫步于此,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从牌坊到大红门,从石祭台到隆恩殿,再从龙凤门到明楼,它们不仅是一座座永恒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具有着无穷的魅力和深响的影响,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它倒映着历史的影子,有着凝聚民心的力量,当代中日,接续传统,复兴国学已成为一股潮流,国家正在构建“民族复兴"的历史叙述,而“文化传承"则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我们应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传承、发扬好中国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的交流与创新,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展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清西陵之行,收获颇丰,探龙之旅,更让我们感受到传统之味,品味文化之韵。

看完之后

真心感觉

孩子们都

太棒啦~

小编忍不住

找了

三朵小红花

每人一朵~

为孩子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