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整个城市的缩影,是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基层单位。一个社区的治理应该靠什么来引领?用什么样的新举措和工作法来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阳新县林峰社区给出答案。近年来,该社区探索实施“一线六民”社区工作法,通过党建引领开辟基层治理新路径,使社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最末梢”更加畅通。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林峰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激发院落党建品牌效应,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组建7个网格党支部。按照“共驻、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充分凝聚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双报到”单位、理事会、乡贤人士,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实现党员服务进小区、活动进网格、治理进楼栋。

推行“五卡一积分”党员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支部党员参加社区服务220余次,认领微心愿51项,社区党员也成为了社区民意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实践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巡查员。一条主线的贯穿始终,使社区呈现出思路新、举措多、管理规范的全新工作格局。

“六民建设”凝聚民心

为民:搭建社区资源平台

充分依托社区大党委联席机制,联合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持续推行社区治理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管理制度。以群众受益为目标,有效发挥社区结对单位、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的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推动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相互匹配,抓好“三张清单”的对接、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内部配对优先”原则,在综合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将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以“1对1”、“1对N”的模式进行配对,聚焦居民最急需、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形成为民项目清单。在大党委机制的推动下,各结对单位主动认领广场建设、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升级等民生实事15件,落实解决15件。

通过搭建社区资源平台,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居民需求创设了载体,集聚了资源,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精准性、联动性和实效性。

问民:深化居民参与治理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搭建院落议事厅,以“六步工作法”为抓手,建强红石榴驿站、红色物业等一批党建微服务阵地,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协商平台”。通过网格“采”、定点“收”、上门 “访”和线上“报”等多种形式,精准收集居民群众意见诉求,针对居民提出的实际需求,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与居民话冷暖、唠家常,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知道居民们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需要社区服务什么。累计召开“院落夜话”等议事协商会议30余场次,收集群众意见210余条,解决群众疑难问题190余件,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

同时,坚持引导居民自治,让居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挖掘社区“银龄先锋”力量,48名离退休党员干部自荐担任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单元楼栋长、小区理事会,充实小区自治力量。以邻里之间的“熟人好说话”、身边典型为着手点,依靠银龄力量做实群众工作,让居民更容易听得进、能理解、肯支持,切实提高了服务质效。

暖民:优化居民生活宜居环境

居民利益无小事。辖区内老旧小区众多,因年限较久,基础设施落后、陈旧,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时有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社区坚持察民意、因地制宜,顺民心、急民所需,尽心尽力解决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揪心事。辖区内虎山巷、株树垴巷、平安小区等路面破损严重,每当雨季坑洼处便会积水,影响居民出行。社区知情后快速响应,组织居民开展议事协商,对涉及小区的污水管道、路面破损等问题进行了升级改造,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近年来,累计为群众新建活动广场2处,口袋公园3处,便民停车场2个,硬化背街小巷道路8条,安装太阳能路灯158盏,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实施各类民心工程、暖心行动中,社区的快速响应、常态服务机制,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使群众真切感受到社区在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是他们的主心骨。

聚民:激发社区居民共建热情

按照“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文化活动思路,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26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780余人。用活社区“卫生红黑榜”“爱礼当铺”等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把居民参与热情激发起来,把文明新风树立起来。

充分利用社区现代化办公阵地,设立党员教育室、科普教育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居民包粽子、煮杂烩,与大家共欢共舞、共度佳节。并将每月20号定为“社区爱邻日”,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组建成立林峰社区“最后一公里”宣讲团,通过“群众人讲群众事、群众事讲给群众听”的方式,深入网格小区、院落楼栋、学校、寺庙、企业工厂、酒店商超等群众集聚地开展理论宣讲60余场次,坚持用群众的微视角、微语言,把党的好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安民:动员居民参与平安建设

充分利用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志愿者等力量,做到为民服务和社区治理两手抓、双提升。同时,拓展网格服务内容,将辖区商户和流动人员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在综治信访、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党建联建等具体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全覆盖。

积极开展全民防诈、全民反诈宣传活动120余次,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化解长效制度,收集各类矛盾纠纷75件,解决落实75件;认真执行安全隐患排查上报制度,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6件,督促整改落实34件。严格落实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定期联系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社区变得更加和睦和顺。

助民:增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

深入开展“微心愿我帮办”“手拉手”“敲家门、叩心门”行动,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和社区服务相促共进,逐步实现党建社区服务“一盘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一老一小一困”为立足点,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按照“五类”人群开展针对性服务,将孤寡、空巢老人列为一类人群,网格员每天关注情况;低保户、残疾人列为二类人群,加强走访慰问;老人、儿童列为三类人群,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流动人口、承租户列为四类人群,提升租户群众的归属感;一般居民是列为五类人群,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陈果 李得春)